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传统建筑为何不用石材建造,而用土木的问题,专家认为,传统文化自古提倡“卑宫室”,古人认为建筑(包括宫殿类最高等级的建筑)只是一种实用性的东西,是形而下之“器”,并不要求建筑实体永久长存,能满足合理而适度的需要即可,不必用石材。
——————
另外有个缘由,或影响古人使用石材。
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有生命。常以拟人的方法看待万物。
《博物志》(晋·张华):“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
《别录》(西汉·刘向):“凿山钻石则地痛,蚤蝨众多则地痒”。认为大地是一有机体,与高级生灵一样,具有痛痒的知觉。
按古人的观念,大自然(地球)就像个人体,泥土与草木相当于人体的皮肉毛发,损之是能够恢复的。山石与川流则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和血脉,不会再生,是不容损毁的。
《太平经》(东汉·于吉):今天不恶人有庐室也,乃恶人穿凿地太深,皆为创伤。或得地骨,或得地血者。泉是地之血也,石为地之骨也。地是人之母,亡凿其母,母既愁苦,所以人固多病不寿也。凡凿地动土,入地不过三尺为法。一尺者阳所照,气属天也;二尺者物所生,气属中和也;三尺者及地身,气属阴。过此而下者,伤地形,皆为凶也。
“地是人之母”,凿地动土不可深,深了就凿伤“人之母”,就会多病短寿。
例如《史记·蒙恬列传》:“(蒙恬临死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修万里长城,免不了凿石动土,破坏地脉,地脉与人命运之盛衰通连一体、息息相关,断绝地脉乃是不祥之事,是该死的。
《国语·吴语》(左丘明):“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建“石郭(椁)”成为楚灵王“不君”的罪名。
《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闻知桓司马(桓魋)花几年时间为自己制造石椁,孔子非常气愤,批评其太侈靡,甚至诅咒桓司马,死了,还不如快点烂掉为好。谦谦如孔夫子,发出如此诅咒,可见造石椁之事在古人心目中该是多么恶劣。
——————————
按我国古代皇帝,比如秦始皇的权威,想要开山凿石建个石头的陵寝,应该没有问题。但石材用的却很少,反而用大量的土“封土”成山,土山上植树。
土木是大地的皮肉毛发,可再生、能恢复。开山凿石会使大地伤筋动骨,“地是人之母,亡凿其母”,其罪大焉,还会反噬人类自身,从而不为人们认可,帝王也不例外。
古人有了这种观念,传统建筑建造中就会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石材。这一点,或许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不用石材建造的原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南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5061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