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快讯:12月6日2时44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岸近海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关注
新华社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6日2时44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岸近海(北纬40.40度,西经125.0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警告】美国加州,大地震就在今年?温哥华也该准备了!
摘 要
加州今年可能发生规模6级以上大地震。
最近全球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地震,地球大陆板块进入了活跃期,而时常小摇不断的加州,也被专家们「盯」上了。
根据追踪北美洲圣安德列斯断层的新研究,位在加州中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帕克菲尔德段(Parkfield section)约每22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科学家推测加州今年可能发生规模6级以上大地震。
圣安德列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贯穿美国加州,一路绵延约800英里,1934年发生规模6.5级地震、1966年发生规模6级地震、1983年发生规模6.7级地震,最近一次的地震为2004年的规模6级地震。
研究主要作者、意大利国家地理与火山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马拉格尼尼(Luca Malagnini)指出,加州的帕克菲尔德(Parkfield)位置恰好处于过渡地带,此地以南的断层带被锁定,即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在断层线的两旁不会交错移动,但是此地以北的板块每年会以3.6公分的速度移动。
虽然地震确切发生日期无法预测,但马拉格尼尼说明,有迹象表明帕克菲尔德已进入地震休眠期的最后阶段,相信今年会发生大地震。
他的研究着眼于地震波衰减,当波穿越岩石时会自然地损失能量,在断层带上即便没有发生地震,也会有小波,科学家观测的就是这些波。
透过分析2004年地震前数周的数据,科学家们发现,当地震波穿越地壳,该地区的地震波有出现类似模式,而现在这个类似的情况正在发生,不过下一次地震震央可能出现在不同位置。
这份研究3月22日刊登在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期刊。
事实上加州早晚要地震的消息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几乎科学家们每年都在预测,从历史上来看,加州每150年就会发生一次7.8级地震。
如果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会出现什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乔纳森-斯图尔特(Jonathan Stewart)告诉媒体,如果「大地震」真的来临,圣安地列斯断裂带最靠近洛杉矶的地段发生断裂所产生的震动只需几十秒就会传到我们的市区,可能会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和数千人死亡。
据加利福尼亚地震局称,这场自然灾害将对以尤里卡附近为起点、以棕榈泉下方为终点的断层线方圆 100 英里内造成破坏,导致至少 1800 人死亡,数百万栋房屋倒塌,损失超过 2900 亿美元。
研究人员认为,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每22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但大约每隔 150 年就会断裂一次。
虽然 7.8 级地震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斯图尔特说,圣安德烈斯山脉较小的部分最近也发生过断裂,包括 1906 年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次地震和 1857 年的特洪堡地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下一次袭击洛杉矶的大地震将可能引发 1600 起火灾,750 人被困在建筑物内,搜救工作需要两周半的时间。
根据混凝土联盟(Concrete Coalition)的数据,截至 2011 年,加州 23 个地震多发区中约有 16,000 至 17,000 座混凝土建筑可能在下一次大地震来临时倒塌。
这些地区包括旧金山(3200 栋)、奥克兰(1300 栋)和圣何塞(363 栋)。
加州上一次 7.8 级地震发生在 1906 年的旧金山,造成 3000 人死亡和 5.24 亿美元的财产损失,2024 年的损失将达到 1170 亿美元。
1857 年,洛杉矶郊区也曾发生过一次 7.9 级地震,但幸运的是,由于当时该地区人口稀少,只有两人遇难。这次地震被称为「特洪堡大地震」,是美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二大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远达 220 多英里外的圣克鲁斯。
根据《洛杉矶年鉴》(Los Angeles Almanac)的数据,截至 2022 年,洛杉矶地区居住着 970 万人,如果今天发生同样震级的地震,将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并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圣安地列斯最南端地区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超过 6.7 级断裂的可能性为 60%。这将影响海湾地区的海沃德断层和加州南部的新港英格伍德断层。
加州能源署发言人说:「加州人都知道,破坏性地震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会沿着州内任何数量的断层发生。」
但我们也知道现在有一些工具──如应急准备计划、保险和房屋改造等工具──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地震发源地的不同,低于七级的地震会影响到距离主要地点 12 到 19 英里的居民,重创洛杉矶和旧金山等主要城市地区。
但是,超过 7.5 级的地震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影响到 220 英里以外的城镇,以每秒两英里的速度摧毁洛杉矶、圣伯纳迪诺、圣何塞和其他主要地区。
据斯图尔特称,「大地震」将对周围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影响,将建筑物和房屋夷为平地,并破坏供水和供电线路──使成千上万的人陷入黑暗之中。
斯图尔特说:「如果圣安德烈斯断裂,将导致脆弱建筑倒塌,关键服务(包括)供水、手机和交通系统严重中断」。
他补充说:「尽管地震可能发生在旧金山或圣何塞附近,但它对整个州的影响要大得多。」
例如,圣安德烈斯断裂切断了南加州的供水线路,将影响整个地区的供水。
2000 年之前建造的房屋更容易受到强震的影响,因为这些房屋在建造时使用了支撑底层的薄弱支柱,而居住区通常位于车库上方。
这类房屋被称为软层房屋,因为车库门是一个又瘦又薄的支撑系统,当地震摇晃房屋结构时,它可能会弯曲或断裂。
日美大震进行时:最大可能发生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
日美大震进行时:最大可能发生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最近,美国和日本相继出现地震异常,显示大震即将爆发。根据特大地震的拉马德雷55年周期和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美日特大地震将发生在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32-203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叠加时期。日美大震已经进入进行时态。
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4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月亮赤纬角 |
1895-1897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
1904-1906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
1913-1915 | 未发生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22-1924 | 发生2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
1931-1932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大值 |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
1940-1942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50-1952 | 发生2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最大值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
1959-1960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最小值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
1968-1970 | 未发生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77-1979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86-1988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大值 | ||
1995-1997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2005-2007 | 发生3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 ?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学祥, 陈震, 刘淑琴等.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地学前缘,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冬红, 杨学祥.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10.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1999,45(增刊):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J].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13.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J]。西北地震学报,1999,21(1):44~47。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17(2):53-58。
1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5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21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558.html
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6318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