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连续近2500天不间断给同学们的知识传递! 精选

已有 12369 次阅读 2021-6-3 12:0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2017年6月23日,我在科学网博客上写了一篇博文,标题为“写在每天不间断给同学们介绍植物的1000天!”,对我每天通过QQ、微信和科学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植物事情进行了介绍。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4年的时间又过去了,算起来我已经连续给同学们介绍植物学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科技进展等近2500天。

本人作为《生物学野外实习》和《植物学》等课外教学老师,正常情况下会在课堂上和野外实习时集中给学生们讲解几百种植物,平时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带同学们熟悉校园植物,很多同学反映只能记住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同学也在课后通过QQ或微信询问曾经讲过的一些植物名字和特征,为让同学们记住更多植物及其特征,也为让更多朋友了解一些植物基本知识而达到科普目的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为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我通过QQ说说或微信每天发送一种植物,将整门课程化整为零,对巩固植物学知识和生物学野外实习知识具有一定帮助。为更好的完成这种“365天全覆盖教学,坚持通过QQ说说和微信每天向同学们和朋友们详细介绍一种植物,这涉及到植物科属、植物叶片、花及果实等特征、植物利用价值等,目前仅QQ说说的浏览量就达到80多万次。2017411号开始,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为让更多同学和朋友了解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也在科学网上通过博客同步推送,目前科学网的博客浏览量超过了815万次,推送的多种植物都被科学网编辑选为图片博文首页。


除了每天介绍1-2种植物外,我也常会针对同学们容易混淆的植物或关注的问题,结合古代诗词对这些植物的描述,在科学网上写一些科普博文进行解惑,如为给同学们介绍虞美人和罂粟的区别,专门写了“花娇欲有言,千载美人魂!话说虞美人和罂粟!”为讲述迎春、探春和云南黄馨等的差别,专门写了“二月“迎春”花盛柳,话说迎春、探春和云南黄馨等!”;在比如为向同学们介绍月季为什么一年多次开花,参照月季基因组测序文章给同学们写了“月季为什么月月开花”的博文。同时,还结合当前流行综艺节目中涉及的植物进行讲解,如针对2018年比较热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咏唱的“苔”和“墨梅”涉及的植物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否“苔”真正有花?“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是否真有墨梅?这些方式增加了同学们学习植物分类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同学们都反馈这种方式对他们很有帮助,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很多博文被知名网站和期刊转载和发表,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新浪网、搜狐网以及BioArt植物、PaperRss等专业网站以及《金融博览》、《科学大观园》等期刊发表,从而使更多同学和朋友了解了这些知识。


QQ截图20180517211624.jpg

本人同时还是《生命科学前沿》和《基因工程原理》等课程授课老师,这些课程都涉及到很多生命科学前沿知识,但由于课程学时有限,再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为让同学们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除转载相关网站上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外,我自己也把阅读的最新文献根据自己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比如结合Nature Genetics发表的榴莲基因组测序文章,撰写了榴莲的香味是如何产生的?博文,通过对榴莲的植物学特征、榴莲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榴莲基因组中相关的基因进行了介绍;在看到Cell期刊上发表的蛇类肢体发育的文章后,撰写了画蛇其实可以添足的科普短文;通过这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描述加深了同学们对生命科学最新进展的了解。相关博文也受到众多网站转载,部分博文被《中国科技奖励》等期刊发表。


这种“365天全覆盖教学方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获得了众多学生的认可。高兴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同学们学习热情,极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这种365天全覆盖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同学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同学们在起床后第一时间看QQ说说和微信已经成为习惯。这种网络教学方式受到同学们欢迎,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起到了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QQ截图20191219222539.jpg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9332-1289524.html

上一篇:20210603——刺天茄(Solanum violaceum Ortega)
下一篇:20210604——乳茄(Solanum mammosum L.)
收藏 IP: 211.67.28.*| 热度|

13 郑永军 汪育才 杨正瓴 郭弟均 刘立 黄永义 张勇 胡泽春 赵志宏 王恪铭 杨雅辉 彭真明 董金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