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读后感
前几天稍有空闲,我读完了Jim Al-Khalili 所著的Pathfinders—the golden age of Islamic science 一书。此书有中译本 (阿尔-哈利利,《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版)不过我读的是英文版。这本书比较详细地勾勒了历史上伊斯兰科学(也称之为阿拉伯科学)的历史。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贡献者们一般是熟悉的,但对于古代的科学,所知就比较有限了,除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托勒密等少数西方古代科学家,就只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科学家,而对于其它文化的科学历史和人物就比较陌生了。以前虽然也读到过阿拉伯科学的简介,但也只是几位主要科学家和他们最著名的成就,而对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因此很难记住。本书介绍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学者,同时也介绍了时代背景,从而给人比较清晰的印象。
伊斯兰科学的兴起,肇始于在巴格达建都的阿拔斯王朝。正如作者本人指出的,这里所说的伊斯兰科学或阿拉伯科学,其中很多重要人物并非阿拉伯人,也未必都是穆斯林,其中有不少是信仰其它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等)的,只是生活在阿拉伯帝国中,而其著述也汇入了当时的伊斯兰文化。该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对其它文明比较开明的态度。首先是“大翻译运动”,将大量西方、印度、波斯的科学、哲学文献都翻译为阿拉伯文,促成了阿拉伯文明的学术繁荣。此后,许多优秀的学者,在数学、天文、物理、机械、医学等领域,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明。12-13世纪,亚里士多德等古代西方作品的阿拉伯语译本,以及许多伊斯兰科学家的著作,又通过当时被阿拉伯人占领的西班牙传入中世纪的西欧,被译为拉丁语。当时,古希腊罗马的许多著作在西欧已经失传(虽然部分原著还保存在拜占庭),这些输入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材料,进而影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本书的作者是生于伊拉克、现生活在英国的粒子物理学家。其实,作者也不能算是阿拉伯人,他的祖先是来自印度的医生,19世纪才定居巴格达。虽然作者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对于古都巴格达、对于伊斯兰文化,作者都有很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书的开篇,作者介绍其幼年生活的巴格达老城和风俗习惯,我觉得就有点像我们有时读到的关于北平老城的描述一样,怀有很强的个人感情。另一方面,作者对于阿拉伯科学成就的评价也还是实事求是的,哪些是继承自别的古代文明,哪些是原创,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则是传说,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作者给予了客观的描述和评论。例如,对于阿拉伯科学家中最著名的花剌子密(Muḥammad ibn Musa al-Khwarizmi,现代英语中的代数algebra一词即来自他的著作名, 而算法algorithm一词就来自他的名字) 是否有资格被称为代数之父,作者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之前,我在阅读陈方正的《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时,对于阿拉伯科学在保存西方文化传统上的作用方面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主要将其视为一种传承的载体,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其本身也有许多优秀的学者,在研究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阿拔斯王朝时的爆发,颇为耀目。当然,能够短时间内就取得巨大成就,阿拉伯帝国也有一个天然优势:他们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间,既得益于埃及、希腊罗马、巴比伦等西方文明,又得益于波斯、印度、甚至中国文明产生的许多知识。
当然,这也带来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伊斯兰科学的黄金时代?为什么在这一辉煌之后,阿拉伯帝国未能产生现代科学革命,反而逐渐衰落?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1)阿拔斯王朝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比较开明,对外界知识产生了强烈兴趣,促进了学术的繁荣;(2)特别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Al-Mamun 对占星术有强烈兴趣(虽然这并不符合伊斯兰教义),更是起了很大促进作用;(3)阿拉伯帝国在与唐朝的怛逻斯之战中抓到了一些战俘,他们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帝国,大大方便了知识传播。
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并未给出完全明确的回答。作者强调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伊斯兰科学一脉相承,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欧洲科学的兴起本身就应被视为是产生自伊斯兰科学。不过,为什么伊斯兰科学逐渐衰落仍是需要回答的。作者承认,其中一些因素即使不是唯一的原因,至少也是有影响的因素,如政治方面阿拔斯王朝本身的衰落、之后蒙古人的入侵等。不过,正如作者所说的,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哈里发只是在名义上统治着阿拉伯帝国,实际上很多省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许多优秀的伊斯兰学者实际居住在不同的省份里。因此,即使在阿拔斯王朝结束、甚至在蒙古入侵之后,仍出现了很多优秀学者,其中一些人甚至在蒙古的朝廷中服务。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一些保守派的攻击所导致的观念上的僵化。阿拔斯王朝的一些统治者,如全盛时期的哈里发al-Mamun采纳了Mutazilism派哲学对伊斯兰教义比较灵活的解释,对追求广博的、可兰经以外的知识持肯定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并未被阿拉伯社会普遍接受,al-Mamun对这种思想的强力推行在他死后更遇到了反弹。随着时间的流逝,保守势力在意识形态上渐渐占据了上风,对统治者和普通民众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于伊斯兰教义之外的思想越来越不宽容。这对进行科学研究、吸取外部知识都产生了很大阻力。后来的一些保守派学者,例如十一世纪后半叶的哲学家Al-Ghazali,从神学的角度对一些阿拉伯科学家比较注重理性的学说进行了严厉的攻击,批评他们的学说是非伊斯兰的。本书作者对这一因素在伊斯兰科学衰落中的作用有所描述,但也没有将其完全归结于这一因素,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有点犹豫不决,可能是因为整个历史演化过程持续了几百年,中间有过各种曲折和反复,如果仅仅这样解释不免过度简化·。但是,很显然在这种宗教压力下,对很多科学问题难以进行理性、自由的探讨,甚至提出和研究某些问题,都被认为是背离伊斯兰教义的。这对伊斯兰科学的衰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科学、文明的大发展必然要求有开放的心态和宽容、自由的环境,这是我阅读本书的感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