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翰
模式有两种,判断会不同 精选
2022-8-5 23:59
阅读:2569

关于人类行为的差异特征,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随着研究的进展,产生了不少重要理论。调整模式理论(regulatory mode theory)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个体在特定情境追求目标时,会以运动模式或评估模式做出反应,这两种模式背后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动机过程存在明显差异(Higgins, Kruglanski, & Pierro, 2003)。

追求目标,可以广义地理解。总体而言,人类个体的行为都是有目标的,即使散步、漫步、信步也是有目标的,比如,放松身心、转换脑筋。因此,调整模式理论就是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

依据调整模式理论,可以把人类个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动模式的个体,一类是评估模式的个体。运动模式(locomotion mode)的个体,面对情境反应时,习惯于开始和保持平稳运动,即,追求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顺利过渡,因此,这样的个体优先考虑行动和过程,并且从当下的状态向前行动。换句话说,在决策情境中,这样的个体对解决任何困境都想尽可能少地使用加工资源,以便为下一个决策情境作好准备(Cornwell & Bella, 2022)。

正像人们在走路时,一只脚迈出去,另一只脚随后就要迈出去,没有时间多想,往往也不需要多想,否则,就不能顺利走路了;运动模式的个体在决策时,也是面对问题情境就快速处理相应情境。这样的个体是现在和未来定向的,但是,他们的未来时间透视广度有限。

评估模式(assessment mode)的个体,在追求目标之前,会为了做出最佳选择而批判性地评估所有可能的选项。因此,在决策情境中,这样的个体会积极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确保在行动之前作出最佳选择(Cornwell & Bella, 2022)。

不难看出,评估模式的个体在决策时,并不想快速作出选择、开始行动,而是要运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对问题情境进行精细加工。这样的个体是未来定向的,并且,他们的未来时间透视广度深远。

调整模式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个体差异的。显然,可以把运动模式与评估模式看作一个维度,一端是运动模式,一端是评估模式,从而,每一个体都有这两种模式成分。现实当中,每个人都要走路,自然会有运动模式的原型;每个人也都要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评估,三思后行,自然亦有评估模式的情形。所以,基于调整模式理论划分的两种模式,建构一个模式维度,是有现实基础的。

更为重要的是,建构这样的统一维度,在研究时更为方便,可以通过实验操纵而诱发被试的运动模式或评估模式,做出更多、更有意义的心理学研究。例如,让被试经历不同的运动状态或运动情形,使他们产生不同水平的运动模式;或者让被试经历不同的评估情形,使他们产生不同水平的评估模式。

以此为基础,可以考察运动状态或运动情形、评估情形的心理效应,比如,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特别地,在实验中让被试经历不同运动状态或运动情形,不仅能够接近现实地开展研究,而且能够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改变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某些刻板印象。

另外,由调整模式理论再次表明,西方的心理学研究者对理论建构是十分重视的,这尤其值得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借鉴。

参考文献

Cornwell, F. M., & Bella, A. F. (2022). Morals for the sake of movement: Locomotion and sensitivity to norms in moral dilemma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01, 104322.

Higgins, E. T., Kruglanski, A. W., & Pierro, A. (2003). Regulatory mode: Locomotion and assessment as distinct orientation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5, 293-344.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5013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