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雅安,为什么是雅安,为什么选雅安

已有 4940 次阅读 2013-4-20 20:45 |个人分类:地震探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 地震预测, 雅安

雅安

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听到此消息,我并不感到意外。


为什么是雅安?

雅安是汶川地震后我们曾选作研究临震预测的一个点。


为什么选雅安?

雅安地处于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的交汇部位,而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大地震的易发地点。


研究结果印证了我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利用深大活动断裂附近地下水中氢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可以进行地震临震预报”的理论。


研究结果在 “大陆地震成因与强震预测”学术研讨会  和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讨论会  上做了学术交流。



一点点遗憾:因本人并非从事地震研究的专业人员,在无研究经费的情况下,未能在雅安进行长期采样研究,否则,这次雅安7.0级地震,如果采用实时采样分析测试手段,或许能给出更好的临震预测结果。



科学研究需要严谨:从雅安地震看专家预测


石耀霖院士:地震预报研究的反思

地震数值预报——飘渺的梦,还是现实的路?


[16]zdlh  2013-4-20 20:58
石耀霖:地震数值预报——飘渺的梦,还是现实的路?
--
第一次注意到科学网地球科学方面有你这样院士级的博主。
计划找个时间全面读一下你的博客内容。

简单地看了视频和本文,仓促地留言:

我觉得,你说的内容的思路是基本正确的,尤其是“基于物理原理的数值预报”“地震数值预报展望”“弹性模型计算结果无法解释汶川地震成因”给我留下印象。

你做的是科学研究,希望通过“理论-模型-计算”这样的套路来实现地震预报,应该说是正确的,也是很多人如此盘算和计划的,但可惜仍然没有“可操作”的结果?

在院士门前说下面的话,基本上就是“班门弄斧”了,但是,我认为实事求是地追求“实现地震预报”的前提下,还是可以说说的。

我认为,“基于物理原理的数值预报”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坚持并落实。
本人不是地球科学方面的,就我在业余时间做的临震预报技术来说,目前看,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经过大约15年时间,我综合运用至少6-7个不同专业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仪器,在2010年10月左右已经实现了直接在显示器上观察物理地震前兆信号。经过这之后的不断验证证实:
(1)所有类型地震之前,都可以监测到“必然在未来72小时内发生实际地震的”物理性地震前兆信号;
(2)陆地和海中的地震前兆信号的采集办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全部可以监测到;
——上述2条归纳的结果是:我用仪器第一次全面证实了“所有类型的地震,在地震发生之前肯定会发生可测量的物理信号”(难度很大,肯定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设计出来的。)
(3)我具有可以在中国任何企业担任电子分系统设计师资格,我设计的仪器(验证性初样机)可以直接显示地震前兆信号的幅度、波形(这些目前还属于保密),通过对信号来源的方位和幅度,可以验算出“震中”和“震级”(地震的“时间”参数为“未来72小时内”)。“震中”由2台以上的监测网获得的方位角获得,“震级”由信号幅度分离获得——信号幅度包含“震中距”和“震级”二个参数(表达式和系数目前保密);
(4)通过仪器的监测,可以绕过“理论-模型-计算”中目前上无法完整表达和计算的缺陷,变通实现“地震预报”这个结果;
(5)我这个研究的缺陷:
   ① 我可以根据仪器监测记录来验证地震预报类论文的正伪和价值,但因为我对地质、地震理论几乎完全不懂,无法独立在科学上提出任何理论,需要寻找专家合作,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来形成可靠的、可信的地震预报理论;
   ② 我做的是“未来72小时内”临震预报,仅仅能够解决“防震减灾”避免伤亡的问题,更加提前时间的预报因为信号实在微弱难以测量和分离而停步不前。希望可以找到专家,通过建立理论来做可靠的中长期预报,这样才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前阶段,我主要是在做前兆信号监测网的验证性设计,已经基本完成,打算开始验证性试验(在国内尽可能远的地点分布3个监测点,然后将全部信号汇总到上海来处理。)

希望有机会和你面谈,看是否有可能合作。(资金我由全部承担)


老虎(上海)
20:51 2013-04-20


刘庆生: 也谈天然地震

[8]zdlh  2013-4-21 18:46
前不久意大利法院审判了那几个胆大的地震预报“科学家”。我戏称,谁叫他们那样“胆大妄为”敢于叫板“地震预报”这个不可预知难题。
--

你作为一个科学家,写出这样的言论是不应该的——尽管你已经声称自己“当然不完全是外行!”,如果有错误,我还是要明确地纠正的,尽管你已经声称“不讨论了”。


看来,你对“意大利地震预报的科学家”真的不了解,为避免你的博文“误人误己”,我在这里公开地给你科普一下:

意大利地震预报的科学家这次获罪,是因为他们对小震不断发生而公众恐慌日盛的时候公开发布“放心地回家喝酒”的声明严重误导了公众防范地震伤害的警惕,造成很多居民听信后,回家休息被地震中损坏的建筑砸死、砸伤。

另外,
你还有一个不知道的是:意大利地震科学家,是比较早地开展地震预报技术研究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

另外的另外:
我是在70年代(当时还在读中学,上海),看见意大利地震科学家的科普后,决定在这方面做点努力的,我为此制定了一个30年学习计划(意大利地震科学家估计地震预报会在当时的50年内解决),我计划自学所有需要的知识,然后想办法解决预报问题——事实上,我只用20年就已经掌握了仪器设计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电子技术,仅仅80年代初期我就自学掌握了程控软硬件技术,几乎与大学第一批微机老师同步。我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发现了“地震之前会出现前兆”,我在2000年代初期已经确定“每个4.0级地震之前必定出现可监测的物理前兆”,我在2010年10月左右实现了可靠的地震临震前兆监测仪器的设计并开始执行最严格意义上的验证(直到今天),第一次确定了4.0级地震在上海的有效预警半径,并逐步增加到10000公里(这相当于在上海为中心的地球投影面上,所有4.0级以上的地震,我全部可以提前实现监测、确认和发布<需要的话>),如果这个范围内发生4.0级以上地震而我没有预报<需要的话>,我愿意承担地震的所有损失!

意大利地震科学家被判刑,虽然我没有做过他们的学生,但我一直以老师看待他们,但是,我不得不提供证据,证明他们的确是犯罪了:
我在嵇少丞的博客看见这个新闻[1],然后,我回查了2009年的原始监测记录,我做的原始记录证实——就在意大利地震科学家叫公众“放心地回家喝酒”的时候,我在上海的仪器监测到上海西偏北约45度方向[2]出现密集的地震前兆信号(具体方位:穿越意大利中部,即该6.3级地震的震中)。
这个情况说明:
(1)意大利地震科学家叫公众“放心地回家喝酒”之前,他们“做过科学监测”的前提不成立。也就是说,他们虚构了自己的监测能力。(注:我的依据和结论没有传递给意大利法院和科学家。)
(2)在意大利6.3级地震发生之前,上海方位“西偏北45度±2.5度(误差范围)”[3]内没有其它地震的前兆信号干扰。可以认定为全部是意大利6.3级地震的前兆,如果意大利地震科学家掌握地震预报技术,他们必定要监测前兆信号,在周围国家没有地震的前提下,这种能力本来应该发挥到最佳状态,而不是“监测不到”而产生误报。
(3)结论:意大利对地震科学家公诉的理由成立,并且客观公正[4]。


资料链接:
[1]嵇少丞 学习意大利严惩强震前撒布“不地震”谣言的地震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17725.html
[2]意大利6.3级地震的数据和kml文件下载地址: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qinthenews/2009/us2009fcaf
[3]kml文件软件计算得到的上海监测点数据:方位角314.78°(西偏北44.78度),震中距9055.55km
[4]公诉相关的内容,请读者自行网络检索。


老虎(上海)
18:45 2013-04-21



李小文:反地震预报的专家,也需要学点数学


[7]zdlh  2013-4-22 01:06
李老师说的对,我也遭遇过同样的质疑。
联系地震局主管地震“预报卡”填报的部门,他们拒绝接收。问他理由,回答说的和你写的一模一样。
我耐心告诉他们,我每天监测到的十几个前兆物理信号具有方向性,与实际地震公布后计算得到的方位完全重合。
在监测点只有上海一个的情况下,被动式监测仪器只能预报地震前兆信号的来源方向,而难以确定距离(雷达测定方位角的同时,因为有主动信号发出,可以获得来回时间而换算成距离),实在需要“震中”具体位置的话,需要另外设监测点,这对我业余状态下是完全做不到的,我哪来那么多时间?
我上报的临震预报除了用“方位角”代替“震中”外,震级和时间都是明确的,应该是很方便验证的。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好几个接电话的人每次都在被我“说服”找不到理由的情况下,用了你博文里“猜”的说法。
我真是搞不懂,360度范围内,每天十几个地震预报如果真都是猜出来的话,我好象应该去买福利彩票啊,只要猜中7-8个就可以拿几百万元甚至几个亿了。
居然还有地震局接电话的人要我“把相关技术仔细写好了邮寄给他验证”。我问他“验证有效怎么办”,他告诉我:“知识产权肯定是他的,因为他会按照专业的要求继续研究,关键是他会写论文证明这一点。

还有个问题:
国内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即将发生的时候,我肯定要慎重处理,反复监测和核实后联系地震局,这个时候,往往离开地震发生只有24-36小时了,但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填写“预报卡”然后通过邮局邮寄出去,等他们收到了,可能还没来得及看,地震就已经发生了,预报还有什么用?问题是,地震局到今天还坚持这个“邮局邮寄”的规定,不愿意接收网络或邮件邮寄“预报卡”。
二年前,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总算给了个邮件地址,我把第二天即将发生的地震在半夜监测好之后发送过去(包括地球投影图,未来24小时的地震肯定在这些投影线上),连续几天,我根据USGS报告核实,正确率几乎99%(注:包括漏报和误报),结果是:到现在也没有回音。我考虑后认为,不能发傻再提供了,我查到的邮件地址是某地震研究所的网站,如果他们把我报告的时间去回查地震仪器,可能会找到监测前兆信号和接下来预报的办法。
现在,我只能继续做仪器的完善和组网的设计,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地震不断发生,不断地看见新闻里的伤亡报告,这还没完,每次大地震后,不断地有科学家站出来“以科学的名义”给我科普:地震不可能被预报!


[6]陈桂华  2013-4-22 00:52
恕晚辈直言,李院士您不应该一直跟着地震只看到地震预报,而有意无意忽视比地震预报更本质的有实效的减轻震灾的问题。拿地震预报替代减灾甚至无意识消遣,是对死去的和即将死去的震灾受害者的消遣。



李小文:  反地震预报的专家,也需要学点数学

[50]zdlh  2013-4-22 20:43
[40]许浚远  2013-4-22 18:05
现在地震预报,就像中医,说它行,它又不行;说它不行,有时又行。
中医和地震经验预报值得研究,其中必含有价值信息。
--
抱歉,我还是想尽可能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解答一点疑问,并不是针对你。

应该可以理解,地震是分种类的(根据地震专家的科普大约有四类),按照地震发生的地点,有陆地和海中、、、等,这些情况说明:
任何一个地震预报的——依据——(我用这个分开,希望你们看清楚了!)——也就是“来源”的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如果简单“照搬硬套”难免失误。

“中医和地震经验预报值得研究,其中必含有价值信息。”这句话,我同意。我在上面的解释也包含了一些“有价值信息”。
千万别以“看不懂的”就是“伪科学”这样的逻辑来论事——我在中学阶段还看不懂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呢!

再次声明,我的回复并不针对你。


[49]zdlh  2013-4-22 20:21
[12]许浚远  2013-4-22 08:41
老邪眼光总是那么敏锐犀利。我想进一步打赌:
时间以一星期为准,地点以县-乡(有些县太大,县-乡相当于小县大乡)为准, 震级误差1(6级以上地震,小地震随时随地都有)。这“三要素”每一百次,能蒙对三次,我就服了;蒙对十次,就是活神仙。

如果三要素中时间改为以日期为准,我没有听说哪位蒙对一次6级以上地震的。
--
建议你点击查看下面的帖子,我不希望你改变想法,只是希望你说话不要太绝对。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75201-28-1.html
另外,我还希望你点击之前知道一件事:“我国《地震法》规定,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发布地震预报。
所以,你在核查这个帖子的时候,千万别以“没有出现我国具体地点”而否定预报,举例来说,我预报云南的地震,一般会说是缅甸(其它依此类推),更多的时候,我根本就不提供具体地点而笼统地发布“警告”或“严重警告”。



徐晓:    大地震预测指标探讨


[11]倪鹏云  2013-4-25 09:34



如何加强我们与地球的信息交流

              —— 我对地震能否预报问题的思考思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26881.html

此文虽是我五年前512汶川地震后写的,但感到在当前420芦山地震后又引发对地震能否预报问题的讨论,似仍有意义,特转发与大家探讨。


博主回复(2013-4-27 00:34)谢谢关注。


[10]zdlh  2013-4-23 18:30
博主回复(2013-4-23 12:41):更正,“以四天计”
博主回复(2013-4-23 12:39):以3天计,那是吹牛。
-->
地震之前,可以监测到的前兆物理信号会随临近地震而增强——在地震发生前,信号最强——根据我5年多的监测,虽然,我已经可以监测到3000公里以内的3.0级地震的前兆信号,但尚未有——可靠的——办法能够鉴别更小幅度的前兆信号。所以,谁要是能提前监测到96小时以上的前兆信号,肯定超过我,但是,肯定需要验证了才算。

地震预报,目前看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根据仪器监测的数值建立所谓的模型来预测。这种办法因为定量计算肯定会遭遇“最后一根稻草”的临界计算(全人类尚未解决的难题)而停步不前。谁要是宣布根据数值计算可以预报地震,等于是宣布“解决了自临界组织的世界难题”,这个比还搞不清楚的话,我们就缺乏讨论的基础了。

另外一种研究地震预报的办法是用仪器监测“最后一根稻草”放上去之后出现的最初的“断裂声”(形象的比喻),而避免了难以计算的问题。我做的是这一类

另外,
(1/2)“发震地点经度/纬度 0.1度”
这个指标,我经过初步估算,目前只有上海一个监测点的情况下,难以满足要求,需要等我把手上的组网设计完成后,实施一年左右的验证工作。也就是起码一年之后,才可能满足你设计的标准。综合考虑下来,我目前可以实现的指标不符合要求(我也从来没有宣布过符合我制定的验收标准,我只是说“我已经解决了地震前兆信号的监测技术”),我宣布推出。

最后,希望你把这个博客和以前我留言过的博客全部保留。


博主回复(2013-4-27 00:33)我会保留


[9]zdlh  2013-4-23 00:26

“同意5楼镜子意见”更正为“同意3楼镜子意见”


博主回复(2013-4-23 12:41)更正,“以四天计”

博主回复(2013-4-23 12:39)以3天计,那是吹牛。


[8]zdlh  2013-4-23 00:23
简评:

“(2)要素指标”
——
考虑制定标准很好,这个,我记得以前提醒过你,希望你出面制定一个比较严格的验证标准。
不过,就这个表格的内容来看,有的指标过于“严酷”。

考虑了一下,也不能怪你,你没有实际具体做过检测和预报,这里列举意见提供继续考虑:

(1/2)“发震地点经度/纬度 0.1度”
这个指标,我需要计算后才知道是否可以满足要求。

(3)“发震时间 0.5年”
——
同意5楼镜子意见,并且,我认为这个指标定得太低。宽泛意味着留下猜测的空间更大、漏洞也更大。所以,镜子“100小时”的意见是合理的

(4)“发震震级(6级或以上) 0.1级 ”
——
这一条,我现在就可以肯定地说“我不能够做到”。经过最近几年的监测和总结,我只能做到±0.3级的误差

(5)“地震深度 公里 ”
——
这个不设指标是可以的,我没有做过这个指标的估算。

(6)“影响范围平均半径(以烈度大于5度为标准) 10公里 ”
——
这个指标目前我做不到,说穿了是“不会做”。对地震预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涉及预报后的人口疏散半径。我已经对这个内容做了计划,准备作为分系统之一“外包给地质或地震方面的专家”来做(我到科学网来主要目的就是寻找这方面的专家),而我仅仅解决地震三要素的测定和确认
应该说“影响范围平均半径”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计算的内容,需要非常扎实的地质基础才可以实现。具体的,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6级地震的主震”为例,下面这个USGS网页做的图片可以体现其复杂性:
图片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pager/events/us/b000gcdd/exposure.png
数据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pager/events/us/b000gcdd/index.html

关于预报技术的真伪、优良判定,正好我刚才写的一个回复涉及到。主要概念是“有效监测半径”和“可重复性”。
重点是:一个预报技术的真伪、优良判定可以“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思路来解决。具体内容比较长,提供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75201-1-1.html

(545楼)


博主回复(2013-4-23 12:38)标准不算严,可见【7】的回复。而没有其它两项预测,我认为从实际使用情况的要求讲,不算预测。


[7]秦四清  2013-4-22 11:22
先分析一下现状:
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后,某院士和我说“谁要能提前知道2008年在四川发生8.0级地震,可以减少多少损失啊”,可见人们对预测精度的要求并不太高,也表明强震预测之难啊。
目前的现状是学界仍然认为强震不能预测或难以预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强震肯定能预测,从俺目前的理解是:即使我们完全掌握了其孕育规律,预测精度,尤其是时间是难以做到短临程度要求的。因为,预测离不开长期的监测,监测数据带来的误差,即使很小,也给发震时间的判断带来很大影响。通过对震例的分析,确实如此。
具体到我们的理论方法而言,确实我们已经找到了唯一前兆,也掌握了其孕震规律,但若做到您建议的标准,也很困难。
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朝着更准确的方向努力


博主回复(2013-4-22 11:30)秦老师的讲法很对。我自己觉得设定标准,应该注意标准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所以现实性还不好说。至少,目前,您是走在最前面,最靠谱。


[6]秦四清  2013-4-22 10:23
徐老师,您的倡议很好。
俺曾强调过一点,预测到了固然很好,但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预测到的,靠谱吗?
可重复性检验是判定预测方法是否有谱的唯一标准。
您建议的标准有点苛刻,可放宽一些,否则会吓住很多人。不如这样:
预测中国及其边境地区Ms6.5级以上地震,误差要求:
震中位置,经纬度正负1;
震级,正负0.3;
震源深度,正负5km;
时间,正负1年。

在此范围内,满分,否则按照偏离的范围设定权重打分。


博主回复(2013-4-22 10:45)秦老师,我这个公式是按信息熵的方式给出的。精度标准(而不是范围)就规定了判别的要求各因素的偏差影响是按指数变化的,也没有规定最低线。如果各项判别都达到精度要求,则本结果为满分,为1。否则任何一项判别都会严重降低分值。
您给的标准太松,没有区分性,起码要升点。比如震院深度,以5km为标准实在是不理想。
权重可讨论。也需要讨论
[5]秦四清  2013-4-22 09:28
【3】楼的理解太过狭隘。
提前知不知道某个震发生,减灾效果大不相同。如提前2年知道某个强震发生,可以采取对危房加固、救援队伍与物资准备等措施。
如果我们提前知道2008年汶川巨震要发生,在汶川地区提前进驻一只救援队伍,多准备一些挖掘机,会少死多少人啊。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减灾。博主回复(2013-4-22 09:54)完全同意秦老师的看法。[4]刘庆生  2013-4-22 07:12
造成社会恐慌谁负责?那些隔靴挠痒的预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3楼说的100小时叫预报,估计世界上没有人现在能做。博主回复(2013-4-22 09:54)刘老师,我觉得你不把这个问题放开,大家还是会预测。真放开了,各家言论都有,除非是官方发布,否则谁的也作不得准,反而没那么容易恐慌。所谓堵不如疏。

博主回复(2013-4-22 09:54)刘老师,我觉得你不把这个问题放开,大家还是会预测。真放开了,各家言论都有,除非是官方发布,否则谁的也作不得准,反而没那么容易恐慌。所谓堵不如疏。


[3]mirrorliwei  2013-4-22 06:47

发震时间0.5年的设定基本没有意义。因为人们不可能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对具有导致人畜伤亡的破坏性地震,预测的时间精度也就是几天,比如100小时。


博主回复(2013-4-22 09:51)李老师,从应急管理看、数据挖掘看、学科进步看,这可不能说没意义。我提出的公式,实际上是信息熵的一个变种,对地震学科进步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2]戴德昌  2013-4-22 04:27

提供场所,让这些预报专家出来遛遛,看看是什么动物。


博主回复(2013-4-22 09:47)有的是小动物,有的可能是老鹰、狮子。

博主回复(2013-4-22 09:47)有的是小动物,有的可能是老鹰、狮子。


[1]李竞  2013-4-22 04:00

要得, 简称民间地震预测徐俆氏三要素


博主回复(2013-4-22 09:45)应称为徐氏6参量5指标评价。






我想,地震预测已不再是虚无飘渺的梦,而是一条现实的路。




[4] 标题:发表评论人:jiangxun [2010-6-6 22:04:18]     删除  回复l

         重要的是坚持一个信念 -- 地震终将可以预报。
博主回复:这与信念无关,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不是什么科学的问题。
我在地震应当怎样预测?(任晓丹)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3677
的博文中很具体地给出了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readnet [2010-4-19 19:03:35]
用地质学的大地构造理论确定易发生地震的主要区域:如板(断)块边界附近;
用地球物理学手段测量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圈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异常区;
用地球化学手段进行地震时间序列的判别;
群测群防的人海战术,提供临震前的宏观异常;
则地震预报就有希望了。



个人对地震预测的理解:

长期预测 —— 十年以上的预测

中长期预测

中期预测 —— 以年为单位的预测

中短期预测

短期预测 —— 以月为单位的预测

短临预测

临震预测 —— 十日以内的预测 (最有用,难度最大)

                         (最有可能实现的几种预测方法:

                             基于地震前兆信号获取:  zdlh 已接近成功;

                             基于天文预测,任振球先生的”天地耦合“法对于震级和时间误差或许不大,地点难定;

                             基于卫星云图,。。。)

地震预警 —— 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快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来告知地震波尚未到达地区的人们发生地震的消息


                     




构造地质学家的预测(只能预测大致地点和震级,但预测不了发震时间)


嵇少丞四川龙门山南段今发生强震, 证实本人先前预言


[26]赵明  2013-4-20 12:58
看来地震是可预测的

[25]yuelushan1  2013-4-20 12:58
7楼的评论十分精确地描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批评水平之差劲的地方。

文章写出来就是给人评头品足的,不管是正式的论文还是博文。那种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金枝玉叶,不可质疑,那就是圣经了。可惜科学网不是宗教场所。如同博主说的白纸黑字是收不回去的。

秦四清同学预测2011年靠近雅安的四川地区要发生6.9级地震,2年过去了,6.6级地震才发生。秦四清同学多次不及格后再次不及格。

中国足球不行,球迷可以喊主教练下课。秦四清同学连马后炮都预测不准,该不该下课了?不过回头看来,秦四清同学也不是地震科班出身,是搞边坡不稳定的。这个预测地震的活计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了。

那么给秦四清同学一个题目做做,这次雅安地震后,发生滑坡的几率有多大?滑坡地点在什么地方?如果这个也做不到的话,秦四清同学怎么在"中科院“上课?

博主回复(2013-4-20 13:00)秦四清的本行就是边坡稳定性,地震与地质构造他不懂的


[21]陈进斌  2013-4-20 12:34
可以可以理解为下次大地震会发生在中段?现在只剩下一根绳子了。

博主回复(2013-4-20 12:37)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

今天的地震就是连最后一股也断了。

[20]于亚军  2013-4-20 12:10
只能说预测了地段,但不可能预测发生时间。就目前的科研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不过贵老师的专研精神可嘉

博主回复(2013-4-20 12:21)我预报不了发震时间,所以是预测。

[19]夏新宇  2013-4-20 12:08
在人们逐渐淡忘的时候,地震终于又来了。加州的地震也是早晚的事。

[18]王学文  2013-4-20 12:03
@zdlh
[10]李世春  2013-4-20 11:30
地震不地震,难于准确预测(时间和地点),
-->
是哪个科学家给你科普的?
你开写个博文,提供一个空间,看我把4.0级以上地震全部预报给你看看?
我想给你提供个博客,您给我提供下4.0级以上地震的预报结果给我看看,但请确保不是事后诸葛。

 




[12]zdlh  2013-4-20 11:39
[10]李世春  2013-4-20 11:30
地震不地震,难于准确预测(时间和地点),
-->
是哪个科学家给你科普的?

你开写个博文,提供一个空间,看我把4.0级以上地震全部预报给你看看?


[11]zdlh  2013-4-20 11:35
秦四清 哈哈~笑话出版社~整个一投机分子,最近几天来,我一直密切关注他的博客标题,故意不在预报帖子里发布任何消息,怎么样?地震前木知木觉了吧!

以前偷看我的预报,然后赶紧发布临震预报的伎俩,这次骗人的把戏玩不下去了.


[10]李世春  2013-4-20 11:30
地震不地震,难于准确预测(时间和地点),
但是,改善当地(地震带)老百姓的房子还是应该的。
国家也不是没有钱。

可惜决策者没有听进去。


[9]biofans  2013-4-20 11:20
秦四清:四川雅安7.0级地震,被中长期成功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2057.html


博主回复(2013-4-20 11:22)秦四清、薛雷、徐锡伟、黄鑫、王媛媛、泮晓华等6在一篇题为《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w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的学术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卷,11期,2639-2650页)中公开宣传称:【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可能不是主震,而是前震(预震)。未来的巨震(真正的主震)的震中将位于虎牙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界处(32.0°N, 104.3°E;即四川省北川县开坪乡与小坝乡之间),震级为8.2-8.3级,震源深度为14公里。发震时间可能在2029-2038年之间】。他们并没有预测到龙门山南段今天的强震。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强震几乎宣布秦四清等人的预测的破产。请参见我的讨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457855


嵇少丞[反思篇】 抗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重要




工程地质学家对地震的预测 (3年内,基于统计学原理)

秦四清四川雅安7.0级地震,被中长期成功预测




根据地震历史数据处理做中长期预测的专家预测(3年内,基于统计学原理)

陈立军 伊朗的7.8级地震——随感 2013-04-17 

已有 212 次阅读2013-4-17 07:2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地震 的 伊朗

   没有多少人关心我的0419地震预测卡片,这是当今中国地震预报研究的悲哀!

   2012年4月19日我在预测卡片中指出伊朗“未来3年内可能有7级多的地震”,预测地点的虚线圆圈中心大致为27.5°N,58°E,虚线圆圈半径约为2°。2013年4月16日伊朗的7.8级地震发生在28.107°N, 62.053°E(据USGS)。

   作为全球性的壳内强震预测,不可谓不准确也!哈哈!

   面对地震学界的冷漠,敝人只能“哈哈”。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558-680901.html


岳中琦地震预测预报现状与地震前兆规律总结

   

[4]zdlh  2013-4-28 23:28
确定震中和震级方面,我已经做了很多基本实用的努力,但是在确定发震时间的参数上一直进步不大,基本上维持在“未来24小时”这样的时间单位上,一直想把时间精确到“小时”单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避险停产的社会总成本),但不成功。请岳先生在这方面多考虑。

博主回复(2013-4-29 09:28)多谢您。我一定会思考您提的问题。

[3]zdlh  2013-4-28 23:23
如果港大和岳先生同意的话,以后可以在你那里设置一个前兆信号监测点,平时请你照料设备运转和相关技术的科学解释。(通过前兆信号监测可以发现很多目前没有看见过的现象,也可以判断现有地质、地震理论那些是正确的、哪些需要修改,还能够验证这类论文的价值等。)
根据我的估算,在香港设立监测点,可以和上海监测点拉开足够大的监测视角,这二个监测点配合,可以准确确定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即将发生地震的震中和震级。由于上海-香港的距离比较近,可以有效监测2.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并且在至少48小时前提前确定未来地震的参数。不过这个设想还需要大概一年时间的实际验证,上海人到香港行程好象不方便,我会另外选点试验,证实可行的话,再来找你合作。

博主回复(2013-4-29 09:26)多谢您的建议。不过,我个人是没有能力做您建议的这件事的,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全国有众多科技工作者多少年来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艰难、辛苦、有益的工作。我深为感动和敬佩他们。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应该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就是阅读他们的成果、将他们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课堂上或文章中或科技网中,做广泛宣传。这是我力所能及之事。再次感谢您,希望您地震预测成果,有成果一定告述我。


[7]倪鹏云  2013-4-30 10:56
应该科学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把震前征兆观察与高科技探测结合起来,把有关地震的空间与时间信息结合起来、逐步增强对地球活动规律的认识,人类总应该逐步向能够相对准确预报地震的目标靠近!

如何加强我们与地球的信息交流

              —— 我对地震能否预报问题的思考思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26881.html


博主回复(2013-4-30 12:32)好观点和探索精神!多谢。再拜读您的文章。[6]杨正瓴  2013-4-29 21:43
为什么大地震都是1970年代准确预报的?博主回复(2013-4-30 12:31)好问题!大概1970年代用的是本土群测群防的共同协作方法。多谢![5]liyouxi  2013-4-29 11:58
想花国家的钱也不是这样找理由!博主回复(2013-4-29 14:03)多谢!看不懂您这句话的意思?

[4]zdlh  2013-4-28 23:28
在确定震中和震级方面,我已经做了很多基本实用的努力,但是在确定发震时间的参数上一直进步不大,基本上维持在“未来24小时”这样的时间单位上,一直想把时间精确到“小时”单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避险停产的社会总成本),但不成功。请岳先生在这方面多考虑。

博主回复(2013-4-29 09:28)多谢您。我一定会思考您提的问题。


[3]zdlh  2013-4-28 23:23
如果港大和岳先生同意的话,以后可以在你那里设置一个前兆信号监测点,平时请你照料设备运转和相关技术的科学解释。(通过前兆信号监测可以发现很多目前没有看见过的现象,也可以判断现有地质、地震理论那些是正确的、哪些需要修改,还能够验证这类论文的价值等。)

根据我的估算,在香港设立监测点,可以和上海监测点拉开足够大的监测视角,这二个监测点配合,可以准确确定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即将发生地震的震中和震级。由于上海-香港的距离比较近,可以有效监测2.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并且在至少48小时前提前确定未来地震的参数。不过这个设想还需要大概一年时间的实际验证,上海人到香港行程好象不方便,我会另外选点试验,证实可行的话,再来找你合作。


博主回复(2013-4-29 09:26)多谢您的建议。不过,我个人是没有能力做您建议的这件事的,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全国有众多科技工作者多少年来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艰难、辛苦、有益的工作。我深为感动和敬佩他们。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应该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就是阅读他们的成果、将他们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课堂上或文章中或科技网中,做广泛宣传。这是我力所能及之事。再次感谢您,希望您地震预测成果,有成果一定告述我。




赵树贤日本大地震M≥5.8 强余震预测及其检验



相关链接:


为了地震中逝去的人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395-682212.html

上一篇: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与 美国加州湾6.9级地震发生地点之验证
下一篇:纪念从事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研究三十年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6 吕喆 刘锋 丛远新 杨正瓴 任胜利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