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兰克赫兹实验开始,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实验研究开辟了一条独立于光谱实验研究的,原子物理学佐证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新途径,也为碰撞原子物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后,碰撞原子物理的蓬勃发展直接促进了此后的服务于战争的核物理以及高能物理的长足进步,这个原子物理学的古老分支在近代物理学最初的几十年一直扮演着人们对微观原子、分子世界的结构和动力学认知的标尺作用,但是随着激光技术的诞生,光子这种干净的炮弹与电子相比,优势一骑绝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甚至,整个物理学的进步就开始依托于光学分支的发展。激光技术的革新,让“古老”的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的研究领域迅速的相对局域化,与其说是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在缩小,不如说是与激光相关的碰撞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在指数扩张。虽然我们对电子的性质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由于其自身的负电性,其作为炮弹与原子、分子靶碰撞的基本量子少体库仑相互作用体系的不可求解性质,为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人们对自身智力的需求,也可以说是困难。人们在探索碰撞动力学的同时,即便是发现很多现象可以通过一些半经典物理图像去自圆其说,也可以用基于量子力学散射理论的计算去部分还原,但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的不符合导致人们对碰撞动力学的探索热情逐渐降温,与此相关的经费支持在国际上也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越来越多的与碰撞动力学相关的方向延伸至由X射线,超快强场激光,自由电子激光等作为炮弹的领域,这种延伸的态势甚至可以说是快速攻占。
鉴于上述原因,即:电子与原子碰撞动力学的复杂性;光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研究的强劲发展趋势。
我最终做出选择,博士毕业之后更换了专业方向,由电子与原子、分子、团簇碰撞动力学实验研究移至原子、分子、团簇在超快激光场中的物理过程研究。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从一个古老的方向转向了一个相对较新的相关领域。
又由于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下,换方向是一件既耗时又费力的事儿,我尝试到一个相对更高的平台学习,于是一直忙于申请国外博后位置,鉴于读博期间的功力不足,可选余地不大,就重点选择了我相对比较熟悉其科研环境的日本,得到了RIKEN原子分子实验室的博后支持,未来2-3年内,在RIKEN学习和从事超快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相关物理过程的研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鹏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2266-71651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