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致敬背氧气瓶的科研志愿者—陈宝钦教授 精选

已有 12436 次阅读 2018-8-9 12:39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陈宝钦, 创新, 微电子, iCAN

 

2018.08.09

陈宝钦老师是中科院微电子所的研究员,北大物理系的校友,微电子光刻的专家,认识陈老师已经很多年了,他从2007年一开始就是iCAN的铁杆支持者,一起做的活动无数: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暑期学校到iCAN的系列活动(校园行、金牌讲师团、比赛),陈老师都始终是积极的志愿者,我十分敬佩的师长。

今年春天,跟陈宝钦老师一起去秦皇岛做“iCAN校园行”的第一场讲座,在高铁上,陈老师突然很无厘头地跟我说:

张海霞,我最近已经实现了年青时候定下的人生目标。

我说:陈老师,您那时候定的啥目标?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啊!

说完,陈老师,哈哈大笑!原来,我们尊敬的陈老师,今年76岁了,从68年大学毕业工作开始,已经整整50年过去了!其实,他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不止50年,因为从60年到北大物理系上学开始(他们特殊原因推迟了2年到68年正式参加工作),他上大学期间就开始工作了,而且是最苦最累最光荣的工作:他每个周末都和同学一起去跟着劳动模范时传祥一起背大粪!这也是陈老师每次做报告的开始:这一辈子,最苦最脏最累最难的活儿都干过,但是从来没有后悔过!

60年代上学期间品学兼优,积极投身劳动,周末不幸几十公里到南城去做清洁工,因为背大粪还打折了两颗门牙!

68年正式参加工作,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吃过两年的树叶,人瘦到只有70斤,但还是革命工作热情不减,从半导体所再到微电子所,做了一辈子的微电子光刻事业,从引进各种设备的调试到自己做研发突破光刻极限,科技成果不断,学生桃李满天下,从单位到国家的各种奖项得过上百个,摞起来有1米多高,还做为国际专家支援过很多,是行业里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劳动模范。每个人见到陈老师,都会被他浑身散发着老科学家的魅力和无处不在的创新和科学精神吸引。

最好的例子就是魔方,很多人玩魔方就是记住了技巧,可是陈老师是把魔方当成科学来研究,他不仅仅是自学了魔方还写下了魔方的教程,从三阶魔方到9阶甚至13阶的魔方都研究了,还收藏了上千种不同的魔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了魔方的技巧和公式,从幼儿园到90岁的老太太都可以教会,更重要的是,陈老师把魔方当做教具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里,用在学生的学习力和自信心的培养里!可以说每次讲座的最后都是魔方提升学习力的高潮,也启发了很多人,更是影响了很多人。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分享的专业相关的创新例子:我和陈老师都是做微电子的,就是现在最热炒的“中国芯”,可是芯片到底长啥样?很少有人真的见到过,每次去讲座包括给学生上课,都希望能够带上真实的芯片,可是每次带了芯片哪怕是4寸的芯片给同学传看的时候也极其容易就被摔碎了,因为装片子的盒子一般都是不透明的塑料盒,片子本身很薄很脆一般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大家一打开盒子还没看到个究竟一不注意片子就摔碎了!所以微电子的讲座很少有人拿圆片去了,大家看到的都是切分以后很小的管芯(也叫die),几乎看不出啥,也看不出微电子技术的特点和震撼。

那天跟陈老师一起外出讲座,本来都是双肩背上阵的陈老师,竟然拉了一个小的拉杆箱,我很好奇:咱们就出去半天,您拉个拉杆箱干吗?他说:张海霞,我给你看个好东西!之间陈老师打开拉杆箱,拿出一个双面都透明的大圆盘:

原来是一个真实的加工到一半的12寸芯片,从正面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尚未做好的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初步的管芯形状,从背面看可以看到钢灰色的硅本色!

清清楚楚、原原本本的一个12寸圆片!

太好了!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中国芯的样品和教具!有了这个样品,我们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芯片的长相、而且可以解释清楚加工技术,最重要的是还不用担心摔碎!我太喜欢啦!

不过,我再一想:不对啊!陈老师,从原厂出来的芯片不是这样封装的啊,都是撞在塑料盒子里的,看不清楚啊!您这个封装是啥特殊封装?!

只见陈老师神秘地一笑:你猜猜这是啥封装?

我把片子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看不出究竟,就是这封装的玻璃外壳的形状很像是锅盖!然后我就试探着来了一句:

我看着这形状很像是锅盖……

陈老师这时候哈哈大笑:没错,就是锅盖,苏泊尔的锅盖!我找了两个,一共20块就搞定了!

太棒了,陈老师,真的是太令人佩服了!他的发明创新和惊喜真的是源源不断,而且都非常地实用和解决问题!不久之后我也拥有了一个这样的“中国芯道具”,感谢陈老师!

跟陈老师认识这么多年,最让人敬仰的就是他什么事都永远冲在第一线,而且从来不叫苦叫累叫委屈,我们一起出去开会做活动,陈老师永远是那个给大家拍照的志愿者,他快步如风一会儿在队伍最前头一会儿在队伍最后头;而且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活动,你遇到陈老师,他永远会给带给你惊喜礼物:魔方、U盘、书、小食品……仿佛陈老师那双手是一双魔术师的手,你一握那神奇的礼物就出现了!让跟他在一起的每个人都非常感动和感激,因此,总是有人问陈老师:

为什么?您为什么这么好?

陈老师的回答更加让人感动:

我这辈子最开心就是做背氧气瓶的科研志愿者!这个氧气瓶背得越高背得越久,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就发展得越好!

是呀,让我们都向陈宝钦老师学习:做个背氧气瓶得科研志愿者,努力把自己这一瓶氧气背得越高越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1128353.html

上一篇:科学解读贫穷对人的影响
下一篇:致敬把自己送上科学天堂的HELL教授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7 范振英 张英姿 文端智 胡华明 黄永义 张士伟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