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登山队
籍利平
上
昨天上午,九点到十点,我在香炉峰逗留了一个钟头。
六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坐公交、倒地铁10号线、倒西郊线。九点之后,香炉峰(海拔575米)石刻前,拍照的人已经开始排小队了。空气质量一般、风力不小。拍不出特别清晰的风景照。
进入香山公园时,游人还很稀少。下山的时候,游客明显多了起来。
独自登山,机会并不多。有随机的,也有按计划进行的。这要看季节、天气和心境。凤凰岭、(海淀、昌平、门头沟)三区交界的阳台山,我都是夏季去的。体力,在去登山的路上已经消耗了一些。几年以前,体力要好多了,也没有觉得太累。
中
大前年,我曾经重返一个峡谷,那是我所在的“队伍”驻扎过两年的地方。隔河相望的白桦林,是我期盼再次走进的地方。我还想看到的是秋季迁徙的庞大候鸟群。去的时机不恰当,没有见到昔日的鸟群。只有一只苍鹰,在峡谷的天空中盘旋了足有半个小时,不知道它在寻找什么。我坐在桦树脚底的草地上,仰望苍鹰,仰望飘飞的白云。白云是连绵不断的,一如我的思绪。在湛蓝的天穹下,白云们可以被想象为鸟群。它们和苍鹰一样,也是静默的、不会吐露一点心声。
我沿着那条熟悉的河流,下行了一段时间,路过一个村庄。恶犬的狂吠,消减了我的兴致。踩着河畔的马兰草,劈开半人高的荆棘,我逆流而上,重返白桦林。又拍摄了一些云、一些山坡、一些羊群、一些杉树、一些枸杞模样的植物。预约的司机,提前到了二十多分钟。约定的是在峡谷的入口汇合,他把车开进来了,还打来了电话。这次登山活动,就这样提前结束了。
第二天,我又选择了市郊一座不高的山。山在一个西部诗人的故乡。我读过他的诗集和传记,还听过写传记人讲写作、讲诗人的轶事。诗人的纪念馆没有开放,街道也被挖开了,是要大修的模样。那座山,姑且叫它“北斗峰”吧。它或许是日月山的一部分,我没有仔细考证。爬到半山腰的时候,追上来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本地人。他们友好地介绍了一些情况。
第三天,我计划攀登的是 “北山”。绕了很远的路,结果爬到了“东山”。这次乌龙,让我长期的愿望落空,却有意外的收获。“北山”,就在火车站附近,路过了十几次,早就想上去看看。山脚有一条横穿都市的河(我曾经逆流而上的河流,是它的上游支流)。靠近火车站的地方,都被栏杆或者建筑物围了起来,无法直接登山,只好绕路。路绕多了,就登上了另一个山头,预定的考察项目没有完成,留作下次的登山主题吧。
往返四千公里的长征,不太圆满地结束了。
下
二十多年前,我在亚热带某地暂居过一个来月。众人皆睡而我独醒的秋日,早晨,我在稻田边上散步。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山包,就登了上去。山包,不会比香炉峰高。周围,群山起伏、连绵,视线并不十分开阔,我仍然上去看了看。
在那座山丘上,我偶然地看到了日出。
从此之后,我多次在早晨登上那座山丘,观赏了多次日出。
直到奉命离开,去其他的作业点。
在稻田旁边的水井旁边,遇见一个打水的。我打听山村的名字,农人说了两个字“丽仙”。
我翻看了某省地图册,在县城附近反复扫描,却没有找到这两个字(包括他们的谐音)。
下一次,一个人、没有旗帜的登山队,会在哪座小山之巅出现?
这是一个未知数。
(2020-05-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