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之谜
1936年,轻学者施昕在钱塘江北岸、太湖之滨的良渚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玉器,此后大量精美的玉器陶器不断出土,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到六十年代学术界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古文化,其年代上限大体距今5200年-5300年,下限距今4000年左右。赵朴初先生为其题字:“文明曙光”。
考古学家们眼中的“良渚文化”是这样的:
先进的犁耕稻作农业:江阴西郊璜土1号水井中出土了一件石犁,此外还有破土器、耘田器、石镰筹新式农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足见当时稻作农业的发达。世界最早的绢片则显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织丝技术。
发达的制玉业:从所发掘到的11座古墓当中,发现有玉器达5000件之多。良渚古玉中的琮、璧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玉,而从墓葬中发现的玉钺则是氏族首领拥有权力的象征。良渚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高峰。
最早的城和古国:大致在距今4800年前,最初形态的国家政权已经出现,大观山果园遗址就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中心所在。而江阴高城墩、璜土、璜塘河、南楼等原始聚落是武进寺墩古国的组成部分。古城古国的诞生,表明了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先民们进入了私有制社会。
财富积累与贫富分化:良渚墓葬有“土筑金字塔”之称。墓内随葬玉器多寡悬殊,表明贫富分化,阶级出现。马桥、越城等地墓葬的主人处于社会的下层,反山和瑶山墓地的主人们无疑是社会上层的代表,江阴高城墩长约
史学家公认,在距今5000年前我们这片大陆上,良渚文化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和最先进文化。然而,最先进的文明并没有继续发展,反而像彗星般消失,良渚文化在它的原生地走向了灭亡。
至今没有人确知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我们只知道,孕育良渚文化的这片土地此后一次又一次顽强地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生产力和最发达文化:吴越、东晋、六朝、南宋、直到近代蒋委员长倚靠的江浙财团。但它们谁也没能主导我们这片大陆的历史进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情的宿命融入了凄婉迷朦的诗句。商鞅变法、约法三章、渔阳鼙鼓、陈桥兵变、公车上书、武昌首义、万里长征、大军南下……,这些主导历史进程的事件都以中华民族的腹地为舞台。或许,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腹地是中华文明的主轴。今天,只有找到在腹地实现现代化的模式才可能带动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个别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无论对全国还是对当地,未必是福音。
《科学时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中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1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