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中
“乐圣”贝多芬故居(德国波恩) 精选
2017-4-7 00:57
阅读:7044

2443贝多芬故居留影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4/6

这次到波恩游览,贝多芬故居是我的第一目标。贝多芬,谁都知道,名列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而波恩正是贝多芬的诞生地。17701216日,这位不朽的音乐大师就出生在内城北部的波恩巷20号。这是一幢简朴的三层小屋:洁白的窗棂,深绿的大门,粉色的墙壁,黝黑的页岩屋瓦,面向院落的墙上攀缘着青藤。当时这栋小楼里住着两家,贝多芬家住在后面靠近小花园的那半边。

1889年,这幢老建筑面临被拆掉的危险,12个热心公益的波恩市民组织了一个贝多芬故居协会,把它买下来,并把两户的住房打通。加以修缮,改为波恩贝多芬纪念馆(Beethoven-Haus Bonn)。如今这个纪念馆是世界上有关贝多芬生平最大的收藏馆。

顶层有一间小阁楼,房间高不到两米,游人举起手来,多能触及天花板,这就是贝多芬诞生的房间。这里摆着一座他的白色大理石胸像,气宇很不平凡,那双眼炯炯有神,那抿着的嘴显示出他的倔强志气。像前放着花圈,那是音乐爱好者所敬献的。房间的硬橡本地板,由于天长日久,加上参观者络绎不绝,已凸凹不平了。

除了这间小阁楼外,其他房间都辟为展览室,共12间。一楼有两个展室,第1和第12展室,展示有贝多芬的大事年表,家谱,当年的波恩地图等。据介绍,贝多芬一家在波恩最少搬过3次家,贝多芬出生的故居是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

二楼有6个展室。第2展室,介绍贝多芬的家史,他的祖父路德维希(1712-1773)作为科隆选帝侯的宫廷乐队乐长,享有崇高的荣誉。1754年的油画《波恩舞会》正是反映了波恩(当时科隆选帝侯的都城)的宫廷乐队,在波恩宫殿(今波恩大学)举行的舞会上演出的情景。贝多芬的父亲是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在这样的家庭,贝多芬很早就展示了音乐天赋,并得到了严格的训练。4岁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就公开演出。贝多芬的父亲总是尝试着把自己富有天赋的孩子,比作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介绍给公众。墙上的海报,登着1778326日在科隆音乐会上演出的消息,是贝多芬最早的公演证明。1782年,年仅12岁的贝多芬已经作为临时替代乐师登台演出,从1784年起成为正式的管风琴师,以后又成为中提琴手和乐队助理指挥。小小年纪就挣钱补贴家用。母亲去世后,贝多芬更就完全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早在1782年,贝多芬就发表了他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德雷斯勒进行曲的9个钢琴变奏曲》(9 Variationen für klavier  über einen Marsch von Dressler )

3展室陈列柜里放置着贝多芬在波恩时所使用过的中音提琴。墙上张贴的是18世纪重要作曲们的剪影,他们的作品对年轻的贝多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展室主要介绍贝多芬青年时代的朋友。墙上的剪影是布罗伊宁(Breuning)一家,这个家庭对贝多芬的成长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贝多芬成为这家人孩子的朋友和钢琴师教师。在贝多芬自己的母亲于1787年去世后,他得到了这家人的母亲海伦娜慈母般的关爱和教育。陈列柜里的贺卡是贝多芬和布罗伊宁家的女儿艾丽诺终生友谊的见证。艾丽诺的丈夫、医生韦格勒(Franz Gerhard Wegeler1765-1846)也成了贝多芬的好友。他于1838年出版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传记。

5展室搬来了一个演奏台。贝多芬从10岁起就在这个演奏台上为附近教堂(St Remigius)的管风琴演奏曲子。1904年该教堂改装管风琴时,将这座演奏台拆除并移交给了贝多芬纪念馆。

1787年贝多芬第一次到维也纳,开始跟莫扎特等人学习作曲。起初,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但不久贝多芬接到了母亲的死讯,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

1792年,贝多芬离开波恩,再次前往维也纳求学,这时莫扎特已去世,于是贝多芬拜海顿为师,墙上挂着海顿的油画肖像。贝多芬原先计划学完后回到波恩,继续当宫廷乐师。可是1794年法国军队占领了莱茵地区,选帝侯国家瓦解,这也使得贝多芬只能长期逗留在维也纳,从此再也没有看到他的家乡波恩。展室陈列着当年他的朋友们和他分别时赠送的一本留念册,祝他万事如意,一路平安。其中有瓦尔德施泰因(Ferdinand Graf Waldstein)的著名题词:“……通过您不懈的勤奋努力,您会经海顿之手而获得莫扎特的精髓”(……durch ununterbrochenen Fleiß erhalten Sie:Mozarts Geist aus HaydnsHänden)。后来,贝多芬为他献上了“瓦尔德施泰因奏鸣曲,奏鸣曲第53号”(die SonateOpus53,die Waldstein-Sonate)。

6展室墙上展示着贝多芬在维也纳的老师们的版画画像。除了海顿(Joseph Haydn1792-1794为师)以外,还有阿尔贝雷希特斯贝格尔(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1794/1795为师)和萨列利(Antonio Salieri1801/1802为师)。

7展室为特别展厅,内容经常变换,我这次参观,看到的是贝多芬的各次旅行。

三楼有3个展室。第8展室反映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展柜里可以看到当年贝多芬变聋的证据。30岁的贝多芬向他的朋友韦格勒(Wegeler)说到了他自己日益严重的耳聋和由此而引起的孤独感。正是这一年,贝多芬第一次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耳聋带来的困难,继续作曲,创造出辉煌的奇迹。一年后他给他的两个兄弟写下了著名的“圣城遗嘱”(Heilgenstädter Testament。助听器在这里展出了好几个,但对贝多芬的帮助并不大。从1818年起,他必须借助“对话本”(Konversationsheften),也就是笔记本,用笔谈与人们交流。

1817年,贝多芬从伦敦钢琴制造师布罗德伍德(Thomas Broadwood)那里收到了作为礼物的一架钢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架复制品。维也纳著名钢琴制造师格拉夫(Conrad Graf)所提供的钢琴,是贝多芬获得的最后一架钢琴,也摆在这里。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最后的住所(Schwarzspanierh)里就摆着这样两架锤击式钢琴。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9部交响曲占主要地位,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他的《月光奏鸣曲》(Mondschein-Sonate),也很有名,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据说是献给他倾心爱慕的女子。贝多芬死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两幅女士的小肖像画和一封情书,如今陈列在这里。这封情书是写给一位“永生的情人”(Unsterbliche Geliebte)的。至今都不清楚这封情书的收信人和两位肖像上的女士是谁。

9展室是瑞士收藏家博德默尔博士(Bodmer)于1956年赠送给贝多芬纪念馆的。这里除了大量贝多芬的乐谱手稿外,还有贝多芬使用过的斜面桌和写字台等。这里陈列着贝多芬最后的手迹,写于他去世的前三天。字体显示出,贝多芬的健康正在每况愈下。18273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住所里与世长辞,终年57岁。由于这位作曲家生前是那样的著名和辉煌,所以3天后他的葬礼竟有两万人参加。这里的一幅水彩画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盛大壮观的场面。

10展室是个过道,墙上的照片是贝多芬在维也纳最后的住所(Schwarzspanierh)。可惜这所房子已经在1904年被拆除。

11展室陈列着贝多芬死后的面模,是丹豪泽尔在作曲家去世仅12小时后制作的,用于创作雕塑。

11展室旁边就是贝多芬出生的小阁楼。附近教堂(St Remigius)里有关洗礼的记录是贝多芬出生时间的唯一依据。洗礼是17701217日举行的,据此推测贝多芬是前一天,即1216日诞生的。

参观故居后,还可看看屋后的小花园,那里有两座贝多芬铜塑半身像,都是名家的作品。故居旁边的一栋小楼,现用作多媒体收藏演播厅,有着他所有音乐作品的唱片和乐曲。此楼还有贝多芬纪念品售卖店。

在波恩,处处可以感觉到人们对乐圣贝多芬的崇敬和怀念。明斯特广场上,竖有栩栩如生的贝多芬铜像;莱茵河衅,建有恢宏的贝多芬音乐厅(Beethovenhalle)。每隔3年,在波恩举行一次贝多芬艺术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许多有名的文艺团体都到这里演出。有机会赶上举行艺术节的时候到波恩,游人则可以大饱耳福和眼福,尽情欣赏美妙的古典及现代音乐和一流的歌舞剧。

无独有偶,大音乐家罗伯特·舒曼(18101856)也与波恩有缘,死后葬于波恩。他一生最后两年住过的疗养院被辟为舒曼纪念馆。这幢两层小楼中还设有市音乐图书馆。他的夫人克拉拉·舒曼通过钢琴演奏首先使她那早亡的丈夫的作品重放光彩。她是19世纪享誉欧洲的钢琴技巧名家,死后也葬于波恩。如今,她的肖像被印在一百马克的纸币上。虽然今天德国使用欧元,不再用马克了,但克拉拉·舒曼那优雅、娴淑的女钢琴家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照片20张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lv9.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关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04687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