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多才多艺的父亲(编织篇)

已有 3660 次阅读 2007-6-18 10:00 |个人分类:科苑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曾经写过散文《一双手》,2001年发表于《军营文化天地》,写了父亲双手的100多个动作,可以说是《多才多艺的父亲》的代序。

参加“革命工作”之前,我一直在乡村居住,那里有许多编织的材料。比如,最常见的柳树枝条、紫穗槐、杨树枝条等。我家的菜篮子、筐子、篓子,都是父亲编织的。

经常看见父亲编织、偶尔也搭一下手。耳濡目染,就学会了。从选材、加工到编织成品的全过程,都知道。现在,如有余暇,我也可操起编织“旧业”。

父亲的双手经常被植物粘乎乎的汁液染绿,身上总是弥漫着绿色植物的芬芳和汗水的气味。这种复合的气味,真令人留恋。它们似乎跨越了30多年的时空,从陋巷草堂飘飞过来,直接飘入我的鼻孔。

荆条或者其他枝条,看似柔软,可是也有锋利的倒刺、缺口,它们前赴后继地滑过父亲的手指。父亲的手在编织过程中经常与这些“刀口”密切接触,经常受伤,是编织过程中难免的。

战争年代,父亲用稻草编织过许多草鞋。他对当年的草鞋价格了如执掌,他看到的草鞋比较多,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经穿。父亲的编织讲究使用,从来不玩花样,不出售,但赠送。这可能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最耽误事了。

若干年后,父亲的手苍老了,无力再进行编织了,当年的编织品无法找寻了。但是,我的记忆仓库中保留了许多画面。比如,父亲蹲在地上为一只荆篮打底儿的情景。父亲用左脚踩住他们,右脚踩在院落的泥土上。荆篮底儿磨起了新鲜的浮土,父亲被呛得连续咳嗽,好象刚吸过旱烟黄金叶那样舒服。父亲用左手按紧了颇有弹力的紫荆条,右手轻轻缕顺荆条,像织布一样,让荆条在荆条之间穿梭、编织。

打底儿之后,那些纵向的荆条需要“站立”起来,可是他们比较懒惰,惯性大。这就需要绳子了。父亲用绳子把它们挨个儿拢起来,柔和地用力,它们不情愿地弯曲了、站起了。

剩下的活,我就可以做了,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一根接一根地续荆条,并且时不时地用木棒子打击它们,让它们沉下去,别太浮躁、轻漂。它们被严密地组织起来,成为不可分裂的整体。

收口和添加把手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收口处,可能是体现父亲乡村美学趣味的地方。那些自然的花纹、那些不经意间的装饰、那些流畅的弯曲和回环,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某日,我回归故里,在集贸市场上得到一件菜篮子,是用包装带编就的。篮子比较漂亮,用了多种颜色的材料。这种菜篮子具备收藏价值,虽然原材料价格低廉,但是美观、大方、坚固、耐用,与父亲当年的编制品有相似之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3421.html

上一篇:儿子已任小秘书
下一篇:致小母土老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