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杂志社邀请审稿人审稿,不同的审稿人有时候的审稿意见是相互矛盾的,甚至是对立的、截然不同的,编辑该如何处理?这个现象是否意味着这些审稿人的水平残差不齐,暴露了杂志社的声誉不怎么样?到底杂志社是如何选择审稿人的?TOP杂志的审稿人选择机制和一般期刊的审稿人选择机制有何区别?这些因素跟杂志的IF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作者们费心费力认真回答了审稿人的意见后,有的审稿人对作者们的努力没有做任何具体的详细的反馈(即使这种反馈是负面的),而直接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稿,让作者们的努力化为乌有,起码不清楚自己的这些回答中,哪一条不符合审稿人的意见?从而无法进一步的改进,所以作者们一腔怒火,无处释放也是情有可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才是作者和审稿人的正确关系,而非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指手画脚。对于这些不尽责任的审稿人,杂志社是否有必要把这类“伪”审稿人从数据库中剔除掉?否则毁坏了一个杂志的声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好像在目前大环境下,只要你能办一个SCI期刊,不用发愁稿源的问题。也就是说,杂志社是不发愁不赚钱的,即使审稿人七凑八凑,残差不齐,也活得很舒服。所以一些杂志在大力宣传自己的期刊的IF,这显然迎合了某国“全民科研”的需求。
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好事。尤其是损害一些杂志的声誉,会让一些真正研究的人唾弃掉,最终这些杂志会回到没落的境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