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保护隐私也是为了安全(101019)

已有 3733 次阅读 2010-10-19 16:56 |个人分类:网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息安全, 隐私

保护隐私也是为了安全(101019)
闵应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在网上得到了一份北京宝马奔驰车主信息表,表里事无巨细地将车主的姓名、手机号码、年龄、家庭住址、车型车号一一囊括在内。记者拨通了几位车主电话,竟然跟名单里所写的丝毫不差。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侦探公司。一个网名“时代唯特”的侦探说,可以查到手机用户的通信记录和短信内容。“可以打印出来,也可以拷到优盘上。”至于时间,“5天就可以查出。”当然,如此清晰详细的资料价格不菲:“3个月的通信记录,1.5万元”;“3个月的短信,5万元”。
    某些中国移动、联通员工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2004年7月至2007年,被告人张荣浩、张荣涛兄弟先后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方亨特商务调查中心、北京神州天之剑商务调查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天目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等侦探公司。身为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中心主任的唐纳宇,做起了买卖客户信息的生意——将客户的通话时间、主叫号码、被叫号码等通话记录,以邮件方式发给张的公司。唐纳宇表示,调出过100多个手机号码的信息,获得辛苦费两万多元。
    这些私人信息被倒卖的手段,甚至是网络信息偷窃都很难做到的。偷窃了人家的私密信息,可以导致重大的犯罪。
    厦门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为实施信用卡诈骗犯罪,通过不法分子伪造了某高校教职员工的居民身份证63张,利用其中31张假身份证,办理了32张信用卡,使用这些信用卡通过POS机套取现金共计人民币31.1万元。利用别人隐私犯罪的例子还很多。
    信息安全并不是越可控越好,网络通信也不是越能跟踪越好。让网络运营和维修公司,甚至是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隐私越多,被中间环节用来非法获取利益的机会就越大。所以,不要以为网络监管得越狠就越安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374891.html

上一篇:科学只有两条腿(101017)
下一篇:创新需要环境支持(101022)
收藏 IP: .*| 热度|

3 刘洋 陈辉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