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
实验与模型的答辩 精选
2018-3-29 09:02
阅读:7640

 

 

 

    最近看了几个基金申请,几篇抽检的博士论文,听了几个毕业(预)答辩,都属地学领域,有理论的、工程的,还有“实验研究”,小学科不同,大问题却惊人相似——现象、问题、实验和理论之间,几乎看不到“必然的联系”,每方面都做些事情,套公式做数学物理的习题,用小实验的数字玩儿统计画曲线,最后回到选题的目标上玩儿文字跑圈游戏,没见任何明确的结果——不管理论的还是实践的。

    对模型和实验,我有两个问题:

    1)假如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模型,你也在研究背景里罗列了那么多的公式,那它们对你的问题有没有用呢?如果有,而且人家已然解决了问题,那你的事儿有么用呢?是检验它、修正它还是否定它?你只字不提,不做褒贬,只是偶尔顺手借一两个来推演几页,写几行公式,算是“理论研究”,而公式也没给出具体情形下的结果,是玩儿课堂游戏吗。

    2)你实验做了那么多,数据也那么多,曲线也那么多,但都不过是一些数字的图表形式,特定的实验结果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有什么限制条件?拟合曲线的参数是普适不变的还是会随什么变?怎么变?你的实验与那么多的模型理论有什么关系?你前面也“理论研究”了,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对这两个问题没有感觉,就等于刚上完牛顿老师的课,就去重复伽利略的实验,还认真记录了十三页的数字,花在坐标上显示几秒钟的时候小球滚到哪儿了……

    至于实验与现象是否“相似”,“理论研究”中的数学物理细节,都暂时可以不问了。

    当然,尽管有这些问题,同学的工作还是认真的,分量也是足够的,完全满足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通过答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11062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