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撕裂月球表面: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一、月球现3200多条裂缝地球正撕裂月球表面
不只月球引力影响地球,科学家借由月球表面数千的裂缝推断,地球引力似乎正对月球表面造成严重影响
参考消息网2015年9月22日报道地球海洋潮汐涨落与月球引力影响密切相关,但近日一项研究显示,地球使月球保持在轨道上运行的引力,似乎对月球的影响程度更大,它逐渐撕裂月球表面,目前已形成数千裂缝。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22日报道,NASA分析月球表面多达3200条的裂缝,发现这是地球引力所导致。资深科学家华特斯(Thomas Watters)表示,月球表面裂缝成形方向一致,这表示某种特定力量在影响,意图干扰裂缝方向。
而分析各种因素可推断,影响月球表面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引力,而这与月球作用于地球的潮汐力相同。
报道称,随着月球内核冷却、积体萎缩,其表面固态外壳出现弯曲及爆裂,这产生了推力裂缝模式,而非特定的方向模式。然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取得月球表面约75%高清图像后,发现裂缝朝向有规律性,意味受到特定外力影响形成,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便是最佳解答。
http://news.sohu.com/20150923/n421875817.shtml
二、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我们在2004年的研究表明,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天文资料表明,2000年6月到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40厘米,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13厘米。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加强了强潮汐对地震火山活动的激发作用。
据科学时报 2002年9月6日2版报道, 2000年6~8月, 历史上记录到最活跃的密集地震袭击日本Izu半岛南部60公里的区域, 其中7000次震级大于或等于3, 5次大于或等于6. 该密集地震伴随着Miyake火山的几次蒸气和碎石喷发.
自1996年以来, 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 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 KSP). 2000年6月26日, 东京以南约150km的Miyake岛发生群震. 6月27日,又开始火山活动. 地震活动见文献[1].
图1所示. 可以看出, 7 月和8月的地震活动较多. 在此之后, “基石”网络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 地震活动于2000年9月基本停止. 2000年6月26日至9月15日期间, 馆山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2.5厘米/月, 三浦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1.5厘米/月, 这与过去3年的平均运动速率(1.4厘米/月和1.3厘米/月)相比是相当大的. 吉野泰造等人把这个现象解释为伊豆岛的岩脉侵入. 估计模型计算得到的岩脉参数是: 长20km, 深3 ~ 15km, 张开5m. 根据该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位移场, 馆山和三浦站的位移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1].
我们在文献[2]和[3]中对强潮汐已下了定义. 通过2000年强潮汐天文条件与日本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对比, 我们发现在月平均尺度上, 强潮汐天文条件与地震火山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1). 其原因在于当月内的潮汐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大, 最大的潮汐差引起地壳强烈震动,强烈震动贯穿最大潮差的始终.由表1可以看到, 最强潮汐在7月2日和30日, 但在图1中这两天只是两个地震高峰的起始点, 月球远地点的潮汐最小值却对应地震最高峰. 这是特殊天象组合期本身意义不大的原因, 也是最大潮汐差起作用的证据.
表. 1 2000年强潮汐天文条件及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
Table 1.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 in 2000 and activities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at Miyakejima
近 地 点 时 间 日 食 月 食 潮 汐 极端事件 年 月 日 时 农历日 月 日 月 日 弱R 强Q |
2000 4 9 6.1 5 R La Nina事件末期 2000 5 6 17.2 3 Q 强潮汐天文条件初期 2000 6 3 21.4 2 QQ 6月26日Miyake岛发生群震 6月27日Miyake岛发生火山活动 2000 7 2 6.3 1 07-01 07-16 Q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7 30 15.7 29* 07-31 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8 27 21.9 28* Q 8月△LOD极小值,地震活动较强时期 2000 9 24 16.4 27 R 9月Miyake岛地震活动基本停止 |
注:29*和28*表示当月没有30.
图1 2000年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
三、2015年为什么强震多发?
图2 是根据张家诚等人的公元前42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14]。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应该说明的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发生9.5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8.5级地震的30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59-1960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7]。
图2 1896-1978年8级以上地震分布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我们预测在此期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事实上,2015年已经发生8级以上地震3次,超过常年平均值的一倍,余下的时间仍有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表2 2015年8级以上地震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8.2 2015-09-1706:54:31 -31.6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8.0 2015-05-3019:23:02 27.9 140.5 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8.1 2015-04-2514:11:26 28.2 84.7 20 尼泊尔
http://www.ceic.ac.cn/speedsearch?time=6&&page=24
参考文献
1. 吉野泰造, 国森裕生,胜尾双叶,等.2000年夏季用”基石”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45(增刊): 151-156
2. 杨学祥, 陈震,乔淇源. 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西北地震学报,2002,24(2):190-192.
3.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5. 杨冬红, 杨学祥,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6. 杨学祥, 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7.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9. 曾佐勋,刘根深,李献瑞,贺赤诚,杨学祥,杨冬红。鲁甸地震(Ms6.5)临震预测、中期预测及中地壳流变结构。地球科学。2014,39(12):1751-176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92276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