万志龙
我的理论物理研究成长之路(范洪义)
2022-12-6 08:28
阅读:1566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靠一些运气,我终于在理论物理研究的道路上成长起来,体现在无论从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故事可讲,我的运气是我的理论发表后不久,就得到彭桓武先生和于敏先生的首肯,被列为中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他们是真正做学问的前辈,得到他俩的青睐,自然散去了一些强加于我的贬言瘴气。然而,我觉得成熟的是我养成了从数学出发探究问题和从物理概念思想问题互补的习惯。回顾上世纪70-80年代,我一开始只会凝视数学公式来提出课题,例如怎样去积分狄拉克的ket-bra符号,让数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先行,取得计算结果后再思考其物理含义; 渐渐地,我学会了从物理要求来提出课题,或是根据物理概念来简明地直接写下数学表达式。 例如,经典统计力学的相空间点同时用坐标和动量表示,相应地有刘维相体积不变定理,然而到了量子力学,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被确定,测不准关系取极小的态是相干态,此种情形下,量子相空间理论如何建立呢?又如,量子力学是否可以从微观粒子的不生不灭机制来构建呢?等等。我还学会了如何一方面从数学公式的蜘丝马迹中分析是否存在物理变换,(例如我想出了分数压缩变换、纠缠傅里叶变换等),另一方面,我涵养了用自己发明的新数学表象解物理方程的本领,例如用纠缠态表象解激光通道的量子主方程。

自然地,这些思索使我变得聪慧起来,我徜徉和沉湎在这成长之路上,不觉老之已至,终究在量子力学教科书里如如血凝残阳那样积淀下了中国人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发展了狄拉克的符号法,这些东西基本而重要,便是西方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也觉得意外、却又觉得是要学习和了解的。

在研究理论物理道路上的成长,也使得我做咏物诗的意境得以改善,文理相通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万志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5349-136671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