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转载]黄耀祥及其科研团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2-11-30 19:46
阅读:1832

资料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黄耀祥及其科研团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农村科技,2008,(9):30-33

在中国农业科技界,流传有仿照金庸小说而排列出来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的说法,黄耀祥院士就是其中的“南帝”。

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总产却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我国人口年增加约1500万,耕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就必须大力提高水稻单产。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措施中,选育和推广良种最为经济有效。黄耀祥终生致力于超高产、特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上营养高、口感好的大米。

掀起了绿色革命

年少时的黄耀祥目睹了不少穷苦农民在国内难得温饱,无奈背井离乡,出国谋生的悲惨遭遇。所以,他立志“以农立国,振兴中华”,使人人都有饭吃。黄耀祥不顾父亲的劝阻,放弃了读国立中山大学物理专业的志愿,而转读农艺系,主攻作物遗传育种学。大学毕业后,他先在云南省第一农事试验场从事稻麦育种工作,后到广东省稻作改进所工作,除19465月后的三年多时间因故改行教书外,一直在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50年代前,在南方,水稻种植的都是高秆品种。那时,每遇台风暴雨,水稻就会严重倒伏减产。为选育耐肥、抗倒的水稻高产品种,奋斗在农业一线的黄耀祥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了艰苦的科研攻关。

黄耀祥从“树大招风”的民谚中得到启发,水稻秆愈高,茎秆基部受到折力愈大。“高个子不行”,于是他定下了朝矮秆方向努力。1955年,他从广西百色地区引进农家品种“矮子占”,其秆只有7080厘米,并具有耐肥、耐倒伏、根群发达的优点,但该品种抗病力弱,丰产稳产不理想,熟期太迟。为此,黄耀祥刻苦钻研遗传学、工程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水稻矮秆进行全方位试验和研究。

最终,他于1959年育成了第一个人工杂交矮杆良种水稻:90100厘米高,同时兼具高产量和抗倒伏优点的“ 广场矮”。这在世界水稻育种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它比后来在国际上曾经轰动一时,由设置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66年才育成的、被称为“奇迹稻”的“IR8号”早出世7年。“广场矮”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解决的水稻倒伏减产问题,亩产由过去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400公斤,对水稻的生产发挥出重大的推动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中国水稻所所长熊振民评价说:“矮杆品种的育成和生产应用比其他产稻国家领先10年,矮化育种是中国育种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国际水稻的研究上也是划时代的成就。”这个成就也使黄耀祥赢得了“中国半矮杆水稻之父”的称誉。

另辟蹊径获高产

60年代,黄耀祥又带领他的科研团队育成“珍珠矮”“江南矮”“二九矮”“广场矮”“双竹占”“朝阳矮”“双桂”“丛芦”等十几个各具特色的矮杆良种,成为华南稻区主要当家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历时四分之一世纪以上。之后,黄耀祥认为,“广场矮”等品种的产量已至极限,必须另辟蹊径方能使水稻更高产。通过多方分析研究,吸收世界上一些水稻专家的成果和意见,他决定在“丛化育种”方面着力突破。“丛化育种”,就是针对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小、日照少的不良气候,培育出具有丛生快长、动态株型结构、群体内通风透气好的全新品种。

黄耀祥开始了又一轮科技攻关。他在本亲选配上,把高光效的丛生快长株与叶绿素含量高、具有高光机能的矮杆良种进行配对,将两者有利基因和全部优点综合。经苦心培育,又一代全新水稻良种“桂朝”和“双桂”诞生了。“桂朝”在云南大面积栽培,亩产超吨。在1985年至1988年,美国4个州连续4年区域性实验中,“桂朝”列全美水稻产量首位,被美国水稻专家称为“神奇种子”。

建国以来,他带领水稻育种团队主持育成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60多个,其中“广场矮”“特青”和“胜优”等16个品种累计共达6149.4万公顷,增产稻谷460多亿公斤。我国籼稻区1965年实现良种矮化,32年来累计栽培面积为4.48亿公顷,增产稻谷3360亿公斤,黄耀祥这一开创性卓越成就和贡献,为国际水稻育种界所公认。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超高产水稻的研究在国际上竞争更趋激烈,而年届古稀的黄耀祥并没有止步,他先后育出“特青”“优胜”双季一亩单产创857.5公斤的超世界水平良种。90年代为适应新的形势,他又率先开展超高产特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培育出产量高、米优味香的“七秀占3号”“望稻1号”“奇妙香”等8个超级新品种,为人类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水稻育种同行赞誉黄耀祥为“水稻生态育种先驱”。

超级稻破冰而出

1995年,当粮票已从流通领域步入收藏领域时,美国人布朗发表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指出: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文章触动了中国稻作界几位泰斗的心,黄耀祥院士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杨守仁教授分别向上级、领导上书,共商解决之策。在黄耀祥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正式启动,并先后被列入国家“863”攻关项目、农业部“新世纪农业曙光计划”、“国家农业跨越计划项目”和“国家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还获两届总理基金直接拨款支持。经过十多年的攻关,培育出一批超级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稻育种接力赛

2004222日,黄耀祥院士逝世,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水稻育种业,他所带领的水稻育种团队在其精神的感召下,依然默默无闻,甘于寂寞地奋战在水稻育种工作的一线上,为广东乃至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不断作出新贡献。近年,该团队在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育成了多个超级稻品种(品系)和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胜泰1号、桂农占和玉香油占等3个品种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占了全国被确认超级常规籼稻品种的四分之三。

3个超级稻品种米质主要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米二、三级标准。其中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在2005年成为国家第一批主推的28个超级稻品种中唯一的常规籼稻品种。桂农占被称为“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在广东、海南省两年区试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表现出极好的广适性和丰产稳产性能。这些超级稻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对确保我国和广东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不停延续着水稻育种的接力赛,在单产、优质、抗性、广适性等指标上一次又一次刷新着记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1

2

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659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