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介绍国际中国哲学会系列国际哲学大会

已有 3219 次阅读 2018-12-31 23:37 |个人分类:非经典逻辑与中国传统逻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际中国哲学会

我准备出席2019年7月2-5日在瑞士召开的国际中国哲学会第二十一届国际大会,就其中的“21世纪的关怀:中国哲学与人工智能”分项议题宣读论文:

Machine Intelligence, Judgmen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Logic - « White Horse vs Horse » and « P vs NP »。

国际中国哲学会是世界哲学会的集体成员之一,其成立之目的乃在连结学术界与非学术界中所有从事中国哲学之研究和有志于推动中国哲学研究之人士。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在海外召开两届会议之后,就回到中国哲学的母地大陆或台湾,到2019年已是二十一届了。这里介绍第二十一届国际哲学大会及简介前几届会议:

一,国际中国哲学会第二十一届国际哲学大会:2019年

会议主题:实在,论证,说服:中国哲学中的形上探讨与知识论的参与

地点:瑞士波恩大学

中国哲学对知识论辩的关注可溯及先秦时代,庄子与惠施对知鱼之乐的辩论即是实例。他们两人的争辩涉及人们所知与所不知的领域。当我们谈论知识,必然涉及所知的对象—不管是庄惠辩论之中的鱼之乐,先秦诸哲所关注的王者之德,礼法之规范性,行为之准则,是非判断的基础,通一万物的道及理,还是种种人类系统性的知识,如历史、宇宙论、医药、数学等等。知识论与所知的领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中国的实在论与知识论至目前为止还未受到足够的哲学肯定与研析。种种中国知识论上的问题—比如知识的内容与可能性,【知识】的概念分析,知识在不同概念架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怀疑论者对知识的挑战—都尚未受到哲学家的足够关注。本次ISCP国际哲学大会意图弥补这项缺失。本次大会的议题检视中国哲学中的知识概念,包括所知的对象,知识在概念架构中的角色,以及种种挑战知识可能的怀疑论立场。怀疑论为区分有效论证与纯粹修辞提供了探讨空间。同时需要专注的是中国思想史上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如数学,医学,宇宙论,自然科学等等),不仅在中国传承中地位重要,而且非常具有哲学性。本次ISCP国际哲学大会希望能能到众多学者的支持,藉由对这些重点哲学问题的探讨,推动中国哲学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蓬勃发展。

建议分项议题:

【实在】

阴阳, 五行, 易经

中国宇宙论

中国有无之辩

终极实在的探讨:道, 理, 太极, 一与万殊

中国哲学人类学:人与自然

中国心灵哲学:人性, 人心, 情欲

【知识】

中国哲学的知识, 知觉, 经验论

中国哲学中对知识的思考与验证

中国哲学中的真理论

中国哲学中对怀疑论的关注

知识与德性

知识, 技能, 与价值

道德知识的可能性

16-18世纪中国学术对西方科学的吸收与反应

20世纪中国学术的现代化与西学化

21世纪的关怀:中国哲学与人工智能

【论证与说服】

论证与知识

对中国哲学文献中的特别论证的分析

说服与治疗

说服与知识

说服与权力

修辞学:政治, 伦理, 宗教, 法律, 美学

墨辩

名家理论

道家论证法

佛家辩证法

二,简介前几届会议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二十届国际哲学大会:2017年

会议主题: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中国哲学

地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九届国际哲学大会:2015年7月21–24日

会议主题:在当代世界中的中国哲学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八届国际哲学大会:2013年

会议主题:中国哲学与生命的学问

地点:美国SUNY Buffalo大学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哲学大会:2011年

会议主题:文化跨界與哲學論述----回顧與展望

地点:法国EHESS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六届国际哲学大会:2009年

会议主题:迎向世界的哲學對話與文化交談

地点:台灣輔仁大學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五届国际哲学大会:2009年

会议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

地点:武漢大學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2005年

会议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人类发展

地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国际中国哲学会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2003年

会议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与人类意识资源

地点:瑞典的维斯特拉斯市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22490-1154657.html

上一篇:参观“航海博物馆”-“大航海时代”弄潮儿葡萄牙
下一篇:当代智者-莫里斯·阿莱(Maurice Allais)
收藏 IP: 82.246.87.*| 热度|

2 魏焱明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