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han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shanhu

博文

[转载]花200人民币能不能发篇Science

已有 2314 次阅读 2020-8-20 15:3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上次发的图片不能正常显示,又编辑了一下,再次发送。                                                

今天咱共同学习一篇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

学习之前,先科普一下Science杂志,一个字,牛逼! 两个字,很牛逼!每年发文量很低,能在这上面发个文章是科研小狗或者科研大狗毕生的目标。

正刊不行,子刊也干!

免费不行,交钱也行!

一作没戏,挂名也行,五十名开外也行,挂最后一个更行!

就这样如饥似渴的想发表一篇Science,你说,做实验下来得花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1万块吧?

1万?门都没有!5万起价,还是美金。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image.png

耗材、常规表征、会议差旅、能源动力、研究生补助这些小钱咱都不说,咱说球差和同步辐射:没个球差电镜的表征,你投个球啊?没个同步辐射,你去点那个Submit的时候不心痛吗?

发个Science,花个十万八万算是乞丐价,花个五六十万算是友情价。有了这个,出门就像别了一裤腰的人参,牛逼的不要不要的,谁见着都想来挖你。

校长和你谈待遇的时候,年青人嘛,一定要谦虚,要尊敬领导,让校长先给。当年薪给到200万、科研启动给到500万的时候,你稍微抬一下眼皮:“钱,我也花不了多少,500万每年也够用了”。注意!“每年”这两个字要吐的清晰、要吐的字正腔圆、没得商量!”

什么解决家属啊、科研助手啊、实验室面积啊,尽管说,要个院长的帽子那就是搂草打兔子,捎带!

ScienceNature等牛刊成为一个牛逼人生的标配时,日本诺奖得主本庶佑稍稍浇了一点冷水,大致意思就是说:ScienceNature 9成都是错的,不要迷信,年轻人要多用脑子。这话没毛病,不过这话也就听听,各山头还是该咋玩咋玩。不算文章总数了,改出新闻了:“我校(中心)xxxx研究获得重大国际突破”,好一点的学校,JACSCNS子刊之类的只能上学院新闻,想登上学校的主页,没门!当然,也有些不入流的小学校,发个10分的文章都上学校主页,用互联网的速度彻底的展示了学校的科研水平。

Science可不是这待遇,要上学校的头版头条,还得开个校长参加的学科调研会、座谈会,全员参与、凝心聚力、深入的搞一下。

估计CNS创刊的时候,也没料到自己会成为高校科研院所装逼、比拼的资本。每周发那么多的研究论文,竟然都是重大科研突破,天天做新郎,夜夜是洞房,这感觉非同一般的爽!CNS杂志的小编到了哪哪都是大腕,前呼后拥的伺候着,院士见了也客气三分,爽的不要不要的。


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咱言归正传!

今天聊的这篇是1938年的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鹿蝇的(飞行)速度”,成本价低于200元,就两页,一页一百,比宋徽宗主编的《汴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版面费都便宜。

image.png

故事是从某一个媒体的评论开始的,里面提到了鹿蝇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700英里(1126公里),从腾冲到黑河,飞完胡焕庸线也就四个小时左右。作者(该篇Science的作者,以下都是他,跟我没啥关系)粗略算了一下,几乎就是声速水平(声速340米每秒,折合1224公里每小时),这特么有点不靠谱,于是作者就对这个数据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时间到了1938年,作者一边吃着火锅,一边读着193811日的Illustrated London news.

image.png

上面写道:雌鹿蝇每小时飞614英里,雄的更牛逼,可以每小时飞818英里。这数据有整有零,看着就不像是造假造出来的。

作者又看到了这个仇恨的数据,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作者一怒之下追着根儿找到了原始的参考文献------昆虫学家Townsend发表在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一篇文章。

image.png

原文的大致意思就是说:“这玩意飞的太快,如白驹过隙,我只能看到一些棕色的模糊的影子噌的一下子就过去了。据我估计,这个速度应该大概400 码每秒”。这句话里面的closely estimateapproximated这三个单词是关键词,400最不重要,但是,媒体都盯着这个400码每秒去引用。

研究表明,文化水平越低,越只盯着数字看,比如记者和领导。但是,作者不想原谅这些文盲!

作为一个严谨的理工男,针对高速飞行的鹿蝇,作者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求证。(敲黑板:想发Science,思路要清晰、论证要严谨,没个公式、不分个层次都不好意思投IF 0.1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说这种神刊)

1,空气阻力多大

2,能量消耗多大

3,这个“噌的一下就过去了”是多快?

作者利用“Encyclp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里面的弹道相关公式开始了发表神文的道路。

首先来个理论计算:R = ρd2v2f,其中d为物体直径,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鹿蝇的头比较平,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牛逼的头型要承受近8磅每平方英寸的阻力,作者认为这个阻力可以让鹿蝇粉身碎骨。

所以说,削尖了脑袋绝对有好处的,可以减少前进的阻力!至少从运动力学上已经得到证明。

从能源供给、后勤保障的角度,作者又分析了要维持818英里每小时的飞行速度,鹿蝇需要370瓦特的功率。根据一个成年人运动需要的能量消耗,作者估计了一下,鹿蝇要保持这个飞行速度,需要每秒钟消耗0.31g的食物,这是鹿蝇自己体重的1.5倍!这就意味着,连续飞行1分钟,后勤辎重将是体重的90倍,这谁顶得住啊!

image.png

最后作者做了个实验:自制、调试设备,开始验证这个“噌的一下就过去了”到底多快。

先搞个和鹿蝇尺寸差不多的焊接件拴在一个丝线上,秒表计时,根据丝线的长度和每秒转的圈数来计算每秒的飞行速度。该装置的飞行速度可以在13-64英里每小时之间可调(敲黑板:科研论文一定要设计条件实验),以下是作者的实验结果:

13英里每小时的时候,是有点模糊,但是还能看到大致的尺寸;

26英里每小时的时候,看不清了;

43英里每小时的时候,化作空中一条细纹;

64英里每小时的时候,完全看不到移动的物体。

作者又表示,即使用黑色的模型,在64英里每小时的速度时,照样看不到,这几乎是人眼的分辨极限。

最后作者判断,Townsend博士所看到速度应该是25英里每小时左右。

image.png

作者感觉不是太过瘾,又补了几刀,来说明昆虫学家的结论是扯淡的、自己的假设是靠谱的:

1,如果飞行速度真的是800英里每小时,当撞到一个物体上,在1cm之内停下来,产生的作用力达到了140公斤(310磅),飞行中的鹿蝇撞到人,这个力量钻到肉里绰绰有余。

2,从能量供给的角度,鹿蝇以25英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时,每小时的食物消耗大概是自身体重的5%,这个基本是靠谱的。

文章至此,基本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作者最后给了个简短的conclusion25英里每小时是靠谱的,800英里每小时绝对不可能!

image.png

现在咱们来核算一下成本。小如鹿蝇的焊接件5块钱,如果自己去铁匠铺找个下脚料,估计都不要钱;一根丝线,最多1块钱;买个秒表20块;目前某品牌的单人火锅,美团报价103元,再来一箱青岛啤酒70元,喝着啤酒、吃着火锅、做着实验,以上共计199元!

就这样,不到200元,发了一篇Science

顺便介绍一下作者,Irving Langmuir(欧文·朗缪尔),化学、物理、材料等专业的基本都知道他和以他姓氏命名的杂志Langmuir

由于在表面化学突出的贡献,Irving Langmuir曾获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

 

 image.pngimage.png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捷列夫的门”,有修改。

qrcode_for_gh_7be089400c8e_258.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7053-1247156.html

上一篇:小保方晴子的实验如果现在有人重复出来,她算不算造假
收藏 IP: 221.176.159.*| 热度|

2 王庆浩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