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公盘研究》给出的“盘口外径47厘米,内径44.6厘米”与“两耳间距:外44.8、内42.4厘米”以及“底外径39厘米,底内径37.5厘米”不能协调。晋公盘形体参数适用米制尺度,不是春秋晋国的器物。
1 前篇博文作册吴盉的真伪和断代 说,“昨天下午六点半取到王沛姬博士的大作《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先快速地翻了一遍,没有见到对晋公盘、觉公簋和遂公盨的讨论”。贴出后在科学出版社网站(需注册) 读到《晋公盘研究》中形体参数,颇有些感慨: 口外径怎能大于两耳外侧相距呢?如此明显的错误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1] 山西省博物院. 晋公盘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6页
[2] 蘇榮譽, 丁忠明, 周亞. 晋公盤與子仲姜盤對比研究. 青铜器与金文,2022,(2):176-237
[3] 丁忠明,苏荣誉. 晋公盘的铸造工艺分析. 文物季刊, 2023,(1):97-110
[4] 尤明庆. 晋公盘大约的确是伪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6248.html
[5] 吴镇烽. 晋公盘与晋公盆铭文对读. http://fdgwz.org.cn/Web/Show/2297
[6] 尤明庆.晋公盘铭文的疑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20117.html
2 晋公盘两耳先铸,而后铸接于盘体,即以浇铸盘体的铜液连接两耳;再与已铸成的人形足铸焊,现存山西博物院,介绍称“口径40、高12 cm”。吴镇烽先生2014年介绍最早[5],尺寸是“口径40、耳距45、高11.7 cm”,苏荣誉先生2022年发表的论文[2](P187截图),以及众多展览介绍都是这组数据。又,苏先生机械工程专业出身,习惯将厘米数据转换为毫米,但并不意味着那些数据都是精确到 ±0.5 mm。
《晋公盘研究》人形足高8.0 cm,盘面高8.7 cm,与笔者此前测算相同;不过,耳宽6.25、内宽2.5 cm,前者或是铸接部位尺寸而略宽,也可能测量或印刷有误;耳高7 cm 则肯定有误。笔者“判断盘高4.0 cm ”也可能有误,因为图片没有达到盘底中心;尚未发现其他错漏。
外圈圆雕蟾和鳖,后者形体较大,因底内径略小而后缩(上),属于设计疏忽。其他不再细说,请点击 博文[4]。
《晋公盘研究》称“两耳间距外44.8 cm”而不是45.0 cm,相差2 mm可算着制作偏差或测量误差,而“口外径47 、内径44.6、通高12.2 cm”则有些奇特。口外径怎能大于两耳间距呢?直腹的圆盘,口内径44.6 cm 比底内径37.5 cm 大 7.1 cm,也是不能协调。所说通高与常见的数据 11.7 cm 相差5 mm,不能得到众多图片的支持。
文[3]收入《晋公盘研究》而刊出时间稍后,却没有给出口径、通高等基础数据;但文中多个CT 图片有标尺和形体参数,如圆雕中心所在圆周半径“内圈100.76 mm、中圈134.78 mm”等(设计直径20.0 cm和27.0 cm,偏差小于1.5 mm),足以判断通高11.7、口径40.0、耳距45.0 cm 可信。
3 2021年12月曾三次致信苏荣誉先生,得到一次回复。
苏先生是机械工程专业出身,想来能够理解晋公盘适用米制尺度,2022年却仍主编出版《晋公盘研究》,错写口径、通高的数据;2023年3月刊发文章[3]没有予以勘误而隐藏不提,却有大量精度0.01 mm 的数据。真是难以理解啊。需要知道,口径和通高是器物的标志尺寸,而此前论文[2]中数据正确呢。
疏漏总是有的,知错即改就好。
4 最后对晋公盘平面设计参数总结如下,实际尺寸偏差多在1.5 mm 之内。
(1) 口外径40.0、内径38.0 cm,两耳相距45.0 cm;耳宽6.0、孔宽2.5 cm;
(2) 外侧青蛙浮雕沿直径30.0 cm 布置;
(3) 三圈圆雕转轴沿圆周均布,直径 20.0、27.0、33.0 cm,与中心龙纹的界圆直径12.0 cm、口外径38.0 cm 构成二重等差级数:直径增加,间距递减。
此外,人形足高8.0 cm,铸焊后盘面高8.7 cm,偏离设计值9.0 cm 达3 mm,属于制作偏差;实际通高11.7 cm,即耳高于盘面3.0 cm而铸接准确。
春秋晋国不可能使用米制尺度,故而晋公盘是现代伪作。
尤明庆.晋公盘铭文的疑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20117.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550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