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宏达
从咨访关系看现在的师生关系
2018-5-5 00:13
阅读:5493

最近因为某事件发酵而引出师生恋话题,正成为大家思考的对象。这里分享一些我十余年来在心理咨询室和大学生共处的经验,把精华部分与大家共享。职业心理咨询师建立和处理咨访关系是有明确要求和规范的,希望会给大家一点新启发。


咨访关系,是指心理咨询的双方建立起来的工作关系。咨,是指心理咨询师;访,是指来访者。心理咨询非常重视咨访关系,而且把建立咨访关系和维系咨访关系的过程和技巧进行专业化,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命脉。


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双方如何能坐下来,如何相互接纳、理解和信任?来访者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迈出心理咨询的一步,已经非常有勇气,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心理咨询非常看重来访者是否主动咨询,因为来访者主动,就等于心理咨询师已经得到了信任,这有利于两者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下面介绍咨访关系是怎么建立的。


如何建立咨访关系:一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以及来访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共同决定咨询效果。


尊重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来访者平等,把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罗杰斯提出,心理咨询中的尊重是无条件的,无条件尊重来访者是促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掌握尊重的意义,恰当地对来访者表达尊重,应理解和掌握: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无条件的接纳;2尊重意味着平等;3尊重意味着礼貌;4尊重意味着信任;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意味着真诚。并做到:接纳来访者,尤其是接纳与咨询师不同的方面,如咨询师自己所反对、否定、反感的内容,也应接纳来访者消极、灰暗、错误的内容。不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而奉承或歧视来访者。不主动询问隐私、秘密,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隐私严格保护。咨询师实在难以接纳,应该转介给其他咨询师。


热情就是心理咨询师助人愿望的真诚流露。对来访者表达热情应理解和掌握:1表达对来访者问题的关切;2通过倾听和非语言行为表达热情;3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4咨询结束时,使来访者感到温暖。应做的:热情伴随咨询的整个过程,帮助促进来访者表达,做好倾听不作冒昧打断,不急躁,理解来访者出现反复的现象。


真诚是指心理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帮助求助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面具,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咨访关系中。理解和掌握真诚需要把握: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2真诚应该实事求是;3真诚不是咨询师自我发泄;4表达真诚要适度,过度的真诚会令来访者怀疑咨询师的动机;5真诚还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又称为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心理咨询师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具体含义包括:通过来访者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普通人能达到的层次);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体验和其经历、人格之间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共情很糟糕,比如,生活中导师听到学生抱怨“实验太难做了,一次一次失败,真实糟糕透了”,导师的反馈“矫情,这有什么难的,当初我们那么恶劣的科研条件下都能做出来,你们怎么就不行了?”这就直接把话谈死,因为没有共情。表达共情应把握:1应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产生的逻辑;2不是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产生这个状态背后的实在;3表达共情,因人而异;4应把握时机,适度共情;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理解咨询师在表达时发生的角色变化;6表达共情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考虑来访者性别和文化特征;8咨询师应和来访者确认,自己是否与来访者产生了共情。


积极关注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应注意和把握:1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求助者。如有的男学生失恋了会哭,他很讨厌会哭的自己。这时你表达哭是失恋的本能心理反应,每个人失恋了都会伤心一阵子,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就是对哭的合法化、合理化解释。因为社会文化塑造了“会哭的男人是懦弱的”标签,给来访者造成心理负担过重。2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3避免盲目乐观。4反对过分消极。5立足实事求是。


为了保护建立起来的咨访关系,心理咨询职业守则和职业伦理中对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作了严格规定:咨访关系只存在于心理咨询室内,并且,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要尽力避免或减少其它任何关系,如果不可避免的多重关系不能发生咨询或咨询后发现多重关系需要及时终止。多重关系有以下几种:亲密关系(如发展成恋人或性关系)、社交关系(如熟人,师生,朋友介绍,收受礼物,商业往来、朋友,亲戚,行政领导等等)。多重关系会严重妨碍专业关系和专业判断,影响咨询效能,损害来访者福祉。但现实中有些关系很难避免,比如师生关系,因而需要心理咨询师珍视自己的职业声誉,而自主做出判断和选择。咨询早期,就应该建立清晰明确的界限,如告知来访者不能留任何联系方式,除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访关系外不建立任何关系,不在公共场合和来访者交流,通过接待员联系来访者、个人从不主动联系来访者,不在咨询外的时间有联系。定期检查咨访关系的程度,严防出现多重关系。咨询前,签订咨询约定和保密协议,并重申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限制。如果没有做到这些,你发生了心理咨询,说明你可能遇到了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师生关系的限制没有咨访关系那么严格,但是在建立师生关系时,有很多原则和技巧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建立关系的五个单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就可以一一对照;在处理多重关系方面,有很多也是值得借鉴的,比如收礼问题(利益输送)、恋爱问题。心理咨询师很容易获得来访者的移情,即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靠、爱慕之心。在自己10余年的心理咨询生涯中,也因为咨访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叠,而咨询结束后对老师产生爱慕之心的现象。工作邮箱会到表白的邮件,来访者已经越界,超出咨询约定等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心理咨询师除了职业守则和职业伦理的限定外,还会进行每月一次的相互督导活动,就咨询中容易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相互检视、自我反省和监督。例如,工作邮箱收到表白信件后,在同事的见证和帮助下,及时回复,鼓励他/她勇敢迈出一步的同时,也再一次告诉他/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守则,取得学生的尊重。


一个成熟的行业,会有一套成熟的文化。师生恋即使一刀砍也是砍不断的,相反,成熟而明确的规定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惩戒作用。如“教师禁止与在校学生发生性关系”;“异性师生不能单独相处,师生在非公共场所见面必须有第三者在场陪同,学生发现此类情况有举报的义务”;“本科生不能与任课教师产生师生关系以外的关系,如恋人关系(毕业后允许)”,请注意括号内的内容很重要,这是引导大学生产生爱慕之心后的一个合理出口。


如果因为当前的某某事件而导致我们“自断经脉”,不与学生吃饭等交流,为师之乐趣,又少了大半。


参考文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12.


邝宏达,江西赣州人,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兴趣:学业-生活平衡;积极心理资本与健康。目前,正积极倡导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破除当前消极科研文化和消极社会文化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人认为当前比较消极的科研文化如“读博士和坐监狱很相似”、“读博的过程注定是痛苦的”、“毕业得掉一层皮”、“读书就是拿个文凭”、“只要结果不关心手段和过程”、过度的市场化行为、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影响等等,这些消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不断剥削自己,而负面效应远远大于积极效应)。博士生以“混”来反击就是例证,而且很成功,很多博士生就是在说“自己是在混”!!!但,这样以消极态度回应消极文化的方法是痛苦的。这种负面效应也引发了博士毕业之后,学术生命有多长的疑问。幸运的是,总是有一群人能够不断地批判和反思,赋予这个过程更多积极的意义,试图去打破这些消极文化带来的沉重枷锁,不断影响身边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爱上科学工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邝宏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3728-111236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