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经典导读】雄辩家与哲学家的博雅教育思想史——《什么是博雅教育》 精选

已有 9502 次阅读 2022-5-23 17:17 |个人分类:经典导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布鲁斯•A 金博尔目前是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教授,先后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学士)和哈佛大学(神学硕士、教育学博士),1981年获得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deas of Liberal Education”1986年,金博尔的博士论文修改后以“Orators & philosophers :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雄辩家与哲学家:博雅教育思想史》)为名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再版。

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沈文钦等学者翻译的《雄辩家与哲学家:博雅教育思想史》一书,是作者历时八年(1973- 1981)的研究成果。作者充分利用了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英文献。国外有关各个阶段的博雅教育理论的研究颇为不少,但直到目前为止,该书可能还是唯一一本关于博雅教育思想史的通史性著作,是系统了解西方博雅教育思想演进的必读书。

图片

核心观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历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博雅教育”传统,一种为演说家所持有,一种为哲学家所持有。整个西方高等教育史就是两者互相消长的历史。


演说家也称修辞学家的特点如下:1、注重培养人的演讲才能,培养领导型精英人才;2、可称博雅学艺理念(artes liberales ideal)传统;3、修辞学家传统注重智慧与雄辩的结合4、修群学家注重文法和修辞;


而哲学家的特点包括:1、培养人的反思能力,注重知识的增长;2、哲学传统在17一18世纪的复兴又孵化了一个新的传统,即博雅自由理念(liberal-free ideal)”;3、哲学家传统注重自由探究 ;4、哲学家传统重视逻辑学和数学;


在中世纪晚期,在19世纪的德国的大学,以及20世纪的研究型大学中,是以哲学传统取胜。而在古罗马时期、加洛林王朝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8世纪的美国和英国,则是以雄辩家的传统取胜。


图片

博雅教育概念


博雅教育是由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其核心概念是自由,目的是培养个体自身发展的素质。博雅教育肯定知识本身的价值,崇尚“知识即美德”, 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


中古基督学校的“自由七艺”,文艺复兴时的古典人文学科,中国先秦儒家强调的“六艺”,均包含今天的文理科,并始终以个体身心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理想。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以下“才智”的自由人:有儒雅自尊的品格,在自尊自爱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追求真理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举一反三的求知能力,用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


图片

博雅教育内涵


博雅教育应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求知发展主体精神,培育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致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才智,在知识、思想、行为的统一中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使学生的自我能力得到拓展。博雅精神应该是一种超越唯知教育而成就完整人格的教育。


人文教育所要培养的并不是一种专门化的特殊能力,而是“源于智慧的个性化的对社会实践的总体胜任能力,如自我实现的能力,选择能力,合作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敬业、乐业、善业的能力, 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心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生活事务所必备的品质。


在历史上了,博雅教育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内涵,即它是一种与专门职业教育相对的教育形式,与通识教育一词相比,博雅教育不仅涵盖了“非职业性的通识性教育”这一语义,而且历史更为悠久,并传递了更多的价值内涵,如文化、闲暇、自由,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顶尖研究型大学以及数以百计的小型文理学院,仍然以这一概念作为其本科教育的哲学基础。


现代的博雅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它的特色是有一套灵活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要求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以学生为中心,交互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评性的读本。


图片

博雅教育历史


古希腊时期:“理性教育”:


这一时期的自由教育的前提是“自由民”而非奴隶,从这一角度而言,这时的自由教育是一种“闲暇教育”或“有闲阶级”的教育,即贵族教育,其本质上属于一种精英教育。


中世纪“神学教育”:


教育不再指向于人的纯粹理性发展与德行完善,而是沦为为基督教服务的工具———为教会培养神职人员和广大信徒,以进一步增强教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文艺复兴“古典文科教育”:


在教育理念上,提倡人的价值与地位、反对以神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宗教束缚;在教育目标上,主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完人,它所培养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在教育内容上,主张自由教育更多体现为人文知识的传授。


启蒙运动“自然教育”:


第一,教育开始走进大众;第二,培养独立人格的“自由人”;第三,由关注“理性”向关注“自然”转变。


工业革命背景下“坚守”与“批驳”:


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在经济社会领域获得了巨大胜利,这种胜利与产业结构和社会分工有着直接关联,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科愈加分化、课程愈趋专门的状况。于是,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此,创造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乃至融会贯通的能力,并最终培养完全、完整的人。


赫胥黎和纽曼分别继承卢梭和亚里士多德,由此展开“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对垒。


博雅教育演变特点:


从教育目的上来看:它是从培养国家统治者和少数社会精英阶层转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般公民的过程;


从教育对象上来看:它是从局限于特定社会阶层扩大到面向一般市民的大众教育演变过程;


从课程内容上看:它是从单纯注重思维训练的“七艺”涵盖到传授广博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培养多种能力的变化过程;


从课程结构上看:它是从作为专业教育的附属逐步上升到本科教育核心地位的过程;


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异同:

微信图片_20220523171653.png

写作意图

金博尔建议现代大学要留意雄辩家liberal arts传统的价值,因为现代大学太过分向研究倾斜,太过分注重自由探究,从而使大学的教师和学生都缺乏节制。而雄辩家传统对经典文本的重视与对模仿的重视,可以成为现代大学的解毒剂。根据雄辩家传统,人文学科的意义更多在于培养负责任的、有人文素养的公民,而不是培养研究者。在现代大学,未来从事人文研究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人文通识课程的教育,并不是为了成为人文学科的研究者。


大学史研究者亚瑟·恩格尔指出,建议重视雄辩家传统是无力的,因为历史往往表明,“博雅教育”的制度化往往带来高等教育的停滞。在18世纪的英国大学,雄辩家的传统占据上风,而大学奄奄一息,几乎难以为继;在哲学家传统占支配地位的时期,大学则繁荣兴旺,比如19世纪的德国大学和20世纪的美国大学。


尽管金博尔对雄辩家的传统表示同情,但无论就其写作风格而言,还是就其批判性而言,《雄辩家与哲学家》一书似乎更接近哲学家传统,而非雄辩家传统。可以说,这是一本基于哲学家精神而写的为雄辩家辩护的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3646-1339866.html

上一篇:【智库数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预算数据分析
下一篇:同济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举办“上海高校分类评价青年工作坊”
收藏 IP: 223.167.21.*| 热度|

4 黄永义 郑永军 曾杰 王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