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1957年出版专著《句法结构》,是对华生行为主义的第二波冲击。人类的语言现象,实在特别和费解。虽然很难证明,但是,可以推测人类个体能够说出的句子个数是无穷的。尤其重要的是,人类个体能在小时候快速地会说母语,这是行为主义不能解释的难题。乔姆斯基对此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1928-)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10岁时,他为自己所读实验小学的校报写了一篇社论。13岁时,乔姆斯基开始独自去纽约市旅行,一方面,他去那里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另一方面,他与那里的犹太知识分子进行联系。16岁时,乔姆斯基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别于1949、1951和1955年获得该校的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期间,他跟着哈里斯(Zelling Harris)学习语言学、跟着古德曼(Nelson Goodman)和萨蒙(Nathan Salmon)学习哲学,跟着范恩(Nathan Fine)学习数学。1955年,乔姆斯基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61成为外语与语言学教授。他还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例如,牛津大学)授课和演讲。除了在学界的影响,乔姆斯基以左派激进分子和社会批评家而著称。他是直言不讳的越战反对者,持续批评媒体对美国政治的报道。他的工作主要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他的一些理论在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
乔姆斯基是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先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力图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乔姆斯基认为,应当把语言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来认识。在他的第一本著作《句法结构》(1957)中,乔姆斯基反对语言获得的传统学习理论基础。他表达的观点与行为主义把心智视为白板的观点不同,他的理论也与斯金纳的语言学习理论截然对立。他把语言视为人类以生物为基础的独特认知能力。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某些方面是一种普遍的先天能力的产物。他把这种先天能力称为“语言获得装置”,这种天生的装置能使每个正常的儿童建构系统的语法,生成短语。乔姆斯基指出,人类个体通常在4岁时就掌握了大部分基本语法规则,也就是说,人类个体获得语言技能比获得其他能力要快得多。行为主义不能解释这个事实,而他的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作为识别潜在句法关系与生俱来能力的证据,乔姆斯基引用了一个事实——儿童很容易理解由一个特定句子转换成的不同形式的句子,比如,由陈述句转换成疑问句,或者由疑问句转换成陈述名;同时,儿童也能轻易地转换自己的句子。
为了说明成人掌握语言的情况,乔姆斯基写出了一个著名的无意义句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苍白的绿色思想睡觉暴怒)。虽然这个句子没有连贯的意思,懂英文的人知道它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去掉语法和意义的潜在基础,比如改写成Ideas furiously green colorless sleep(思想暴怒绿色苍白睡觉),那么,懂英文的人会觉得它更无意义。
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也被称为生成语法理论。他认为,在各种语言里,语法规则产生了无限多样的词语顺序和句子。乔姆斯基指出,所有语言的底层逻辑或深层结构都是相同的,人类掌握这种底层逻辑或深层结构是基因决定的,是不需要学习的。人类必须学习的那些语言方面,是表面结构。
乔姆斯基的工作一直饱受争议,他重新点燃了一个古老争论——语言是否先于经验存在于头脑中。他的理论还区分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表现,其中,前者是规则和结构的知识,后者是个体在实践中如何使用语言。
几十年前,乔姆斯基的名字和理论就在教科书中出现了,而今他还健在,关于他的各种工作和传说,也依然在严肃的书籍里和虚拟的网络上不断传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72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