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
内卷是社会阶层观的产物
2021-7-27 16:39
阅读:4934

内卷一词很好地描述了当下许多社会领域的社会现象,对内卷的讨论亦成为最近几年最为火热的社会议题之一。首先必须承认和重视的是,内卷现象不仅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在高等教育、学术科研、职场工作等许多社会领域都广泛存在,不夸张地说,内卷已经成为了影响许多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幸福度和工作幸福度的重要指针了。

从学术思考和社会分析的角度来说,如何理解内卷现象的成因并剖析清楚其演化机制,对于科学有效地舒缓乃至解决内卷现象有着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双重价值。本文试图在学理层面对此问题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先说本文的核心观点:1、在本质上,内卷是社会阶层观的产物;2、在技术细节上,内卷与过度功利化的业绩考核/分数考核等有关。

为何在本质上内卷是社会阶层观的产物?这要先从社会阶层观说起。何为社会阶层观?笔者认为,社会阶层观有两种:一种是在社会组织或社会事务层面上的社会职能、社会职务层次之分(对于学术来说还包括不同学者间的学识层次之分);另一种是在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中的贵贱之分。前者主要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更多的是一种主观判断,尤其与当事人自己的价值判断有关。社会职能、社会职务层次之分(包括不同人之间的学识层次之分)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客观现实,因为只要有社会组织的存在,就必然有社会组织中的层次结构之分(在学识方面,由于学习经历的不同以及智力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不同人之间会有学识高度上的层次之分,也是一种必然的客观存在),这些原本不涉及社会地位的贵贱之分,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已,但是,当其价值观中(或是在群体文化氛围中)存在对人的社会地位的贵贱之分甚至人格上的贵贱之分之类的观念时,则这种社会职能、社会职务(包括学识层次)的不同,会很容易被其理解为或演化为对人的社会阶层上的贵贱之分,这种贵贱之分的理念又会反过来导致当事人的紧张焦虑之心和加剧当事人的地位层次攀比之心,从而最终推动形成为了追求地位上的高低而不断进行高强度的紧张投入的内卷行为。

以近日网络热议的校外教培为例,我认为这件事情的关键点有以下两个:

1.导致初等教育过度焦虑和过度内卷的原因不仅在于校外教培,更在于整个社会氛围,包括家长之间的过度攀比心和焦虑之心的推动,也包括对于教师业绩的过度功利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推动,还包括全社会教育资源的均衡性问题等。这其中,社会文化中的攀比之心过重有非常大的根源性影响。而要舒缓和弱化社会氛围中的这种攀比焦虑之心,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和弱势人群的尊重,中低收入和弱势人群之间的互相尊重,以及全体公民的互相尊重、自我尊重、互相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建设非常重要。

2.对于全社会所有阶层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经济上有了足够的保障和有了稳定安稳的长远预期,那么这种群体性的焦虑攀比之心也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简言之,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管齐下,在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就可以也应该能够把当前许多领域的过度内卷问题逐步解决,才能真正彻底走出内卷的教育氛围和社会氛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钟定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9722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