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
乖孩子能创新吗? 精选
2011-11-21 09:32
阅读:8695
标签:创新, 创业, 苹果
我已经读过几本写Steve Jobs的书了,所以这次“正版”自传在iPad上下载了以后迟迟没开始读,周末有时间才开始看。

当传记讲到他被亲生父母“遗弃”时,他口头上不承认对他的影响很大,可是实际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过,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他总是说,他的养父母带他很好,成长的过程“I feel special".

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很独特,这是中国孩子很难找到的感觉,也是中国父母很少刻意去做的。

记得我从小长大,母亲总是那我跟别的小孩比:“某某一回家就做作业,班里成绩总是第一”或者“某某每天练三个小时的琴,你每天练琴的时间不够”。我们从小长大在每个阶段都有“榜样”。和别人一样,似乎是我们家长和社会期待的,而“他很特别”则常常当作贬义词在形容一个小孩。

Steve传记里面有这样的情节:小学二三年级的Steve很淘气,经常恶作剧。有一次和他的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很“正式”的布告,说明天是“把宠物带到学校日”,结果许多小孩把家里的猫猫狗狗都带到了学校。。。Steve自己的解释是因为学校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所以才分散精力到淘气上去的。可是,当他惹了麻烦被老师关禁闭的时候,他高中都没上完的父母却“捍卫”他的“独特性”,理直气壮地跟老师说:“这孩子聪明透顶,没教好是你们没有能耐!”

如果在中国,Steve可能就会被老师打完回家还要挨揍,最后彻底放弃,逃学,进监狱。

我们什么时候感到特别了?

“Think different,” 是苹果的一个广告词。也是Steve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从小到大都是“乖孩子”的人群中能找到吗?

如果自己感觉不到“与众不同”,还能否有勇气去创新?

我很喜欢读传记,因为从名人们童年的故事中,你往往能看见他后来成功的决定因素。Steve除了从小就很珍惜他的“特别”之处以外,在二十岁左右还刻意追求“禅”和佛学,去印度呆了七个月,通过简单的生活来寻找“自我”。这些都给他后来成功打下了基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韩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052-5101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