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杜文民:科学无法解释的新冠病毒现象——神秘的两个月周期

已有 2462 次阅读 2021-10-9 19:3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杜博士信箱公众号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新冠病毒的世界大流行已经接近2年,尽管人们使用了卫生管制、疫苗接种等各种控制办法,可惜目前还没有看到消退的迹象。但是,审查新冠病毒的流行曲线,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还无法解释的新冠病毒流行的两个月周期现象。也许通过研究分析这个神秘的两个月周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控制新冠病毒的世界大流行的钥匙。

1. 新冠病毒神秘的两个月周期

自9月1日以来,美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下降了35%(见图1)。原因尚不清楚,不能保证病例数会会继续下降。但现在的转变已经足够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值得关注。在全球范围内,自8月下旬以来,病例也下降了30%以上(见图2)。斯克里普斯研究公司的埃里克·托波尔博士(Dr.Eric Topol)上周说:“这和世界几个月来的情况一样好。”这些下降与以前新冠病毒流行高峰的模式一致:新冠病毒神秘的两个月周期。自新冠病毒于2019年底开始传播以来,病例通常会激增约两个月——有时是因为Delta等变体——然后下降了约两个月。例如,即使数百万美国儿童再次挤进校舍,最近的下降也发生了。

1.jpg 

图1.

2.jpg 

图2.

不管什么原因,两个月的周期一直在发生。它在全球数字中可见,如图3所示。病例从2月下旬到4月下旬上升,然后下降到6月下旬,再次上升到8月下旬,此后一直在下降。

3.jpg 

图3.

这种两个月周期,对于重症,住院和死亡病例,也同样存在(见图4)。自9月1日以来,因新冠病毒住院的美国人人数下降了约25%。自9月20日以来,每日死亡人数——通常在病例和住院数周后改变方向——下降了10%。这是自9月20日以来死亡人数首次持续下降。

4.jpg 

图4.

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很明显。在它们中的每一个中,Delta变体都导致病例激增,持续时间从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不等。比如,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新冠病毒的病例数,也显示出典型的两个月周期现象,见图5。

5.jpg 

图5.

2. 科学无法解释神秘的两个月周期

流行病学家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两个月周期的现象。许多流行的解释,例如季节性或社会疏远的潮起潮落,即使不是错误的,也显然是不够的。两个月的周期发生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甚至在人类行为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发生。

最合理的解释涉及病毒生物学和社交网络的某种组合。也许每种病毒变种都特别有可能感染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一旦许多容易感染的人都被感染,病毒就会消退。也许一个变种病毒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社区中传播。

人类行为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旦案件量开始上升,人们往往会变得更加小心。但是,社交距离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对病毒的公开讨论那么重要。正如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专家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Osterholm)说:“我们对这种病毒给予了太多的人为干预。”这意味着研究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变得更加复杂。使得新冠病毒流行的两个月周期也有例外。例如,在英国,过去两个月的案件量呈跷跷板式,而不是一直下降。

3. 现代科学之外,寻求答案

大家一定还记得,2019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永炎院士就利用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成功地预测了国内新冠病毒的流行。

人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五运六气学说预测气候的目的在于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借以防止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疾病。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

作者简介:杜文民,医学博士、主任药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警戒与药物评价中心主任、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整体医学治疗中心主任(Wholehealth Therapeutic Centre);加拿大智慧中药生物科技公司总裁(Canada Sageherb Biotechnology Co.Ltd);原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常务副主任;第23届中国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国际传统药物临床评价学会(International Clinical Evalu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ICEACM)常务理事;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学会(ISPE)等多个学术组织成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07347.html

上一篇:[转载]董竞成,刘文先:传统医学发展脉络(四)
下一篇:《手足口病中西医基础与临床》概论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