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屏
装配式绘画(读书小记2)
2024-5-25 23:48
阅读:916

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自古头脑里就有一种现代工业生产组织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自远古就发明了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零件可以大量预制,并且能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在一起,从而用有限的常备构件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

更让外国人惊讶的是,中国人可以将这种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用于各个方面,比如艺术创作。

传统绘画竹子画法为例,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芥子园画谱》中,将竹子分解为杆、节、叶、根几部分,共17范图,学员分别临摹各部分范图,熟练掌握竹子各个分解部分的画法,学会后随意拼装成画。

(摘录几幅范图)

 

 

外国人假设,若100人学画竹,学会分解的范图,要他们各画一子画。画成的100幅竹子看似各不相同,实则部件相同,仅组合方式不同。是工业品生产中装配式模式。

现代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与外国人对“艺术”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故而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是否属于艺术有些看法。

“艺术”(art)一词来自西方,西方人也就掌握着“艺术”解释的话语权。

现在被称为“艺术”的陶瓷、绘画、书法等等,在我延绵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了那时西方近现代“艺术”(art)概念尚未产生呢

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也传承数千年了,从模仿记忆开始,融会贯通,而后创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此理。

谁规定的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只能用于工业生产?一种“艺术”形式能延绵数千年不衰,符不符合现今的“艺术”定义都正常。

不过外国人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例如我国一些传统“艺术”的独特性、创新性不够。借镜观形,从别人的视角找出自己看不到的短处,才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

——————————————————————————————

参考:《万物》雷德侯

(图片取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南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3561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