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翰
当默里遇上荣格 精选
2021-9-17 23:58
阅读:18811

一个人的发展,特别是学术发展,一般具有必然性,例如,接受的是什么学科专业的训练,通常就会从事什么学科专业的研究。然而,也存在例外的情况,有些人的发展,尤其是学术发展,显得颇具偶然性,例如,一次经历、一次谈话,就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学科领域或学术取向。在心理学中,默里和奥尔波特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学术转向充满传奇色彩,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示。这里,先介绍默里的情况。

默里(Henry Alexander Murray, 1893-1988)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其家境很好。小时候,他冬天在城市生活,夏天去长岛生活。默里喜欢户外的体育活动、各种动物,以及他们家后边的树林——他过得非常幸福和快乐。

默里9岁的一天,他从学校回来,发现餐厅已经变成了手术室。家人请了一位有名望的眼科医生,要给默里做手术,切除他眼窝的一些肌肉,因为这些肌肉使默里的眼睛显得有轻微的问题。

不幸的是,这位名医切除的肌肉比需要切除的多了一点儿。结果,默里的一只眼睛就向外了一点儿,他的两只眼睛不能很好地聚焦了。这使默里在运动方面不适应,更使他成了一个难治的结巴。由此,容易让人联想起阿德勒理论中的器官卑劣概念。

默里从未上过公立学校,也几乎没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学训练。他在纽约市的两所私立学校读了6年,后来去一家私立预科学校。默里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专业是历史,成绩也低于平均水平。他又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以最优的成绩毕业。后来,默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学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读书时,默里1925利用复活节的假期,去瑞士苏黎士拜访荣格(Carl Jung, 1875-1961),与荣格一起度过了3。他们在岸边散步,在湖里划船。默里自称,神奇的世界向他打开了大门,他获得了重生,他体验到了潜意识。从此,默里全力投身于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荣格不愧为精神分析的大师,他改变了默里——改变了默里的心理结构,改变了默里的学术志趣。默里遇上荣格,是默里之幸,是心理学和医学之幸。同时,默里的这段经历和结果,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埃里克森的自我身份(self identity,常被译为自我同一性)概念。

1927年,默里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员,建立了哈佛大学心理诊所。默里不仅学习荣格的著作,也学习弗洛伊德的著作。不过,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典型的弗洛伊德理论所讲的孩子,因为他很难找到自己生活中恋母情结的踪影,他的训练分析也没有发现他对父亲的任何压抑的愤恨。

面对这种情形,默里不认为精神分析理论有问题,而认为潜意识的力量太强大,运用传统的精神分析技术,可能难以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于是,默里在1935年研制了一种新的分析技术——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他认为个体的人格特点可由他/她的生活主题来反映,而主题则由个体的需要和压力构成。通过TAT,默里能够分析个体的需要和压力。从此,心理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就有了主题统觉测验这种测试工具。

默里对心理学研究最大的贡献是他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人类需要。他认为,一种需要可以由内部状态(比如,饥饿)引起,也可以由外部刺激(比如,食物)引起。需要推动个体寻求或避免特定类型的压力。运用TAT,通过深入研究,默里开列了20种人类基本需要。它们是支配需要(n Dominance、遵从需要(n Deference)、自主需要(n Autonomy攻击需要(n Aggression谦卑需要(n Abasement成就需要(n Achievement性欲需要(n Sex感觉需要(n Sentience表现需要(n Exhibition玩乐需要(n Play亲和需要(n Affiliation拒绝需要(n Rejection求助需要(n Succorance供养需要(n Nurturance避卑需要(n Infavoidance防卫需要(n Defendance抵抗需要(n Counteraction避害需要(n Harmavoidance条理需要(n Order理解需要(n Understand)。

默里用n表示需要(need),同时也自创了若干词语,例如,InfavoidanceHarmavoidance

1962年,默里从哈佛大学退休。1988年去世,享年95岁。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排行榜上,默里位居第100位。[1]

注释

[1] 美国心理学期刊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2年第2期发表一篇论文,题目是The 100 Most Eminent Psychologists of the 20th Century,对20世纪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虽然号称评出20世纪100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其实该文列出的是前99位。研究主持者指出,该评比结果将第100名空出来,以便人们把自己认为重要而被漏掉的其他著名心理学家补充进来。

致谢

本文题目由武夷山先生《当泡利遇上荣格》一文启发而来,特此感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464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