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忱
关于研究生“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3-8-18 19:49
阅读:2010

关于研究生“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马双忱 孔尧辉 武凯 樊帅军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保定 071003

摘要:本文通过对“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研究生培养中要坚持“T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对研究生有多重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不仅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而且要精通所研究的领域;在逻辑思维方面,要严谨细致、善于使用逆向思维,做事全面有条理;在思想建设方面,贯彻“四个意识”,有乐于奉献、乐观积极的态度。本文以培养研究生“T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产学研融合培养、课题组交流等方式,讨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方法、新思路。本文所讨论的人才培养方法,于社会而言,高度契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外在需求,于研究生而言,高度契合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自身要求。

关键词: “T型”人才;逆向思维;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

 1引言

世界范围内研究生培养目标因价值导向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理性主义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其强调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另一类是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着重培养的是人的实践能力[1]。两种培养目标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才能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世界上通行的研究生培养形式有学徒式、专业式和协助式[2]。在这些形式下,各国结合本国国情对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些模式的优点体现在培养目标多样化、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同时,其不足之处在于它的局限性,不利于研究生知识面的博广;形式单一,不利于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不利于研究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处世态度,最终不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西方学者提出了“T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要义为,一方面使研究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其具备深入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4]。“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为了适应世界快速发展的科技、经济和市场的需求。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仍需关注研究生自身的发展[5]。在“T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实现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该模式仍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

2“T型”人才培养目标

2.1基本内涵

“T型”人才培养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反观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也有相似却更深刻的阐述。儒家典籍《中庸》有句话,“致远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很好地指出了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致广大”与“尽精微”是两个维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横向广泛涉猎,善问好学,具有宽泛的知识面;纵向能精研某一专业领域,通过深入研究而洞察细微;这样使人才具有登高望远,宏观布局,又能踏实肯干,积微成著的品质;其次是具备逆向思维和超前的预判能力,把握和预判当今社会技术和观念的更新迭代;最后,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合思维、创新意识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等。“T型”人才培养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 T型”人才培养流程

2.2 “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2.1研究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逆全球化趋势盛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意味着,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一专多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一个瞬息万变、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仅依靠有限的时间去学习和记住大量知识已经不够用了。然而,在进行基础的科研创新的同时,具备大局意识、团结和谐观念和超前预判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现在对研究生的评价,大都以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即使对所研究领域的实验精通,也可能缺乏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缺少系统思维和逆向思维。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的需要,只单纯掌握技能和广博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T型”结构人才的提出,为研究生培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宏观与精细相结合,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大为提高,既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区分,又能构建不同事物的广泛联系,从而为社会提供既能谋大局又能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复合型人才。

2.2.2为了研究生自身更全面的发展,从而创造更高价值

研究生的成长体现在作报告、时间管理、阅读文献或撰写论文和实验研究(或建模)的过程中[6]。在日常的科研中,研究生掌握了合理规划的能力,增强了适应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如缺乏思想政治学习,思维方式不成熟等缺点也很明显,这些不足导致了研究生缺乏奉献精神、目光短浅、思维局限等。这种局限性制约着科研的方向和动机,不利于研究生自身的成长,不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最终制约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大局意识和与人和谐相处的处世态度,对于研究生全面发展是必要的。

在对研究生的心理情绪调研中,发现不少研究生们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需要培养研究生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中庸的处事态度起源于和合辩证思维。培养研究生可以从“和合”出发,使其发觉事物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合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用和谐的态度对待科研,处理人际关系等,其次用和谐的标准评判效果[7],两者结合很好地避免研究生情绪波动、情绪失调。

2.3“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2.3.1 “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T型”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学校、研究生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各方多赢互补。构成“T型”人才培养的三要素是:社会渴望“一专多能+思想超前”的毕业生,学校追求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优化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研究生追求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这三个要素都在“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中实现了统一。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和导师可以引导研究生用逆向思维方式以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调动研究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鼓励研究生多参加社会综合实践,锻炼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可以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教师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来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此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全面、清晰。

2.3.2 逆向思维方式的培养思路

“T型”人才创新培养过程--逆向思维、超前预判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得不先培养研究生逆向思维—一种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就是多米诺布局,在科研中,研究生们可以运用结果的思维模式,用最理想的结果,进行整个实验的架构,列出用品清单,从开题报告开始,逐步完成整个实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可以运用结局的思考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逆向推演,最终完成整体布局。

培养研究生的逆向思维包括以下几点:条件逆向、作用逆向、方式逆向、观点逆向和因果逆向。通过导师在研究生教学中对研究生进行这五方面的引导,打破思维定式[8]。作为方式逆向应用的逆向思维工程,在教学中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 强调是逆向思维模式下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及由此形成的创新能力。方式逆向的具体培养如下:在日常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设计、分析、提高从而实现科研创新设计。在项目实践完成后,导师要求每个研究生掌握项目数据收集、逆向造型和快速制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好的培养研究生逆向工程思维[9]。研究生在思考一些难题或者对所做科研开题、架构时,可以转换事物的某些因素,使其因果逆向,引发其中的创新意识。《天道》电视剧的主角丁元英就是一位具有逆向推演能力的智者,他在扶贫项目的每个关键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他强大的推演能力和透视事物本质的洞察力。

2.3.3超前预判能力的培养思路

研究生在具备逆向思维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前的预判能力。培养研究生预判能力的前提是格局足够高,所以应该首先培养研究生的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的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只有具备了大局意识,心怀“国之大者”,才得以“致远大”而后致力于人的长远发展,真正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贡献。预判能力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课程思政、产学研融合等形式促进研究生的大局意识和预判能力。正如担任和特斯拉汽车总裁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他超前的预判下,将汽车开到了太空,在他的带领下,火星移民计划和太空旅游也在推进,这些计划全都引领世界的潮流。由此可见,具备大局意识、逆向思维、超前的预判能力对一个人事业发展尤为重要。


3“T型”人才培养方法

3.1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

显性课程主要向研究生传授知识、传递技能,教会研究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而隐性课程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丰富精神世界。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年级时,大多数研究生都是学习基础课程,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做准备。然而,第一年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以后使用,因为以后整个科研研究的设计、方向等都需要研究生独立完成。所以需要通过引入课程思政,教授研究生独立思考、逆向思维、统筹规划、从大局出发,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课程思政相较于显性思政课程,更加灵活生动、更容易被研究生接受,让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以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10]

3.2形成产学研融合

现在的很多科研成果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有的很难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再加之近年来新冠疫情问题严峻,研究生与外界接触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因此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实验来与生产对接,让研究生多参加一些生产实践。可以通过在线监测等形式得到数据,让研究生进行分析处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现在的企业大都处于转型和技术革新的阶段,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帮助企业转型、发展,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并增强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继而探寻合适的解决问题之道,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因此,产学研融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学校、研究生和企业的综合需求[11]

课题组的很多研究课题来自于生产一线的技术需求,本科研团队瞄准电力行业环保需求,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脱硫废水零排放、白泥脱硫、脱硝副产品硫酸氢铵控制、碳捕集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并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不少成果已在生产中得以应用,促进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3.2.1 产学研融合初期准备

为了使培养目标更加精准化,首先需要组建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来说,一支研究队伍需要高端设计研发人员、中级设计研发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课题组可以根据此类人员结构组成由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企业专工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团队,增强研究生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3.2.2 项目全过程培养

作为项目主体的甲方,对项目提出具体要求,给予资金投入,乙方即项目团队,根据要求拟定方案,参与竞标。中标后项目团队以书面沟通和言语沟通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的正式的书面沟通包括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合作合同、项目报告、财务报表、会议纪要、年度报告等,采用的言语沟通的方式主要为团体讨论、会议商议、审查等甲方沟通。随后,企业和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对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如下,(1)前期沟通交流与调研论证;(2)与甲方谈合同;(3)与主管单位论证可行性、资源保障认可等;(4)申请与主管单位审查、审核项目立项;(5)合同签署;(6)项目规划;(7)项目实施,包括开发、设计、加工;(8)项目收尾,如产品交付验收、文档交付、运行效果追踪;(9)项目经验总结,技术汇报。产学研联合对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激发了研究生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的潜力与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多个项目轮岗培养研究生多方面能力,让研究生找到最适合的岗位。还可以融入考核评价机制,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3 产学研融合的意义—知行合一

产学研融合是让研究生将自身所学本领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其贯彻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仅体现在所学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道德层次的认知[12],在项目工作中,诚信、可靠,保证项目质量等。在具有挑战的工作和压力中,研究生有了强大的心理韧性,变得坚毅、耐受,获得成长,从而更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

3.3 课题组交流碰撞

课题组交流贯穿科研始终,是提升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叉与融合的重要方式。课题组内定期举行组内研究生交流会和头脑风暴活动。在研究生交流会中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汇报、讨论、回答问题来鞭策自己不断积累,学会协作和良性竞争,提高自己的交流及应变能力[13]。头脑风暴中,由组长担任领导者,制定秩序,研究生们轮流发言,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的形式可以是正向头脑风暴法和逆向头脑风暴法,以便于更好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想。导师还可以通过智慧启发,指明一个方向,让研究生在好奇中充分反思、思考、总结,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

3.4 导师指导

定期组会是导师培养研究生、打造学术氛围的重要形式,也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组会的形式多样,以研究生轮流汇报为主,其次导师可以鼓励研究生分析问题、提问、提建议的同时进行答疑解惑。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或对研究生进行不定期面谈,以便于掌握研究生的科研进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及时解决科研中面对的难题。


4结语

本文阐述了研究生“T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实现途径,并对此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总的来说,“T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第一,此培养模式是使研究生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又有专业深入研究的最佳模式;第二,通过产学研融合的培养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全过程培养,研究生具备了系统思维,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厂校合作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第三,通过课程思政、课题组交流碰撞、定期组会和不定期面谈等形式,培养研究生的逆向思维以激发创新潜力,同时还加强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培养。本文尚未考虑“T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研究生的反馈,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仍需进行培养过程的调整。

 

参考文献    

[1]蔡剑桥.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西方两种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溯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1):87-93.

[2]胡新喜,何长征,宋勇,刘明月,秦玉芝,钟晓红.探索“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10):168-170+147.

[3]杨真.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教育(中旬),2011(10):21-23.

[4]张和仕.适应社会需要培养T型人才[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4(01):31-33.

[5]万铀能,邹志生.关于“T”型人才质与量培养的思考[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9(03):76-79.

[6]冯长根.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XXVI)[J].科技导报,2008(10):103.

[7]左亚文.中华和合思维与和谐文化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89-92.

[8]徐立然.论逆向思维在中医药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5):117-118.

[9]陈永楠,陈华鑫,王振军,徐义库,盛燕萍.基于逆向思维的材料类工程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7(09):125-127.

[10]郭军.融入思政元素的新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5):46-48.DOI:10.13972/j.cnki.cn21-1500/g4.2020.05.011.

[11]左健民.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01):76-80.

[12]张虹霞.基于“知行合一”德育观的大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07):5-6.

[13]张冠茂,王志爽.组会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8):27-3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双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71691-13995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