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收录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这几天就要发布了,相信又会引发一阵讨论。然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 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从今年开始国内要破“唯SCI至上”了,改为重视“三高”期刊/论文了,而“三高”的第一高就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 破“唯论文”要求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要求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所以我想从今年起,大家对中文期刊占主流的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会非常的关注。那么咱们就来聊一聊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
说实话,我对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不甚了解。提到影响因子,下意识就和SCI期刊联系到一起。但总有人问我一些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什么是复合影响因子,什么是综合影响因子(中国知网提供了每个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但唯独没有“影响因子”)?填表的时候,应该填哪一个才是对的?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联想到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来自Clarivate Analytics每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而且这个引证报告和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是放在一起的,可以点开查看每个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过程。但遗憾的是,同样是文献检索平台的中国知网,并没有提供期刊引证报告,所以读者想根据计算过程自己去探索什么是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是不太可能了。必须另寻其他办法。
我又想到,许多中文期刊每年都会发上一年度的办刊进展。在某中文期刊官网找到了“2019年办刊进展”。这个文章第二段就提到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且给出了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很惭愧,对“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等单位”这个机构感觉好陌生,这是后话,好歹找到了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数据来源。但遗憾的是,网上搜不到这个单位发布的影响因子年报全文(不知是不是要花钱订购),只搜到部分期刊发布的自己期刊的结果,同样没有详细计算过程。
意外的是,“2019年办刊进展”还给出了该中文期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终于找到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了!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这个感觉就要靠谱、正规,首先从名称来看是《期刊引证报告》,而非《影响因子年报》,其次发布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感觉比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要正规。略有遗憾的是,这个《期刊引证报告》网上也找不到,估计也需要订购。
奇怪的是,知网每个期刊的主页中能看到的却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发布的《影响因子年报》中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而没有中信所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影响因子”。 是不是应该把“影响因子”这个数据也放上去呢?“2019年办刊进展”也是将“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数据放在第二段,而“影响因子”信息放在很靠后的位置,着实奇怪!
“以刊评文”的风气很难扭转或者短时间内不可能扭转,所以对期刊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国内科技期刊了,但国内科技期刊的定量评价却存在很多问题,连影响因子这样一个基础指标都感觉稀里糊涂。那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目录,怎么来定呢?靠大家的口碑吗?或者领导拍脑袋?
定量信息不够,主观决策来凑。这就导致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对同一中文期刊的认定,可能相差很大。以我们学校为例,某期刊在2016年及以前是划分到5区(评职称基本一点用处都没有,相当于没发),而2019年开始学校修订了本校的期刊分区表,该期刊成了1区(评职称的时候,比在一些老牌主流的SCI期刊上发文章都好使)。这种变化让人震惊。而我校SCI期刊分区的变化,因为是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所以相对要稳定的多。
总之,相比SCI期刊,中文期刊不仅数量少、发展慢,中文期刊的评价也是任重道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