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豪飞
《雄关漫道》观后感:装备并非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2011-3-28 03:22
阅读:7189
标签:装备, 军事, 政治, 雄关漫道, 战争胜负
        前两天在六维空间上下了凤凰卫视做的节目《雄关漫道》,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五大主力形成与战斗经历,如淞沪会战、昆仑关战役、石牌之战、两次印缅战役、雪峰山之战等,期间伴随有这些军队的领导者,如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王耀武、胡琏等在抗战中的经历。
       抗战结束后,国军诞生了五大王牌,这五大主力无一例外均有全套的美式装备。在节目中,也很强调装备的作用。近期,我有时会想个问题:装备是否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会想这个是因为有时看点晚清影视剧,包括曾去圆明园见到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视频,以及一些抗战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没有坚船利炮、没有洋枪火炮、没有飞机大炮,所以在我们死了很多人之后,败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的。晚清败是因为清廷腐败无能,抗战时国军败是因为国军的“腐败无能”。
       二战初期,德军飞机将伦敦炸成一片废墟,却没有攻下它。同样,我们没有坚船利炮,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战败。真正占领土地时还是要靠陆军。关于晚清时火枪的威力,我想可以这样一个事实来说明,在一战之前,在机枪真正大规模应用于战场之前,法军的作战模式是密集队形冲锋(这种战法是导致凡尔登成为绞肉机的重要原因),这种战斗方式的存在至少可以说明那时及以前火器的威力有限。面对步兵如此,那要是骑兵呢?若是面对成千上万的精锐骑兵冲锋,洋枪队恐怕要吃大亏了。而当年的八旗铁骑可不仅仅会冲锋,还有弓箭奔射。八国联军从登陆打到北京,几十万清军可以说是一触即溃。这不能全怪科技落后、装备不行,更应该怪罪的是其战斗意志和战斗技巧不行,而造成清军战斗力低下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清廷的腐败无能(一只羊领的一群虎不如一只虎领的一群羊)。而想想甲午海战前中国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此时清军的装备又怎会很差?
        抗战期间,与日军相比,国军的装备的确很差,可与共军相比却又是一个天上地下了。若因此就为国军开脱的话,那就太狭隘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数次反围剿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运动战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第五次反围剿与国军打阵地战,结果中央苏区被灭,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以史为鉴,在抗战期间,在国军装备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阵地战显然是下策,打运动战才是上策,若真的打好了运动战,抗日战争或许是另外一种面貌。通过片子的介绍,可以看出当时国军内还是有很多杰出的将领的,想必其中必有很多人也能看出这一点。而没能打出大规模的运动战(像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等以弱胜强的战役),恐怕跟国军的体制有关。红军被打散了还能聚起来,可谓是打不散、拖不垮,他们以良好的体制为依托,在革命的旗帜下聚集在一起,凝聚力很强,而国军就像旧时的土匪、保丁,官兵之间多靠兄弟义气维持,军队凝聚力不强。另据片中讲述,当时国军内腐败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中对军队战斗力危害最大的首属“吃空饷”。而因为党内、军内派系林立,蒋介石即使想用现代化思想改革军队,恐怕也是难度很大。另外,片中讲述余程万守常德之后的遭遇时曾说,当时军内将领的升迁荣辱是由军事以外的事情决定的。如此,怎能激励军人奋力作战?如此又怎能取得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如此,即使拥有了良好的装备,若没有盟军逼迫日本投降,国军也未必能打退日寇、收复国土。
        晚清屈辱、国军战败,以及后来国军在解放战争中失败,都可以说败者都是败在了政治上,军事是政治的外延,其结果能影响政治走向,政治则决定了军事的结局。回到之前我的疑问,我想在战争中,装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人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豪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097-4270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