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中
两本关于中德婚姻的小说《德国媳妇中国家》和《德国婆婆中国妈》
2019-5-18 13:11
阅读:7671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相关背景介绍两本关于中德婚姻的小说——《德国媳妇中国家》和《德国婆婆中国妈》。在欧华文学中关于中外婚姻的小说是个热门题目,作品已有多本。通过这两本小说,可以窥见这类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海珮春,《德国媳妇中国家》,叶莹,《德国婆婆中国妈》

——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这是一篇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的论文,发表在第一届欧洲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年会上,大会于5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和中欧华文化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欧美华文作家和国内文学研究者共50多人参加。

 

 

海外华文作家生活在与国内不一样的环境,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对中外文化差异有着更多的感受。特别是结有异国婚姻的作家,感受更为深刻。他们(她们)的所见所闻和种种感受,成为小说创作的良好题材。在欧华文坛关于中外婚姻的小说是个热门题目,作品已有多本。这里就介绍德国华文作家出版的两本——《德国媳妇中国家》和《德国婆婆中国妈》。

德国汉学家,华文作海珮春

先介绍一下《德国媳妇中国家》的作者海珮春。她是一位德国人,汉学家,能用中文创作。那么一位外国作家写的中文小说,能算海外华文文学吗?答案是肯定的。2016年在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欧华文学会首届国际高端论坛上,中国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列耀教授致辞时谈到华文文学边界的问题:华文作品不限于华人作者,非华裔的外国人如果用华文写作,也应该纳入华文文学研究的范畴。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德国人海珮春(Petra Häring-Kuan),她的中文著作《德国媳妇中国家》,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而且已进入海内外华文文学研究者的视野。

海珮春,德国很多华人都熟悉!她是著名作家关愚谦教授的夫人,温文尔雅,贤惠善良,为人低调。2018年11月关愚谦去世,他们相知相爱、相濡以沫48年,可以说中国文化已经浸淫到她的血液中。她对中德文化差异的感受也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她创作《德国媳妇中国家》的根本条件。

也许是关教授太出名了,笼罩在关老师的光环下,珮春本人的成就反而被忽视。为此我感到有必要先简介一下她的人生。

海珮春来自巴德奥德斯洛(Bad Oldesloe),这是一个北德小城,在汉堡和吕贝克的中间。她的父亲曾任银行总监,家中满是藏书,海珮春从小就喜欢阅读,整日书不离手,打下了扎实的文学根底。

上世纪70年代初,20岁的德国姑娘海珮春,在朋友家的聚会上认识了中国人关愚谦,当时尚在汉堡大学就读。两人开始交往,他教她英文,她教他德语。通过关愚谦的开朗性格和苦干,对中国毫无概念的海珮春不但爱上关愚谦这个人,还产生了对中国的兴趣,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的一切。入大学后,把汉学选为自己的专业,不仅练出一口地道流利的汉语,还关注中国从文学,历史,到音乐、绘画、建筑艺术的一切。她不但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而且也喜欢中国人的潇洒性格。她对中医号脉、看相、拔罐、针灸、烹调艺术等等也发生极大兴趣。她也开始爱热闹、好交友,通过与关愚谦和谐相处,不自觉地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爱吃中国饭菜,并觉得菜放在中间,各取所需是最科学的。关愚谦则以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短期内掌握了德语,沉醉于德国的文化,两人相互做学生,当老师。感情日益加深。关愚谦后来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大学老师。1977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汉堡中国语言文学系全体师生为他们在大学俱乐部举行了二百多人参加的婚礼。

1981年,海珮春随夫前往中国探望公公关锡斌(1896-1995,又名管易文,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也会见了丈夫的姐姐关敏谦(时任全国妇联国际部长)、哥哥关迪谦(当时的北京记协主席),从此进入了一个三代同堂有几十口人的中国式大家庭。这个家庭既传统又开放。海珮春对中国风俗、民情的了解日益加深,对中餐、茶艺茶道也发生了兴趣,能烧地道的中国菜。她后来在南京和成都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学会针灸,并且在汉堡获得正式行医执照。

 海珮春如此感悟说:“我觉得中国文化理念,对西方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就这样,海珮春由一个对中国所知甚少的德国少女成为一个中国通,也是中国家庭里公认的好媳妇。

海珮春与丈夫几十年相濡以沫,几十次到过中国,甚至“在上海买了房子,每年大约有一半时间都在中国度过。”她深深地了解中国人、中国家庭和中国文化。海珮春曾对我说,现在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几十年前她和丈夫到中国,带了很多箱的礼物送人,而现在他们到中国来,每人只带一个小箱子,反倒是从中国回德国的时候,箱子总是塞得满满的。

《德国媳妇中国家》好评如潮

她的经历和感受太丰富了,她要把这一切写出来与德国人分享。几年辛苦,2004年她出版了德文书Meine chinesische Familie,dreißig Jahre Wandel in China,意为《我的中国家,30年的中国巨变 》,在德国广受好评。她深受鼓舞,又继续搜集材料,加以扩充,进一步用中文写出《德国媳妇中国家》,2010年出版。全书分为德国媳妇,中国家,国在变、家也在变,三个部分。300多页,共24万字。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收到海珮春的书稿,一口气读完,顿感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独具的才情和书稿的鲜明特色使他拍案叫绝,迅速回复“大作已拜读,总的印象是: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好极了”。该书一下就印了一万五千册,在香港、北京举办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上海《新民晚报》,以及《欧洲新报》都进行连载。海珮春还在香港尖沙咀商务印书馆演讲厅,上海图书馆,安徽大学、银川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学府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进行了演讲;在青岛网络电视台与河北电视台读书节目也接受了访谈。丈夫关教授一向唱主角,而在这些活动中成了配角,但他为妻子而骄傲。该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用“德国媳妇中国家”这个词“谷歌”一下,就能搜出十多万条信息,“百度”一下更多。

看看普通读者的反应吧!浙江嘉兴吉水小学的俞伟娟老师在博客上发文:《德国媳妇中国家》读后感。她认为,这是一本奇妙的书,“从一滴水可以窥见大千世界。或许就是因为丈夫、媳妇和家庭这三个要素都‘非同一般’,这本书便得以用一个特殊家庭几十年的变化折射出一个特殊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精神变迁。通过描写关家三代人的生活道路,清晰、深入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尽管书中讲述的只是一些夫妻、父子、兄弟姐妹间的琐事,但作者娓娓道来,故事仍然很抓人,让你时而为主人公的命运牵肠挂肚,时而为书中的趣闻乐事报以会心的微笑,读后掩卷遐思,竟是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再看看名家是怎样点评的吧!

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长王蒙称赞说:“她像讲述家长里短一样地讲述着中国、德国、二十与二十一世纪。她毫不预设立场与观念地、绝对客观地讲出了如此动情的沧桑故事。 她参与了这样多、这样深的政治事件,成为如此地翻天覆地的历史的见证。也许这只不过是爱情,只不过是平常的人性,只不过是正常的喜怒哀乐,只不过是一个女性的非常个人的生活经历。有这样的经历,分享这样的经历,我们有一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的感觉。”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评论:“一双‘德国媳妇’的眼睛,诚恳、善意地观察并眷顾着她的中国家。通篇客观、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两种文化的相遇、试探、碰撞与融汇。这是她的个人命运与一个中国大家庭复杂、跌宕的传奇,这传奇从细小之处出发,却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跨越世纪的变迁,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目。作者不带偏见的明澄之心,以及朴素、丰满的活泼描绘,使她的故事饱含可以触摸的有温度的生活质感,亦呈现出别样的历史价值。”

著名作家,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写道:“一些学者警告我们,未来的世界将要因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乃至对决,本书的一对主人公却用相互的爱否决了这种可怕的预言。就像音乐是超语言的,爱是超文化的吗?这是通过一种明智的努力,还是缘自爱的本身才达到的?这个太难的问题,我的朋友珮春会很轻松并微笑着回答你。”
  专家学者们也加入了评论的行列。
2015年10月28日,广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专门举行了“《德国媳妇中国家》与华文文学的边界研讨会”。

《德国婆婆中国妈》的作者——叶莹

《德国婆婆中国妈》的作者则是70后德华女作家叶莹。2001年夏她来到德国留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偶然的机会认识一位德国小伙子,拉开了一段跨国恋情的序幕。叶莹见到了未来的公公婆婆。从此与德国婆婆结下了一段令人感动又唏嘘不已的缘分……

第二年秋,叶莹结婚,也结束了学业,取得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她有了孩子,与婆婆的接触更多了。德国人的性格,好像暖水壶,外冷内热。叶莹和她婆婆的关系尽管很亲密,但婆婆在她的家总是“我的厨房我的事”,不需要叶莹去帮忙,在婆婆住院时,叶莹照顾了公公几天,婆婆也要给她钱。让叶莹对婆婆这种“楚河汉界”的做法很受伤。可是当叶莹为人母以后,婆婆却任劳任怨地去帮助她。

在德国,叶莹曾任职德国儿童保护机构,德国红十字会,贸易公司等,融入了德国社会,对德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德国婆婆日渐年迈,后来住进养老院,使叶莹对德国的养老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2012年,她的婆婆以九十岁的高龄过世。

 

《德国婆婆中国妈》受到热捧

叶莹有了这么多的经历和感受,特别是婆婆的爱,使她铭记在心。婆婆去世后,她决心要写一本书,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长篇纪实小说《德国婆婆中国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于2015年5月中旬出版。全书352页,共24万字。

此书是“一段文艺女青年与德国靠谱男的异国恋情,一场从广州到慕尼黑的风景之旅和内心戏剧,一边是德国式婆媳关系与文化百态,一边是中国式母女情愫和家乡风物”。德国华人作家关愚谦作序推荐,传递超越人种、族群、文化的爱的正能量。

叶莹的文笔清新细腻,真实生动,富于文采,她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了文学加工。书中主人公鑫子是一位在广州的银行工作的女白领,即将进入“剩女”行列,鑫子妈妈整天帮她物色如意郎君,但有一天却鼓动她去德国留学继续深造,结论是优秀的男人都出国了。鑫子毅然踏上了德国之旅。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一场跨国婚恋的前奏……故事从鑫子在德国的大学生活,写到她与德国靠谱男的相识、恋爱、结婚、生子,与德国婆婆的文化“摩擦”以及中国妈妈对女儿远嫁万里之外的犹疑。最终,时间馈赠给他们的是爱的和解与颂歌。

《德国婆婆中国妈》一出版,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叶莹飞回中国,先后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参加了好几场讨论会和新书签售会。北京的《青年参考报》进行了同步小说主题连载。全国影响力很大的《家庭》杂志刊登了题为《甜酸适宜的德国婆媳关系》来介绍。

 

两本小说各有特点

《德国媳妇中国家》中,海珮春以一双客观、善意的眼睛,好奇地观察和研究这个中国家庭以及中国的一切,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和这个国家。她总是惊讶于中国的快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夫妇俩没回中国,再来就要揉揉眼睛,因为无论哪个城市里,高楼都长得太快,路修得太快。可是,她对中国的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赞扬,她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那些像迷宫一样四通八达的胡同,挤着几户人家的四合院,怀念那些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可是现在的北京楼太高了,车太多了,她幽默地批评:“这个城市就像是专门为开车的人建的,过马路简直就像自杀。站在长安街的一侧不知怎么能到对面去。”因此,在书中专门有一章“CHINA,拆哪!CHINA,拆哪!”,批评中国。她解释说,因为爱,所以才有批评。她也不是盲目的爱一切,有些是有保留的。

《德国婆婆中国妈》这部小说,从妈妈,婆婆两方面的比较,写出了中德的文化差异。作家观察细致入微,写作细节丰富,形象生动,就像一幅好的画卷。前欧华学会理事长,德华著名作家关愚谦教授十分赞赏这部小说,评论道:

“中国国画有工笔和泼墨之分,读了叶莹这部书,我下意识感觉到‘书中有画’。作者是一个感情细腻、思想丰富的工笔作家。她对妈妈和婆婆,爸爸和丈夫、以及至亲好友和社会风情的描绘,就好像国画家画梅兰竹菊,红花突出,绿叶陪衬,下笔和着色,和谐不苟,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同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主人公鑫的性格----温柔、孝顺、善良。她描写母亲、婆婆两种不同的爱,清晰生动。母亲感性的爱至深,爱得有时会使你心碎;婆婆理性的爱至善,爱得使你心醉。”

关愚谦教授认为,这本书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俱全。他赞赏叶莹笔下描写的故事,和一些英、法经典文学著作,如《简爱》《块肉余生记》《基督山恩仇记》等等完全不同,这些作品充满了仇恨、嫉妒、算计、阴谋、暗杀,而此书充满了爱情、信任、和谐和友谊。

高关中简介

高关中,现住德国汉堡。欧华作协理事,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欧华文学会会员。高关中多年来笔耕不辍,问世著述600多万字。作品以列国风土、游记、人物传记、西方文化介绍为主。出书26本,其中包括世界风土大观一套11本。此外还为印度、埃及等15本地图册撰写了文字说明。著有《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在欧洲呼唤世界——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记事》,为近百位欧华作家撰写了小传和介绍,以推介欧华文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关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7976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