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尖日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ry8044 物理学歪人 电气接地学雷人 qq:9792255

博文

世界级顶级天才陶哲轩论“天才”

已有 7675 次阅读 2010-1-7 22:41 |个人分类:天才解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数学, 成功, 天才, 陶哲轩, 天赋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是位世界级的超级天才,被《探索》杂志评选为美国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年仅31岁就已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获奖评价】:“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 
“他就像莫扎特,数学是从他身体中流淌出来的”,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JohnGarnett) 说,“不同的是,他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所有人都喜欢他。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
……
 

 
陶哲轩论“天才”——后天发展和培养最重要
大众对数学家的形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些人似乎都使孤单离群的(甚至有一点疯癫)天才。他们不去关注其他同行的工作,不按常规的方式思考。他们总是能够获得无法解释的灵感(或者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突然获得),然后在所有的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某个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的进展。这样浪漫的形象真够吸引人的,可是至少在现代数学学科中,这样的人或事是基本没有的。在数学中,我们的确有很多惊人的结论,深刻的定理,但是那都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积累,在很多优秀的或者伟大的数学家的努力之下一点一点得到的。每次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理解加深的确都很不平凡,有些甚至是非常的出人意料。但尽管如此,这些成就也无不例外的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全新的
博主:可见,用心学好基础知识比“创新”、“独立思考”更为重要。
  
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也曾经以为数学的发展主要是靠少数的天才和一些神秘的灵感。其实,这种“天才的神话”是有其缺陷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定期的产生灵感,甚至都不能保证每次产生的这些个灵感的正确性(如果有人宣称能够做到这些,我建议要持怀疑态度)。相信灵感还会产生一些问题:一些人会过度的把自己投入到大问题中;人们本应对自己的工作和所用的工具有合理的怀疑,但是上述态度却使某些人对这种怀疑渐渐丧失;还有一些人在数学上极端不自信,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有的时候,大量的灵感和才智反而对长期的数学发展有害,试想如果在早期问题解决的太容易,一个人可能就不会刻苦努力,不会问一些“傻”的问题,不会尝试去扩展自己的领域,这样迟早造成灵感的枯竭。而且,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不大费时费力的小聪明,他就不能拥有解决真正困难的大问题所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性格。聪明才智自然重要,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显然更加重要。
博主:显然,我们不能否认天赋,但若没有“发展和培养”,必定成不了天才。所以,我们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却没有诺贝尔奖,可获得诺贝尔奖的外籍华人却有多个,尽管外籍华人很少很少。
  
认知和掌控自我极为关键
因此,在解决重要问题时,必须将思维保持在整体而又连贯的状态。显然,这很难,既不能太振奋,否则导致思维跳跃性太强,不够连贯,也不能太放松,否则就难以全身心投入其中,无法保持思维的整体性。
那怎么办呢?努力征服自己?始终使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太疲劳了就喝咖啡提神?还是看看陶哲轩的经验吧:
我解决严肃数学问题的能力常常上下变化,甚至每天都有区别。有时候我可以在一个问题上连续想一个小时之久;而有时我更适合去把我和合作者们的草稿式的想法给具体到细节的写出来;另外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只能收收邮件,改改错误,甚至打个盹,散散步。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能根据自己的状态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如果我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同时又有很好的状态,我可能就会关掉办公室的门,关掉网络,静下心来写这篇苦思已久的论文;而状态不行的时候呢,我就看看这一周的e-mail,投几篇论文,写写blog。总之,我要那些与跟精力、精神状态相配的工作。做数学够幸运的一点就是,你可以把大部分的工作在时间上做非常自由的调整(但是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我们必须围绕讲课的固定时间来做安排)。能够准确的判断自己在某个时段的工作能力以及对接下来的时间(比如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做估计是很有帮助的博主:当然,前提是首先能聆听好自己身体的语言无论是太过自信,还是太不自信,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内容的时候都会带来低效的后果(我在这两方面可以说都有反面的经验)
博主: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是个凡人,不会去胡乱征服和超越自己。善于聆听自我,顺势调整,因而能很好地认知和掌控好自我。
因此,不仅体力活动时须追求“形神合一”、“灵肉统一”,脑力活动时更须如此。
太兴奋以致躁动了,必定会导致思维不连贯。则可从事一些须“一心多用”的工作,批量处理一些不需要“灵感”的任务。
疲劳了,最好不要喝咖啡强行提神,而是放松开来休息,听听柔和的音乐,甚至打个瞌睡。放松后重新获得的良好状态远非喝咖啡所能相比。
 
合理对待“一心多用”
 
我有时会有一大堆事情,在长度,复杂度,困难度都非常不同。这一堆问题写在我的“要做”清单之中,如果其中有某个需要很细致地思考,我会完全排除掉其他干扰,只将注意力放在这一个问题之上,其他的能拖后的拖后,能放弃的放弃掉;我只有在各项工作都不会耗费我很多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同时在各个方面工作(而且,我还在这些工作中都没有什么灵感)。
一般的讲,有些不需要很集中精力处理的问题最好能够成批的处理而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分别应对的任务博主:对要求不高的任务,则可“一心多用”,批量处理),就不要被杂事分散了力量博主:一心一意做好重要工作)。
博主注:“一心多用”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长期下去还会影响智商和身体健康,详细参见一心二用为幻觉,不可取
 
参考文献见以下链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4673-285158.html

上一篇:“一心二用”为幻觉,不可取
下一篇:少晒阳光易致多病、早衰、早逝!
收藏 IP: .*| 热度|

2 吴飞鹏 GANSULAN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