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疫情正席卷欧洲:2023-2025年可能结束 2030年可能卷土重来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7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是长期存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大可能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对于变异株产生的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影响,将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内容。
https://news.sina.com.cn/o/2022-07-21/doc-imizirav4797190.shtml
随着欧洲各国放松社会限制措施以及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亚型BA.4和BA.5扩散影响,欧洲近期新冠感染人数迅速增加。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欧洲已处在新一轮疫情中。
瑞典电视台20日援引欧洲疾控中心高级专家阿戈丽察·巴卡的话说,未来几周住院人数和死亡率将继续上升。新一轮新冠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4和BA.5引发,其感染者目前占欧洲新增病例的80%。
巴卡表示,为了减少病毒传播,欧洲可能不得不重新引入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戴口罩以及限制大型集会人数等防疫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9日发表声明说,在过去6周中,欧洲地区的新冠病例增加了两倍,仅上周就报告了近300万例新病例,占全球所有新病例的近一半。尽管同一时期因新冠导致的住院率翻了一番,但重症监护病房的入院率迄今为止仍然相对较低。然而,随着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继续上升,欧洲每周仍有近3000人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
https://news.sina.com.cn/o/2022-07-21/doc-imizirav4776144.shtml
新冠疫情持续多久?下一次太阳黑子峰年:2023年还是2025年?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9日和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2009年甲型流感暴发和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预计2030年可能有新疫情爆发
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2019年为太阳黑子谷值,根据太阳黑子11年周期,2030年是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值。2009年发生甲型流感,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预计2030年可能有新疫情爆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811.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6645.html
相关报道
||
2021-02-22 22:23:18 来源: 探索日记
把明朝搞灭亡的天灾可能又要来了,2021地球或将进入极限模式?
不久前,世卫组织专家已经结束了对中国武汉的调查,他们同中国科学家一样,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病毒“绝不可能由实验室泄露造成”,而是从2019年开始在世界多地多点位爆发,武汉并不是新冠病毒最早发生地。这一结论,其实强调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新冠病毒起源于大自然,很可能是地球气候急变所引发的灾难性事件!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2019年都发生了什么?澳洲大火、非洲蝗灾、北极僵尸野火、以及年末的新冠病毒疫情。这些事放到一起来想,我们会发现,地球似乎正在进入某种极限模式。
那么,这一切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的病毒蔓延,跟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巨变脱不了干系,那地球的气候又是由谁决定的?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啥是气候?气候其实是大气环流造成的风霜雨雪、冷暖交替,说穿了,气候就是大气的热运动现象。那么大气的热量是谁给的?毫无疑问,是太阳!
因此,地球乱象丛生之时,我们就先得看太阳怎么了!
那么,最近这几年,太阳到底怎么了?
早在2015年,英国科学家就曾经发出警告,他们宣称,英国科学家们经过严密的计算推演以及古今有关太阳变化资料的收集,使他们有理由断定在2021年至2050年这30年间,太阳可能会再次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即新的小冰河期。进入这一时期,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这将有利于地球上的细菌或病毒的滋生和蔓延。此后《Space Weather》(《空间天气》)杂志刊文称,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近万年来极其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
目前正是太阳活动低谷
而中外天文学家一致认同,从2018年至今,天文学家一直没有观测到太阳上的黑子活动,我们的太阳正变得出奇地安静。这意味着太阳已经进入了太阳活动的极小年阶段。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我们的太阳正在迈入一次罕见的"超级安静模式"。NASA也在2019年发出警告,称地球漫长的寒冷“冬季”即将到来,“小冰期”将带来创纪录的低温,这意味着一个“迷你冰川期”可能从2019起已经开始酝酿并将在此后逐渐增加其影响,直到2050年代才有望结束。
科学家们认为,太阳系,99.86%的质量集中在太阳身上,整个太阳系的命运说穿了,就掌握在太阳的手上,甚至就连地球上文明的兴衰、朝代的更替,都逃不脱太阳活动周期的主导。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河期”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全球气温下降,严重时,亚热带地区的天空中,正在空中飞翔的飞鸟,都会突然被冻死,一头栽下来。那时候,英国泰晤士河整体结冰,整个冬天人们都可以在上面赶车走马,熙来人往。
在这次冰河期中,中国正处在明朝末年。由于气候突变,气温普遍偏低,甚至还出现过六月下雪的情况,从而造成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于是大饥荒迅速在全国蔓延。以食为天的饥民纷纷揭竿而起,一场场动摇明朝根基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当时极寒的天气同样在满州出现,迫使满州人不得不南下征伐,既为开疆拓土也为抢夺食物和生存权。就这样,太阳黑子活动减少所引发的气候巨变,最终成为促使明朝政治发生巨变、直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家称,一旦太阳处在极小年时,太阳辐射将会减弱,地球气温、磁场和大气运动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故,从而引发地球整个原有生态的大变动。
近日的美国发生的暴风雪、几内亚死灰复燃的埃博拉病毒等等,在时间上都与这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相吻合。这不禁令人想到,从2019年开始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渐次流行的新冠病毒疫情,是不是也和这次太阳极小年有关呢?
太阳活跃期,太阳辐射强烈,可以杀灭漂浮于平流层的病毒与细菌;而在太阳极小年时,辐射减弱、气候紊乱、环境改变,从而会诱发病毒滋生,并难于杀灭。尤其是地磁减弱时宇宙射线便容易到达地球表面,导致病毒基因突变,从而造成大规模疫情的发生。
但这些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接下来的从2021年开始到2050年,这30年时间,像明朝末年那样的“太阳极小年”和“小冰河期”会否再度出现,目前在科学界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与此有关的异常现象和变故,似乎正在日益增多,各种极端天气、极端气候正变得日益频发。或许从今而后,地球将会进入一段极限模式,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
因此,只有当我们自觉地认识到地球变化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正确地为现在和未来决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正所谓世界正在变糟,人类需要遵循天道,这一点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要!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ELQNB90512Q5FP.html
|||
太阳休眠能给地球带来什么:小冰期还是病毒多发?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地球表面的温度受来自太阳光的照射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地球将是一个冰冻星球,表面温度会降到零下200多摄氏度,但是从地球上生命演变历史来看,地球上的气温一直比较平稳,没有特别大的浮动,所以才会在几十亿年的时间中一直有生命演变发展。
但是太阳的物质活动现象也会有高低起伏,所以活跃期光辐射最强,低谷期光辐射就弱,太阳表面太阳黑子增多的时候,预示着太阳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太阳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时候,则意味着其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因此太阳表面没有太阳黑子长达280多天,会被天文学家们认为太阳的光辐射将减弱,有可能使得我们地球进入一个小冰河期。
不过288天的太阳无黑子的记录还是太短了,不足以降低地球的温度带来冰河期,而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天文学家的判断,太阳很可能即将进入第25个周期,这样的话地球就不会进入小冰河期,因为太阳的物质活动将开始变强,活跃度的增高也意味着光辐射的增强,使得地球温度维持正常状态。
如今的太阳活动期预计会在2020年结束,时间距离越近,这种无活动的时间就会持续越长,上一次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蒙德极小期,当然这是在很早以前,不过那次的时间却是持续了70年,而那段时间小冰河时期正好出现,很多人都认为这很可能是太阳低活动造成的,不过目前依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看法,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有待考证!
太空总署(NASA)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白太阳),这已经是今年的第4次了,因此科学界担忧,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届时恐导致地球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提前于2019年底前就会发生。
根据记录,最长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的地球迈入了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间),全球当时的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的冬季,甚至连伦敦泰晤士河也结冰了,以致开始有在结冻河面上,举办“冰雪节”博览会的传统。
于去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萨柯华(ValentinaZharkova)在国际天文学会上,就曾经提出警告称,经严密的数学演算及资料收集,在2020年至2050年间,太阳会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届时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致使地球大气的温度会下降,因而再次进入“小冰河期”。尤其是2030年代,太阳的表面活动将会减少了60%,此种情形跟“蒙德极小期”差不多。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帕波瓦(HelenPopova)亦认为,于2020年左右,地球就会再次进入“小冰河期”,而在2030年左右,低温会达到巅峰。太阳的表面活动至第25活动周期时,就会变得更弱,一直至第27活动周期,期间约30年,地球皆会维持在低温。
同时专业天文网站《SpaceWeather》及气候网站《ClimateDepot》在分析近年太阳黑子之活动情形之后,它们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期”,应该会出现在2019或2020年。
《SpaceWeather》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一万年间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以现今的情形而言,太阳黑子的活动将 于2019年底前降至最低,自现在开始至2020年,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情况,将会愈来愈频繁,并且每一次持续的时间,将会增加,从几天增加至几星期,甚至几个月之久。
Keeling(2000)指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今后400年处于变暖高峰,下次小冰期将在3100年出现。
杨冬红等(2011)指出,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杨冬红等(2014)指出,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杨冬红等(2008,2014)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1)。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表1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表1 太阳黑子、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最近更新)
太阳黑子极小期 | 时间(年) | 潮汐极大年时间 | 火山喷发时间 | 全球气温 |
欧特极小期 | 1040-1080 | 1062 | ?? | 低温 |
沃尔夫极小期 | 1280-1350 | 1264 | 1275-1300 | 低温 |
史玻勒极小期 | 1450-1550 | 1425 | 1430-1450 | 小冰期 |
蒙德极小期 | 1645-1715 | 1629 | ?? | 小冰期 |
道尔顿极小期 | 1790-1820 | 1770 | 1812 1814 1815 | 小冰期 |
21世纪极小期 | 2007-?? | 1974 | ?? | 低温? |
注:数据来自文献[1-4]。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2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瘟疫 全球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47-1351黑死病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9-1526美洲瘟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9-1631米兰大瘟疫
1665-1666伦敦大瘟疫
1720-1722马赛大瘟疫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918-1920西班牙流感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9新冠病毒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参考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第28卷第4期1998年8月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
明朝瘟疫和太阳风暴:仅仅把太阳风暴看成是灾难是不科学的
——明朝灭亡前夕的太阳风暴发生在哪一年?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中国东北方天空出现了大片诡异的红光,将中国北方的天空笼罩在一片红色之下,甚至白天都能看到,而且一连持续了九天。这次事件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却让无数人议论纷纷,他们认为这是天降异象,预示着明朝即将走向终结。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遇到过的,规模最大的太阳风暴。
实际上,当时太阳刚刚经历了一场活动低迷的时期,在地球上则表现为小冰期。这次剧烈的太阳活动,实际上就是太阳睡醒打的一个哈欠罢了。
此次太阳风暴发生的具体时间,网上资料差别太大,认为247年和248年前的居多,还有270年前和300年前。
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经历了一个小冰期中的温暖期,一个小冰期中的变冷期,历时276年。太阳风暴应该发生在距今377年前。
如果简单地把改朝换代征兆归结为迷信,我们可能丢掉了发现更多科学规律的机会,就像泼洗澡水把婴儿也泼掉一样。
列宁说过:“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小冰期、瘟疫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小冰期时期是全球瘟疫大爆发时期(见表1)
表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小冰期、瘟疫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极小期 | 时间 | 中国朝代 | 时间 | 气候变化 | 瘟疫 | 时间 |
奥特 | 1040-1080 | 西夏 | 1038-1227 | 变冷 | 1062 | |
金 南宋 | 1115-1234 1127-1279 | 变暖 | ||||
沃尔夫 | 1280-1350 | 元 | 1279-1368 | 小冰期 | 黑死病 | 1347- 1351 |
明 | 1368- | 变暖 | ||||
史玻勒 | 1450-1550 | 明 | -1644 | 小冰期 | 美洲瘟疫 | 1519- 1526 |
蒙德 | 1645-1715 | 清 | 1644- | 小冰期 | 米兰大瘟疫 伦敦大瘟疫 马赛大瘟疫 | 1629- 1631 1665- 1666 1720- 1722 |
道尔顿 | 1790-1820 | 清 | -1911 | 小冰期 | 西班牙流感 | 1918- 1920 |
21世纪 | 2007- ? | 变冷? | 新冠疫情 | 2019 |
从表1-3中可以看到,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小冰期、强潮汐、坏天时代、火山活跃期、流感瘟疫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有一一对应关系,表现了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6292.html
表2 太阳黑子、瘟疫、小冰期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极小期 | 时间(年) | 潮汐极大年 | 流感 | 瘟疫 | 气温 |
欧特极小期 | 1040-1080 | 1062 | |||
沃尔夫极小期 | 1280-1350 | 1264 | 14世纪 | ||
史玻勒极小期 | 1450-1550 | 1425 | 1510,1580 | 持续300年 | 小冰期 |
蒙德极小期 | 1645-1715 | 1629 | 1675,1733 1742,1743 | 1665 | 小冰期 |
道尔顿极小期 | 1790-1820 | 1770 | 1889-1894 | 1894 | 小冰期 |
21世纪极小期 | 1996-?? | 1974 | 2009 | ?? | 变冷? |
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SCL 长(即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1[9]。这表明,SCL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SCL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5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
从1996年太阳黑子谷值到2008年太阳黑子谷值,历时12.4年,大于11年的标准,表明1996年开始地球已进入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火山活动的加剧也是气温变低的一个原因(见表3)。
表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 时代 | 潮汐极大年时间 | 火山活跃时间 | 全球 气温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 | 低温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1275-1300 | 小冰期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440-1460 1470-1490 | 小冰期 |
1570-1600 |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640-1680 | 小冰期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1810-1820 | 小冰期 |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1980-?? | 低温? |
注:数据来自文献[7,25,46]。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⑨。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7]。
这是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的自然条件。
火山活动活跃期、强潮汐和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是低温期和小冰期发生的主要原因;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强潮汐、坏天时代和小冰期是全球特大灾害频发期,例如,特大地震、强烈火山活动、低温冻害、严重旱涝、流感流行、瘟疫横行等;
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灭杀病毒,是流感和瘟疫结束的重要原因。
明朝处于明清小冰期时期,灾害多发,瘟疫横行达到极值,改朝换代符合自然规律。明朝末年,太阳风暴突然结束瘟疫,是一重要的客观证据。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也是在1921年太阳风暴前结束,表明2022-2026年可能发生的太阳风暴将结束新冠疫情。
如果仅仅把太阳风暴看成是灾难是不科学的,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灭杀病毒,人类和生物界离不开太阳风暴,特别是在严重新冠病毒爆发之时,在小冰期瘟疫横行之时。
明末太阳风暴是瘟疫突然结束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清军入关后鼠疫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了呢?有人提出,道理很简单,清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击垮了明朝长江以北的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大军,迅速建立起秩序,同时清军入关的那个春天全国突然风调雨顺了起来,民众有了吃的,自然也就不再逃荒。没有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瘟疫当然很快就消失了。结束战争可能是一个防止疫情传播的重要原因。
也有人指出,据我国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以及民间的一些传说,在距离今日248年前的明朝末年,在我国的东北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场持续了9天之久的神秘红光现象。我国北方的天空中弥漫着一片红色,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这是一种天意,意味着马上即将改朝换代。然而抛开这些迷信的思想,这很有可能就是人类有史以来记录的最强的一次太阳风暴。
从表1中可以看到,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经历了一个小冰期中的温暖期,一个小冰期中的变冷期,历时276年。太阳风暴应该发生在距今377年前。
最强的太阳风暴灭杀了瘟疫病毒,是明末清初瘟疫突然消失的根本原因。3年后瘟疫卷土重来,后续不断。原因在于明清小冰期时期,大震、旱涝灾害、瘟疫等自然灾害频发。小冰期太阳黑子活动减弱是瘟疫横行的重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6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15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8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