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心理学的真实验研究 精选

已有 8138 次阅读 2021-7-11 23: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理学研究,从研究者有无实验控制的角度讲,可以分为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其中,实验研究有实验控制,相关研究无实验控制。对于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控制的程度,可分为真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其中,研究者能够全面控制的是真实验研究,研究者能够部分控制的是准实验研究。通常,真实验研究就称为实验研究,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即与准实验研究相对时,才称为真实验研究。

一、真实验的特点

在一个真实验中,研究者需要做好3类变量的工作:操纵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观测因变量。操纵自变量,就是生成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控制额外变量,就是使自变量、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量都保持恒定。观测因变量,就是测量因变量的任何变化。

对于上述3类变量的工作,控制额外变量是关键,它是科学实验的核心。在一项真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其他一切变量都是额外变量。显然,需要考虑控制的额外变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时间变量,一类是被试变量。

对于时间变量的控制来说,研究者需要使各种条件的实验在相同的时间执行,否则,由于日期不同、时刻不同,都可能产生大量的额外变量。例如,日期不同,天气条件都可能是不同的;时刻不同,个体的身心状态就可能是不同的。天气条件(晴阴、雨雪、气温、湿度,等)、身心状态(精力、情绪,等)均会影响人们的表现,成为自变量之外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对于被试变量的控制来说,研究者需要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这样做是为了排除组间的任何变异是由被试变量造成的可能性。被试变量,虽然也包括个体身心状态方面的变量,不过,一般指个体人格特质方面的变量,例如,智力、自尊、攻击性等。

在真实验中,研究者应当清楚地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一些真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阅读起来令人费解,其实就是没有介绍明白自变量和因变量。对于自变量,研究者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检核,即“实验中改变的是什么?”或者说,“假定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因变量,研究者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检核,即“对每个被试,测量了什么?”或者说,“作为自变量变化的结果,预期什么会有变化?”

二、自变量的水平

在真实验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就是自变量的水平。自变量至少要有两个水平。例如,一项考察气温影响攻击性的实验中,自变量(气温)有两个水平:21度和33度。又如,在一项考察噪音强度影响记忆成绩的实验中,自变量(噪音强度)有3个水平:无噪音、中等噪音、强噪音。自变量还可以有更多的水平。例如,在一项考察脏乱影响道德行为的实验中,自变量(垃圾数量)有6个水平:地面上有0124816袋垃圾。通常,自变量的水平取两个或3个,而非更多个——如果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些水平很难确定;如果是双因素或多因素实验,难以处理和解释对应的交互作用。

自变量通常是用一个词语来表达的,就能涵盖一个维度的不同水平。例如,上面提到的气温、噪音强度、垃圾数量。如果一项研究的自变量称为“干预”,分为“无干预”、“九美技术”、“团体辅导”,就可能误导读者,行文也会出现麻烦。特别需要提示的是,研究者需要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自变量。例如,不能说“自变量是不同的气温21度与33度”,应当说“自变量是气温,有两个水平,21度与33度”。

三、控制组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及0袋垃圾”和“无干预”的情况,它们是相应实验的控制组。如果研究者想看看一种处理是否改变了被试的行为,那么,他/她需要比较有这种处理与无这种处理条件下的行为。不少实验都包括一个控制组,用作没有处理时或者处理水平为0时的行为基线测量。关于控制组,情况也较复杂,需要提示如下3点。

其一,控制组并非总是必要的。例如,上面气温影响攻击性的实验中,如果把自变量(气温)设置为31度和38度,可以直接比较两种高温条件对攻击性的影响,就不需要设置一个21度的舒服条件进行基线测量。

其二,有时需要两个控制组。例如,在一项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的研究中,为了与黑白图案对比,研究者不仅设置一个灰色图案的控制组,而且设置一个黄蓝图案的控制组(Zarkadi & Schnall, 2013)。

其三,安慰剂组是一种特殊的控制组。在心理学研究中,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对于真实验来说,需要格外注意。一个安慰剂组与控制组是类似的,只是安慰剂组的被试要经历与其他实验组相同的程序,但是,他们接受的处理水平是中性的,即认为不会引起因变量有差异性变化的。对于临床心理学实验,设置安慰剂组是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Zarkadi, T., & Schnall, S. (2013). “Black and white” thinking: Visual contrast polarizes moral judg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9355-35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95070.html

上一篇:天热脾气躁:实验为何更重要?
下一篇:简单实验设计之一:独立样本设计
收藏 IP: 220.173.127.*| 热度|

10 张晓良 郑永军 黄永义 陆仲绩 杨正瓴 许培扬 孙颉 杜占池 宁利中 李东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