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武昌花园山的故事(1)

已有 1578 次阅读 2022-7-24 16:11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1983年10月到1999年底,我们在武昌花园山住了17年,因此写了博文“武昌花园山的故事”(见科学网博客“思想散步”2021-2-1 21:11,资料来源于“行旅人”的博文《武昌昙华林历史寻踪》和《武昌花园山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其中,介绍了“圣约瑟医院”、仁济医院、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崇真堂、牧师楼与翁守谦故居等,并感叹:我们这些历史的匆匆过客,尽管是微不足道的角色,但我们留下的岁月痕迹还在那里,我们奔忙的身影还在那里......

昨天,看到危凯的“花园山上的‘教育建筑群’”(长江商报,2012-12-12 02:31:28)和陈响平的“武昌古城深处”等,准备再续写起这个“武昌花园山的故事(2)”。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如果这样的话,文章就显得格外杂乱,于是就将所有资料合在一起重新撰写。

01  花园山

花园山,这个听起来鸟语花香的名字,原名“崇福山”,又名“崇府山”。

据《江夏县志》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楚昭王朱祯第五庶子朱孟炜被封为崇阳靖简王,因为在这里建过王府,此山便有了“崇府山”的称谓。

明末王府被毁,这里成了百姓用地。直到清乾隆年间,一姓刘的文人在崇王府的故基上建“园”。名学士吴百华为其题门额为“霭园”,并有门联“江城画里,崇岗杭香”,俗称刘家花园。

园内的堂榭亭轩、树木花草皆依山而建而植,自然幽雅,园四周筑有“鹿眼之篱”“虎皮之垣”。每当春暖花开或金秋九月,游客络绎不绝。

园内最引人注目之处要数建在山麓高处的“佳山草堂”,若登高小憩,可坐揽山川之美,可眺观江湖之胜,草门联“挹朝爽西来,杯底岚光飞隔岸;望大江东去,眼前帆影度遥山”便是佐证。

可惜,咸丰年间因兵祸被毁,“崇府山”渐渐淡化,从此留下了“花园山”的俗称。

如今,花园山逐渐成为游览胜地,虽然早已不见“江城画里,崇岗杭香”的刘家花园盛景,但多了些许市井百态的人间烟火气。其中的这幅图片(图1)即我曾经居住7年之久的地方(右边的三层楼),左边是医院(过去的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进修楼。

1.jpg

图1  1992-1999年居住过的三层楼(右边)

为什么要写花园山的故事?因为在那里的17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也是我从医学生、研究生(湖北中医学院)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淬炼过程。而花园山正是我的这两段人生的栖息地。此外,它还主要包括湖北美术学院、花园山天主堂,以及星星点点的民居和单位。

关于湖北省中医院,在它自己的的网页里是这样介绍它:湖北省中医院暨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一所“四位一体”发展的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湖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医院始建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前身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博士创办的仁济医院,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但是,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网页里,它又是这样被介绍的: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始建于1868年,前身是美国传教士开办的“圣约瑟医院”......。

这似乎是一个起源的矛盾。实际上,“仁济医院”和“圣约瑟医院”都是它的前身。1868年注定是个不平凡年头,因为那一年既是“仁济医院”诞生的日子,也是“圣约瑟医院”诞生的日子。那一年,不同的教会创办了不同的诊所,后来合二为一,在1951年被政府收编为“湖北医院”,即湖北省的公费医疗医院。后来就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后来成为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是我度过了8年人生的地方。1978年10月的一天,湖北中医学院迎新车队把我们连人带行李送到了花园山下的一栋旧楼(图2)。原来我们是该院搬迁的第一支队伍——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783班,而我们的报到地点却在阅马场旁边——学院的本部。当我们完成一年级上学期的功课之后(一些课程如解剖课、实验课则要到学院本部上),大部队才于1979年上半年陆续搬迁过来。


图2  左图中右后部的房子是我迄今唯一找到的当年宿舍楼图片,右图为“文华公书林”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旧日时光展》中,标明后方旧楼是昔日的“文华公书林”,但据多家报道,右图的两层建筑才是1910年建成、1924年扩建的“文华公书林”,与我们宿舍的三层楼明显不符。

据湖北大学2013届唐秀的硕士论文《文华公书林研究(1910-1938)》中,1938年日寇侵占武昌,“文华公书林”在战火中有所毁损,但拆除于何时并未弄清。作者把它归咎于1987年,湖北中医学院建学生宿舍时按危房标准拆除,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的宿舍大约1980年左右按危房拆除,因为此后我们又搬过两次学生宿舍。该学位论文提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中大学先行一步返汉。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于1947年初才从重庆返回武昌,由于过去的房子挪用,落脚于一幢宿舍(建于1934年)和隔壁的一所初级中学。我推测,我们的宿舍可能此时变成了华中大学图书馆,但“文华公书林”究竟毁于何时(可能因战火毁损,后来已经成为危楼),仍然不能断定。

02  文华书院

20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在中国大量发展,大约有14所教会大学在这一时期建立:东吴大学(1901年)、文华大学(1903年)、震旦大学(1903年)、金陵大学(1910年)、之江大学(1911年)、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华西女子文理学院(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1910年)、沪江大学(1915年)、岭南大学(1916年)、齐鲁大学(1917年)、燕京大学(1919年)。

百度“华中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段文字: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百度“武昌文华书院”: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与1885年英国循道会在武昌开办的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19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百度百科“聂华桐”: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华桐随母亲从四川返回武汉,住汉口沿河大道聂家过去的老房子,在汉口市立十四小学继续读书,小学毕业后进入武昌文华中学读初中。1949年初,年仅13年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华桐,随着母亲、哥姐一家5口,从武汉取道广州离开大陆。

50年后,我的儿子于1991-1997年就读于候补街小学,1997-1999年就读于武汉市第33中学(现文华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871年的文华书院)。他于2000年2月迁往深圳文景中学,进入初三下学期。写下这些,是为了梳理文华书院的过往岁月,以及我们与它的血肉联系。

如今,唤醒这段历史的是许许多多的古老建筑,它们仍然散落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湖北省中医院附近,还有花园山的不同角落(图3,图4)。


图3  文华书院全景(1906年)(图片来自于武昌文华中学)

 3.jpg

图4  文华书院教学楼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8601.html

上一篇:湖北中医学院首任院长曹冰清的战斗人生
下一篇:[转载]文华公书林:属于华师的图书馆故事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