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大学排名】大学排名指标内涵是否可以反映指标实质? 精选
2019-3-11 16:07
阅读:7965

【大学排名】大学排名指标内涵是否可以反映指标实质?


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化四个维度对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的1243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按照招生人数、近3年发表论文总数等标准进行遴选,对549所高校开展了第三方的中国大学排名工作。


从排名的末级指标看共有10个指标项,指标权重以及指标说明见下表图。


1.jpg

2.jpg


该排名将各分项中的最优高校设定为100分,其他高校按照与最优高校的比例得分,一所高校的总分以各分项得分加权所得,大学排名按照各高校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因此,高校排名与最终得分相关,最终得分与分项得分和分项权重相关。


根据大学排名和各分项指标排名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观测分项指标排名与总排名的相关关系。本文以各高校总体排名做升序排序,并分别对十个分项指标与此对比,通过十张对比散点图观测分项指标对总排名的相关关系。


初步结论

通过对比发现:


1. 生源质量指标与总排名相关程度较高;

2. 社会声誉指标、科研规模指标、顶尖成果指标或顶尖人才指标的单项排名靠前的高校该指标与总排名中百强高校有一定的相关性;

3. 科技服务指标、成果转化指标或学生国际化指标排名与总体排名的相关度不太高;

4. 单毕业生就业率来诠释培养结果并不科学。



观测说明

1.分项指标排名点越靠近总排名的直线,表明两个排名的相关度越高


2.在总排名上部的分项排名散点,表明分项排名高于总排名,反之表明分项排名低于总排名




具体对比情况




一、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得分)与总排名对比



生源质量指标采用的是录用新生高考成绩,该指标排名与总体排名相关度较高,一方面生源质量权重为30%,是所有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源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jpg


二、培养结果(毕业生就业率)与总排名对比



培养结果采用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该指标单排名理应是检验高校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根据各高校发布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各高校通过其他权威渠道(如《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的就业率数据、各高校通过软科数据调查计划提供的就业率数据。未公布就业率的高校,按所有参加排名高校中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小值计算。


但从本图显示,培养结果与高校排名极度不相关。且总体排名靠前的高校反而有较多高校在本指标项中排名靠后,且位次相差较大。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单以毕业生就业率来诠释培养结果并不科学。


4.jpg



三、社会声誉(社会捐赠收入)与总排名对比



社会声誉指标,采用社会对高校捐赠收入来衡量,该指标排名靠前的高校该指标与总排名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很多高校没有社会捐赠收入数据,因此该项指标的最低名次为并列305名。


5.jpg



四、科研规模(论文数量)与总排名对比



科研规模采用高校论文数量来衡量,该排名统计Scopus数据库收录2013至2017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的文献数量。该指标单排名结果与总排名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总排名前百强高校,其科研规模排名与总排名相关度较高。前两百强高校,科研规模排名高于总排名的高校比例较高。


6.jpg



五、科研质量(论文质量-FWCI)与总排名对比



科研质量选用论文质量的FWCI指标,该指标计算的是对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相同学科、相同年份、相同类型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这种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价科研论文质量的方法。


但从该指标单排名位次直观观测,与总排名相关性不高,但由于该排名在处理FWCI值时考虑到论文数量较少时FWCI不够稳定的特点,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按照FWCI指标为相对指标,论文数量较少时FWCI不够稳定。因此在计算该指标的得分时,最大值以发表论文10000篇以上的大学中FWCI最大者为准,令其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FWCI与该最大值的比例得分,但超过该最大值的大学,FWCI均得100分。因此不宜用此图进行分析。


7.jpg



六、顶尖成果(高被引论文)与总排名对比



高被引论文被视为较为容易量化的顶尖成果之一,该指标统计大学2013至2017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的文献中,2018年11月之前的被引用次数处在同年份、同学科全世界前1%的文献数。顶尖成果排名与总排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总排名前百强高校的相关性更高。


8.jpg



七、顶尖人才(高被引学者)与总排名对比



高被引学者指各个学科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中国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简称高被引学者)数。高被引学者总人数1900人左右,各学科的人数分布根据各学科论文中出现的中国作者数量的分布确定。


高被引学者总体人数有限,分布不均匀,人数最多的高校有126位高被引学者,有377个(近70%)高校高被引学者数量为0,有66个高校高被引学者数量为1。


高被引科学家基本集中在总排名前百强高校,且在总排名前百强高校中与总排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9.jpg



八、科技服务(企业科研经费)与总排名对比



企业科研经费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该项排名与总排名相关度不高,一方面该指标项权重较低,仅有5%;另一方面,该项经费多少往往与高校的“文理工”等学科属性特点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10.jpg



九、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收入)与总排名对比



技术转让收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该项指标与总排名相关度不高。此次排名中228个(超过40%)的高校无技术转让收入。一方面因为权重较低,仅有5%;另一方面,该项指标与高校学科属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1.jpg



十、学生国际化(留学生比例)与总排名对比



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国际化发展,学生国际化指标采用2016年度学校的学历留学生数占在校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数的比例。留学生比例能够反映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声誉以及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的能力,是衡量大学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但仅通过留学生比例来反映学生国际化水平,该项指标排名与总体排名的相关度不太高。


12.jpg



作者 | 吴云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樊晓杰,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相关专题:大学排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3646-116695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