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ron038

博文

古丈县泥石流所折射的不仅只是防灾减灾意义

已有 2975 次阅读 2016-9-7 10:45 |个人分类:学术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世界观, 社会意义, 泥石流, 古丈县

2016717日,发生在湖南省古丈县的泥石流事件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该次泥石流的规模不大,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却很快成为媒体和大众热议的焦点。

在此次事件中,当地责任部门的监测预警到位和地方政府的果断组织撤离是让500余名群众幸免于难的最关键因素。虽然这次泥石流还是摧毁了5栋房屋并造成约1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但所有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因为成功避免人员伤亡是政府和大众最期望的结果。其实,此次事件产生的其它影响还远不止于此,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其它问题。

1、老百姓眼中的泥石流

质灾害在老百姓的心中一直都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如很多当地老百姓把泥石流称为“走龙”、“出蛟”等。虽然称呼很形象,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地质灾害这一客观现象的认识不够导致的,当然,这还是山区的经济和文化落后引发的关联效应。可能很多人都还清楚记得,2010年甘肃省舟曲县城泥石流、2013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滑坡等不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还让人们对地质灾害的不可预知性又增加了许多敬畏感,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地质灾害专业的调查与研究人员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些防范经验,但由于对地质灾害这一复杂过程的认知水平有限,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对科学结论的怀疑与不认可,那老百姓自然也就会对地质灾害这一现象继续保持神秘感,并赋予某些唯心的解释也是能理解的。

2、古丈县泥石流成功避让的社会意义

一直一来,客观世界决定主观意识是我们所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古丈县泥石流的成功避让正是那些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从自然界获取的宝贵经验,更是政府决策者们顶着舆论的压力大胆把这些经验进行推广的结果。

但对于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山区百姓而言,科学知识获取的局限性还难以让他们完全跟上这个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他们眼中,客观和主观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因为在他们所认知的世界里,两者都能给他们提供他们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不管泥石流是“非牛顿体”还是“走龙”,对他们来说都是神秘的和不可预知的,结果也都是随机的,只能听天由命。

古丈县泥石流的成功避让一下颠覆了很多老百姓对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认知,他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地质灾害也是可以提前预知的。这必将会导致他们怀疑那些来自主观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开始对来自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寄予厚望。从这个层面上讲,古丈县泥石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老百姓对待世界的认知态度,也会让他们打心里认可科学知识、尊重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并信任政府部门。

3、地质灾害的科普路在何方?

在中国,科普一直都是被忽略的,以至于很多最新的和最高端的研究成果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得懂,普通老百姓只能望尘莫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约为6.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则都在10%以上。这表明,在大众科学知识的传播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随着各种形式和大力度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虽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对地质灾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可行、有效的识别与监测方法。但是,这还远不能消除他们一些根深蒂固的认知习惯,科学之箭还不能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那道最后的神秘防线。

虽然我国是专业论文高产的大国,但我们却极度缺乏能让多数人都读得懂的科普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象。科普不应只是大科学家们的责任,任何一个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人都可以是科普队伍中的一员,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素材。因此,只有让科普知识呈现出万箭齐发的状态,那些隐藏在老百姓心里的神秘魅影才会应声消失。

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数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将科普成果纳入今后的成果考核体系将是必然趋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29395-1001386.html

上一篇:可以对“山洪泥石流”做做分离手术
下一篇:道法自然:地质灾害减灾呼唤理性的思考
收藏 IP: 112.114.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