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才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ncai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系教授 wangyc@tyut.edu.cn

博文

论文写作时的规范及流程 精选

已有 9987 次阅读 2009-9-26 20:18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写作, 写作规范, 写作流程

学术文章撰写范(2007)
(说明:本规范是我为研究生拟定的论文写作规范,特别是针对研究生的“处女作”。现抛砖引玉)
本规范适用于课题组成员在完成学术文章写作后的自行检查与修改。请按此规范逐条对所写文章进行检查。在所有的内容均满足本规范后,再提交通信作者审阅。
 
一、全面掌握文章主题的研究进展
1. 我已用google的学术搜索引擎 (http://scholar.google.com对稿件中所列出的关键词分别进行搜索。
¨
2. 我已浏览了搜索出的文章题目,并通过阅读摘要对疑似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甄别,对高相关度的文献找到了全文并认真阅读。
¨
3. 我已拥有了所涉及主题的所有主要文献(主要文献包括:①最早研究这一领域的文献;②引用率较高的文献;③与你的研究主题一致且有实质研究进展的文献;?对你所涉及的主题论述的最为全面的文献,如一些综述文章;?最新发表的文献)
¨
4. 我已将所有主要文献阅读过,并简单写下了它们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
¨
5. 通过比较他人已发表过的文章,我已用中文简单写下了我的文章的主要研究结果。
¨
二、文章内容检查
6. 我已将文章的题目与摘要进行了修改,现在它们与我在核对第5条时写下的内容完全相符。
¨
7. 我已根据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对摘要进行了修改,现在摘要内容和文章内容均是根据重要性或者逻辑关系依次表述。
¨
8. 在引言中,我客观准确地评价了他人的研究工作,也没有漏掉重要的相关文献,不会引起他人的争议。
¨
9. 文章内容没有遗漏。多数光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过阅读我的文章,就可以理解我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0.      我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以充分支持我的结论
¨
11.      我给出了研究结果(实验现象或模拟结果)的理论解释(或讨论)
¨
三、写作方面检查
12.      我又默读了一遍文章,修改了其中的一些拗口的长句,现在文章在表达上是清楚明白的。
¨
13.      我的文章中基本上做到了”one paragraph one idea”,并且将主要内容放在段首(begin each paragraph with a proper topic sentence)。
¨
14.      我又检查了”sentence level”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修正了诸如:主语不一致的垂悬结构、句子不完整等错误。另长句的主句也尽量放在了句首。
¨
15.      我删节了一些意义重复和一些不必要的词
¨
16.      我对一些意义不明的词已通过查阅文献与字典核对过。
¨
17.      对连接词我进行了检查,实现了句子之间的连贯与自然过渡。
¨
18.      我按照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对标点符号进行了校对。
¨
19.      经检查,文章符合正斜体的使用规则,而且我特别检查了下标中正斜体的使用。
¨
20.      在文章的摘要中,我尽量没使用缩写;在正文中,对第一次出现的缩写,均有说明,而且也没出现缩写与未缩写的混用。
¨
21.      我仔细检查了公式中出现的所有符号及其解释,没有遗漏、不一致之处。
¨
22.      我运用了word软件中的拼写与语法检查对文章进行了检查。
¨
四、稿件形式检查
23.      经检查,文章中图表的题目满足“自明性”这一要求。
¨
24.      我对图进行了专门的分类检查(如坐标轴的刻度与单位,曲线的粗细、平滑及注释、图形的清晰、简明、大小及格式等等)
¨
25.      我仔细阅读过拟投刊物的投稿指南,确保稿件的形式符合该刊要求。
¨
26.      我只引用与本文相关的参考文献,没有加入其它不相关的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
27.      我保证引用的每一篇参考文献均阅读过,能区分参考文献中作者的“名”和“姓”。
¨
五、送审前的检查
28.      我推荐的署名作者均满足署名条件。
¨
29.      推荐的署名作者均同意本文的观点,认为本文的错误均已修改,可以送审。
¨
30.      送审时同时提交了文中所列的所有参考文献
¨
 
2007-11-25


论文写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458-258024.html


下一篇:对研究生的临别赠言
收藏 IP: .*| 热度|

13 杨威嘉 李丕鹏 刘全生 周春雷 刘强 唐小卿 孙军昌 赵清春 宋和平 左正伟 biofans liujiaxue yufl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4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