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商汤灭夏桀之年为公元前1534年
2022-12-10 18:12
阅读:4004

古本《竹书纪年·殷记》最后一条为 

断代工程在496年之上增加“文王在位及武王克商之前的54年左右,或者帝辛、帝乙在位的56(注)”,得到商代总积年552而确定商始年为BC1598年,圆整为BC1600 年。如此结果属于误读文献,且引起二里头文化属性的争执:偃师二里头的第四期14测年BC1520年,断代工程将二里头分拆为夏商两段;但二里头一至四期是连续的,过去说夏,而现在有说早商。

 

专家组.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22. 274-278, 321, 508

刘绪.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中原文化研究, 2018,6(5):5-13

刘绪. 夏商文化分界与偃师西亳的若干问题. 考古学研究, 2011,(0):194-209

刘绪.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考古学研究, 2003,(0):181-200

许宏. 关于二里头为早商都邑的假说. 南方文物, 2015,(3):1-7

“汤灭夏以至于,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容易理解,《竹书纪年》的作者并非以商亡之年而是以受命元年作为年代的分隔——文王受命建元而“改法度制正朔矣”。我们不也是这样么?

笔者已论证“受命元年BC1038年、受命十二年BC1027年 武王克殷” 可信,故而商代实际积年为五百又八年,商汤灭夏桀之年为BC1534年,连续繁荣的二里头一至四期完整地属于夏文化——皆使用夏尺15.8 cm,且与14测年值BC1520年(四期下限)协调请注意,距今3500 年的武汉盘龙城遗址也是使用夏尺,与偃师二里头四期正好衔接。这就是说,夏朝只是在BC1534年从二里头败退至盘龙城,并没有灭亡。这也容易理解啊。

注:《史记·殷本纪》有自汤至纣共三十王、十七代,若再记入未即位而卒的太丁则有三十一王”,与古本《竹书纪年二十九王”有两王之差,故而断代工程在496年之上再增加56年;该举措或与《左传》等所记商代积年六百左右有关。不过,甲骨文商王世系十七代、三十王,未列仲壬,而所列祖己未入《史记·殷本纪》中王。两书商王之名也有些不同。

十七代五百又八年,因有多代为兄终弟及,平均三十年合理可信,而积年六百左右则有些偏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36738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