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一只可怜的青蛙 精选

已有 4601 次阅读 2021-9-12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曾经看过一篇童话,题目是《青蛙和大雁》。看过之后,我的感悟是:忍住不说,是一种境界——毕竟,在特定的情境中,尤其是被人误解、误读、误判的场景里,个体会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极力想说出真相,从而,能够忍住不说,那是需要别样的克制的。

然而,我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感悟好像哪里不对,至少显得有些世侩和俗气。为了进一步学习这篇童话,我在网上查找原文。谁知,网上有多个版本,不过,青蛙的结局大同小异,即,都是从空中掉了下来。我选了其中的一个版本:

两只大雁和一只青蛙在水平如镜的湖边同住了很久,他们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一样。

后来天旱,湖水干枯没水喝了。大雁想飞到有水的地方去,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怎么办?“大雁和青蛙商量着说。

青蛙想了想说:“用一根小绳子,你们衔着两头,我衔在当中,我们一起飞到有水的地方去。“大雁同意了。

它们在空中飞了起来。飞过几个蒙古包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人们惊讶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心想,这是我想的办法。

又飞到了有很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的人看见。人们齐声赞美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谁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青蛙更得意了,它差一点喊出来:“这是我想的办法呀!”

又往前飞到了有更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赞不绝口:“大雁带着青蛙飞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聪明。”青蛙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结果,青蛙从空中掉下来,活活地摔死了。[1]

大家都知道,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这篇童话又何至于把它的结局设定为“活活地摔死了”?是想强调说话就会“摔死”吗?作为儿童青少年阅读的材料,如此结尾,也显得血腥了。

童话中,青蛙听到人们错把它的想法归为大雁而开口。我想,如果青蛙听到人们错把大雁的想法归为自己,它也会开口的。它可能不是要争功,而是要澄清事实,要纠正错误。

显然,青蛙纠正错误的方法不妥。如果它用前面两条腿抓住小绳子,就可以安全地开口说话了。为什么要让青蛙用嘴衔住小绳子?这是作者的局限,甚至可以看作是作者设的一个局,即青蛙就不能开口,一开口必将“从空中掉下来,活活地摔死”!噫,童话中的那只青蛙多么可怜啊……

两只大雁为什么不做出解释?它们也不能开口,否则,青蛙也可能掉下来摔死。不过,一只大雁开口,另一只大雁仍然衔着小绳子,或许可以继续往前飞,同时,还能给人们解释。当然,大雁用脚抓住小绳子也可以飞的,它们可以不用嘴来衔小绳子的。

特别重要的,是地上的人们。他们为什么看到大雁带着青蛙飞行,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大雁想出来的办法?如果他们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他们没有诱导青蛙或大雁说话的评论,那么,青蛙也用不着开口解释。

现实当中,在某些领域,有的人占有他人的成果,并使他人处于青蛙的状态,憋屈而不能开口。这何其不公?而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动机是内在的、强烈的,甚至是不可遏制的。

儿童青少年读着什么样的故事成长,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不敢、不能、不想主张自己著作权的人,遑论主张他人的著作权?从这层意义上讲,《青蛙和大雁》这篇童话需要重新审视了。

无论如何,都不该设定一个对人类有益的青蛙“活活摔死”的结局。

让青蛙不再可怜吧。

注释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80403874.html?qbl=relate_question_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3924.html

上一篇:袁绍、金兀术与菩提祖师
下一篇:蓝树叶及其他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24 刘秀梅 檀成龙 李学宽 杨卫东 谷云乐 周忠浩 钟定胜 罗娜 杨正瓴 晏成和 刘钢 黄永义 周阿洋 郑永军 唐小卿 张晓良 武夷山 胡泽春 李志俊 许培扬 王平平 张鹰 马鸣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