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王瑞文:屈原故里感怀
2024-12-7 18:25
阅读:382

夫人姓屈,老家在湖北秭归,据传是屈原的后人。我们今年10月去九寨沟旅游,返程时路过宜昌,正好顺道去她老家看看。除了探望亲戚,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去屈原祠祭拜一下他老人家,来一次夫人“携婿探祖”。

夫人家很早就从秭归出来了,现在还有三个表妹在宜昌。我们去后受到了三个表妹和表妹夫们热情的款待。他们陪同我们参观游览了三峡水库景区、山峡移民博物馆、泗溪景区等景点。三表妹夫妇还带领我们去屈原祠瞻仰了屈原。屈原故里已修建成了旅游景区,屈原祠就在景区内。

11.jpg

屈原故里门楼(正面正在维修,只能从背面拍摄)

12.jpg

与屈原故里隔库相望的三峡大坝

13.jpg

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14.jpg

夫人(左)与三表妹(右)在屈原祠前留影

15.jpg

前来祭奠屈原的中学生

16.jpg

依山而建的屈原祠

17.jpg

向屈原塑像祭拜,敬献兰花

夫人说她家是否真是屈原后人已无从可考。在秭归屈姓是一个大姓,至少可以认定源自同一个宗族。我在网上看到著名画家蒋兆和笔下的屈原,和我岳父颇有几分神似。加上我岳父的性格一生洁身自好,近乎固执的正直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是像极了史料中记载的屈原的性格,更让我坚信他就是屈原的后人。

18.png19.jpg

画家蒋兆和笔下的屈原                 我的岳父

屈原为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先王熊氏,姓芈,因灭商有功,受封于楚国丹阳秭归的屈坪(今宜昌市秭归县),后人便以屈为氏。因汉代以后姓和氏不分,便以屈为姓传承至今。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生于约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享年60余岁。司马迁称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楚怀王左徒和三闾大夫,“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闾大夫的具体职责是掌管昭、屈、景三大姓的宗族事务。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我原对屈原身世了解甚少,只因这次夫人的故乡行,才仔细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今天称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已然成为历史常识。但回顾历史,对他的评价却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早期对屈原最具影响的评价无疑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对屈原有着极高的评价,称他是“古之君子,非唯有贤能长才,还须有仁义之心,方能望其名及古”,“不但六艺无双,而却以仁义为先训,尽以自勉之,可以及古矣!”

然东汉史学家班固对屈原却是另一番评价。他认为司马迁的评价“斯论似过其真”。认为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此段评价虽然负面,但也认同了屈原的才能和忠君忧国的气节,实属贬中有褒,求全责难。正如他在《离骚序》的结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评价最为尖刻的评价当属鲁迅了。他把屈原比作《红楼梦》贾府中的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骂主子,得到的报酬是被塞了一嘴马粪。鲁迅十分反感儒家的忠君思想,像屈原这样“楚王虐他千百遍,他待楚王如初恋”的愚忠实在是愚蠢至极。但鲁迅对屈原的诗却褒扬有加,赞“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汉文学史纲要》)”。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流变中,屈原的形象其实十分复杂,过去“爱国”并非人们对屈原的主流印象。直到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屈原爱国”这一说法才逐渐成为主流的声音。

冯友兰对屈原的评价似较为客观:“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我个人觉得我们今天对屈原的认知颇有“秦伯嫁女”之嫌。从前秦伯嫁女儿给晋国的公子,用华丽的衣服打扮众婢女。结果让晋国人喜欢上了陪嫁的婢女,反而冷落了真正的公主。其实屈原的“爱国”爱的只是楚王。对当年楚国的百姓而言,战国纷争不过是“城头变换霸王旗”,胜也百姓苦,败也百姓苦。对身为王室贵胄的屈原,“爱国”他的本分,对此除了称颂其有君子之风范,并无更多可道之处。他虽曾推行过一些举贤修法的美政,但和那个时代的商鞅、李悝、吴起、伍子胥等变革人物相比,成就显然逊色了许多。更何况秦楚早已统一,如今大力歌颂他的爱国情怀也未必妥当。

其实,屈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对屈原的定位就是“世界文化名人”。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百度百科上这样总结“楚辞”文体的:“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二千四百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难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赞誉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大文豪苏轼也自叹:“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足见其对屈原的仰慕之情。故斗胆借苏轼之《屈原庙赋》,是为祭。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

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

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惸惸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

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6333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