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翰
关键一个词,洞开一片天 精选
2022-4-20 23:58
阅读:6341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时常遇到莫名其妙的材料,尤其是研究方法方面的内容,还可能造成误解误用。由于心理学上的术语主要是国外传入的,从而,在翻译时很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结果造成诸多麻烦。例如,我近来阅读文献资料[1],看到“被中介的调节”一词,马上想到“有中介的调节”,并且认为这个以“被”字开头的译法显得不当。

然而,我很快发现,以“被”字开头的译法是合适的,反倒是原来以“有”字开头的译法欠妥——它没有准确译出原意,使得理解起来难以到位。同时,我对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中介机制与调节机制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即,中介变量传递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调节变量限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此时,我不禁感慨:关键一个词,洞开一片天。

说话当前的心理学研究,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得到广泛关注,就是心理学本科生做毕业论文,也几乎都要尝试检验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进一步地,研究者又想到:中介关系会不会随着某个调节变量发生变化呢?或者,调节关系会不会由某个中介变量所解释呢?于是,就提出由中介和调节作用同时构成的组合形式,形成和检验更为综合的研究模型。也就是说,心理学研究中出现了既有中介变量又有调节变量的模型。

研究模型中同时含有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具体情形比较复杂多样。根据研究侧重于中介变量还是调节变量,英文文献出现了moderated mediationmediated moderation。显然,前者强调中介变量,后者强调调节变量。并且,对于这两个术语,常见的译法分别为“有调节的中介”和“有中介的调节”。我总感觉这类研究存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不赞成的。毕竟,一些此类研究,十分费解,我认为研究者自己都很难清楚地表述研究结果。

当我看到moderated mediationmediated moderation分别翻译成“被中介的调节”和“被调节的中介”时,我对这类既有中介变量又有调节变量模型的看法发生了重大改变。对照常见的译法,差异只在一个字“被”和“有”,毫无疑问,“被”字比“有”字表达了更具冲击力量的效果。“有中介”“有调节”,给人的感觉是稀松平常,研究者可以考察也可以不考察相应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但是,“被中介”“被调节”,给人的感觉是赫然存在,研究者需要考察相应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同时,“被中介的调节”和“被调节的中介”还含有强调发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的意思,从而,这类研究的意义也陡然上升。

以此为契机,我重新理解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特别注意到了“传递”和“限制”两个词语,感觉自己对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的认识也有了飞跃。例如,对于中介机制,我原来倾向于理解为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而对因变量发挥作用,亦即,自变量效应的发挥和显现需要中介变量,中介机制的关键是中介变量得激活、得变化,得产生作用,从而,中介变量是核心。现在,我认识到,中介变量只是传递自变量的效应,或者说,只要能传递效应即可,地位未必极为重要,不用过度看待中介变量——这极大地去除了中介变量的神秘感。

由调节变量的限制作用,我想起了双因素实验中的交互作用。在一篇文献中,研究者检验发现,两个因素的主效应均显著,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显著,用“主效应受到交互作用的限制”来描述结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限制主效应”表述交互作用,也让我对交互作用有了新的理解。因此,当我听说调节效应就是交互作用时,我马上就理解了。一个词语“限制”,把调节效应与交互作用自然地贯通起来,这是很美妙的。学习心理学的人,对交互作用非常熟悉,对调节效应的理解往往机械,尤其是当前的检验方法,至少把调节效应变得费解了。其实,从交互作用来认识调节效应,就简单、顺畅多了。

总之,学习材料的表述会影响甚至极大地影响学习过程和效果,在翻译外文资料或提出术语的时候,应当特别用心为好,否则,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负性效果。许多时候,由于一个词语,就可能让人迷惘困惑或恍然大悟。从“有中介”和“有调节”到“被中介”和“被调节”,就是如此;用“传递”和“限制”来描述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也是这样。

注释

[1] 刘东, 张震, 汪默著. 高中华译. 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 https://www.docin.com/p-1542492189.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348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