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作册吴盉的真伪和断代”展示了西周铜器的断代混乱;出土不明、尤其是近年海外回购的器物,更有着真伪的困扰。昨晚靠着床头在ipad读到文[1],已经十点钟啦,还是起来开计算机,查看几件铜器铭文;可惜,历日都欠完整而价值不大。
[1] 张懋镕. 新见金文与穆王铜器断代. 文博, 2013,(2):19-26
[2] 陈小三. 试论倗叔壶和作册吴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5,(3):60-68
[3] 何幼琦. 《鲜盘》铭辞辨伪. 殷都学刊, 1991,(4):24-27
1 文[1]所说“新见金文”为绅鼎、倗叔壶和 (虎斤)簋,后两个早已知道。
张懋镕先生说,绅鼎八月初吉庚寅,与穆王三十年虎簋盖相近[1]。笔者所定穆王世三十四年,元年BC972,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庚寅6时立秋,合于初吉。岁首实朔BC944.01.10。又,周尺21.5 cm,绅鼎口径36.4 mm,一尺七寸欠1.5 mm;若腹深或鼎盆高的尺寸规整,则肯定为真。
(虎斤)簋二十八年正月既生霸丁卯,也是入拙谱穆王世,岁首实朔BC945.01.21,丁卯十三日。张懋镕先生已经说了(虎斤)簋不能入断代工程历谱。倗叔壶“廿又六年十月初 己卯”,脱“吉”字,已有陈小三先生辨伪[2],也就不再细说。
2 参照张懋镕先生主张,罗列穆王世铜器如下,拙谱此前已用者以彩色粗体标出。 西周早期、中期很可能以朏为月首,而上述日期基于实朔月首。穆王世时段冬至儒略日在12月29、30,金文历谱表明穆王世建丑,与此前王世岁首在冬至前后有些不同。
班簋为穆王世早期,其前一日子夜立秋,可合初吉。庚嬴鼎也可入昭王世,BC973.1.1 正月朔,四月己酉十三日——此前六个月为四个大月、两个小月,若大小月相间则是十四日,可合既望。
剌鼎“唯五月。王才衣。辰才丁卯。王啻。用牡于大室。啻卲王……”,可能在昭王末年,容另文细说。
長甶盉铭文有穆王之名。王号不生称,器物范铸于穆王崩后;故而事情极可能发生于穆王世末期;三十三年岁首朔BC940.01.26,三月朔丙戌,丁亥月首合于初吉。顺便说一句,西周大小月相间,历先天之后通过公布岁首予以调整,实际月首在初一至初三。
现藏法国的鲜簋有何幼琦先生辨伪[3],博文已做说明,不再赘述。
3 大盂鼎、小盂鼎为清道光初年出土,前者藏国家博物馆,可惜欠缺日名干支;后者在太平天国时失传,有不甚清晰的铭文拓片存世,历日为“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廿又五祀”,亦有说“卅又五祀”。郭沫若先生最先主张入康王世。
断代工程报告[4] 康王世二十五年,八月朔己卯(16),甲申(21)六日不可能为既望,故而没有提及盂鼎。历谱负责人陈久金先生在论文[5]将小盂鼎“甲申”改为“戊申”,排入成王世;庚赢鼎则是将己酉改为己丑,同入成王世。如此处置实难赞同——铸铭有错漏想来该是罕见吧。
盂鼎多说为康王世[6-8],但李山和李辉先生以22条理由质疑,而主张穆王世[9];文[10] 将其排入宣王世,且说“铭文所提到的战争,规模之大,应该引得起当代与后代历史家的注意:会不会正是司马迁所说的穆王对犬戎的战争? 我对此毫无成见”。
拙谱康王世16年、昭王世22年,故而小盂鼎只能入穆王世,廿五年八月既望甲申为十六日。在岁首确定之后,得到如此日期实属不易。
4 断代工程以鲜簋为“支撑点”确定穆王元年BC976,五件铜器,(录见)簋既望二十三日,卫簋、吴盉既生霸十五日和十七日,都是欠妥。庚赢鼎修改年代入康王世,而《毕命丰刑》朏——新月初见为五日,表明康王元年也是有误。此外,张懋镕先生既然知道倗叔壶的历日与(录见)簋、虎簋盖、卫簋和鲜簋不能相容——不管穆王元年如何选取,仍将这些器物共同作为穆王世的标准器进行讨论,真是不能理解呢。
[1] 张懋镕. 新见金文与穆王铜器断代. 文博, 2013(2):19-26
[2] 陈小三. 试论倗叔壶和作册吴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5,(3):60-68
[3] 何幼琦. 《鲜盘》铭辞辨伪. 殷都学刊, 1991,(4):24-27
[4] 专家组.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22.
[5] 陈久金. 对西周诸王的最终修正意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23
[6] 王世民, 陈公柔,张长寿.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2018年增补重印).文物出版社, 1999.P26-27
[7]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中西书局,P357-362
[8] 李守奎. 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命——大盂鼎铭文新释. 中山大学学报,2024,64(5):51-60
[9] 李山, 李辉. 大小盂鼎制作年代康王说质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2):31-36
[10] 黎东方.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科. 见:朱凤瀚,张荣明编. 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P110-12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5592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