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
2023-1-29 15:55
阅读:2837

      最近遇到几位年轻同事吐槽,苦恼于尚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学习效果差,写作业磨磨蹭蹭。在陪伴孩子写作业过程中,总是无名之火心头窜,打不得骂不得,恨不得自己替他学,替他写。不明白为何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一定要拖拖拉拉写上三四个小时。不谈学习家里一片歌舞升平,孩子是完美可爱的好孩子,一谈学习只剩下“头大、上火、郁闷”。

    回想起我家良仔的小学和初中时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偏科,特别热爱数学,喜欢逻辑思维;不喜欢语文和英语,不喜欢照本宣科,特别不喜欢抄写字词、抄写英语单词这样的作业,导致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对他有截然相反的评价,我也是时而欢喜,带点小傲骄;时而怒吼,好像世界末日来临。

    就这样磕磕绊绊、喜怒哀乐相形相随。一直到了高中的下半程,就在我们为即将来临的高考忧心忡忡的时候,他却突然开窍逆转,奋起直追,不但继续保持优势学科的领先战绩,而且把最不喜欢的英语从零开始追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不及格的极低分数不可思议地步步提升,顺利通过了雅思考试,拿到了两所世界名校offer。在读完本科后又乘胜追击,进入了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还不错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回国,在工作一年后,又顺利拿到了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博士入学通行证。

    今天回头看,在孩子的教育上,感觉走了很多弯路,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更好地发挥孩子的优势和特长,过分地为孩子的落后焦虑,语言暴力、强迫、指责时而有之。现在想想,非常懊悔,如果能够重来一遍的话,一定会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一定会有一个更加快乐的童年和少年阶段吧,可惜生活中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吃。

    后来,我在职读了教育学硕士,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阅读了洛克、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著作,也阅读了陶行知、窦桂梅、朱永新、陈桂生、郑金渊、刘铁芳、吴非、高万祥等国内一批教育家和实践者的著作,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再后来,遇到有同样问题的年轻妈妈,感同身受,总会和她们多唠两句,通常会为她们推荐一些我个人读后有触动的书。在这些书单中,我特别推荐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这两本书字里行间透出款款深情,内容温馨又从容,淡定又深邃,美丽又忧伤,是对付焦虑、急躁的“良药”,强烈建议年轻的妈妈们好好阅读。

    今天我想谈的是一本另一种风格的书,黄静洁的《学习的格局》,这是一本方法书,以前不会去认真阅读此类书籍,但是自从回归到专业岗位后,特别是这几年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发现方法学其实很重要,方法、工具、效率都很重要,看过和没看,收获的确不一样。

    这本书有系统的学习理论,有梳理好的学习方法,配有来自亲身实践的案例故事,每章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小结。“孩子写作业磨蹭、上课不专注、成绩下滑、严重偏科”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问题,建议可以找来此书认真读一读,作为案头书经常复习一下也极有必要。

    书中还配有一本30页的“65个学业提升小技巧”的小册子,是本书的精华,在我读《学习的格局》一书的同时,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今年已经八十岁的老母亲拿着放大镜,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把这本小册子读完了,然后对我说:“小书不大,说的事儿不少,说的还挺有道理”。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它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启发孩子兴趣,如何培养优等生,而且对我们成年人自己的学习也有很多的启发。

    比如,埃德金 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就颠覆了我对学习的固有认知,传统的“听讲”和“阅读”所带来的“知识留存率”仅仅只有5%和10%,而“教授给他人”却有90%,以前我比较认可的视听和演示,也属于被动学习方式,知识留存率也非常低,这些知识在我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和改进,多采取体验式学习和行动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链接

【来读书】你的孩子写作业磨叽吗?对付“神兽”的绝招来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20440-137398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