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师应是高校的“合伙人”
陶涛
最近有关996工作制的讨论甚是激烈,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有超脱物外的,不一而足。我还专门去请教了IT界的朋友,他们说,其实各个公司还真不一样,有的公司规定,晚上每加班一个小时,第二天上午可以晚来半个小时。有的公司是每周总量控制、柔性管理。
马臻老师博文中阐述了一个反面教材:有的研究生习惯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9点到,11点半离开,下午2点到,5点走。一天就工作5.5个小时,每星期工作5天,实际工作量为27.5个小时。我将这种作息时间称为“打酱油模式”。
科学界和IT界以及正常坐班的政府和事业单位是不同的。在科学界说作息时间这一问题,我想施一公教授提供了一个正面教材:“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但每天早晨8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9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9、10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十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
我曾经在博文《大学老师的暑假,怎么过才更有价值?》中阐述了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核心观点分为三个部分:合理加班彰显时间价值,积极充电提升成长价值,主动反思体现创新价值。
说白了,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抛开工作效率谈加班加点都是耍流氓。当你有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的时候,加班加点会越干越起劲,只要身体许可,会产生良性循环,会呈现出奋进状态。当一个研究生有奋进之志、奋进之姿、奋进之笔的时候,自然会像施院士当年那样奋斗。相反,毫无斗志、毫无计划、毫无行动,会产生恶性循环,沦为打酱油模式,也是情理之中,甚至加班也会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更不可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
1、劳动者:965,不愿多做,拿用来奖励责任的工资;
2、奋斗者:996,毫无怨言,拿奖励超额业绩的奖金;
3、合伙人:711,全年无休,拿奖励未来的潜力股权。
从我个人有限的经历看来,打酱油的研究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到工作岗位上还是打酱油,那就离淘汰不远了;打酱油的导师比打酱油的研究生更可怕。要想教学做得好,至少是劳动者;要想科研做得好,至少是奋斗者;要想教学科研双丰收,起步就得是合伙人。
当你埋头于各种事务型表格的时候,当你烦恼于各种琐碎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当你的爱人骂你是一个窝囊废的时候,当你小孩无人照料的时候,当你课堂上面对着昏昏欲睡学生的时候,当你招不到研究生的时候,当你面对晋升无望甚至绝望的时候,当你发工资的时候……
而在你读书的时候,你可能只需要面对的问题——当你实验做不出来、毕不了业的时候。
前者是多维问题,涉及教学、科研、婚姻、恋爱、家庭等,后者是一维问题,所以有人说,读书的时候是一种幸福,因为工作以后,使你秃顶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太多。
考验你的智商、情商和逆商的时候到了,你已经不是上几天班就跑路的过客,也不是上几年学就毕业的学生,你是你自己的破壁人,哦,不,是合伙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年教师应该成为高校的合伙人,当然这个合伙人应该加引号。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只有青年教师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学校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如果青年教师没有合伙人的意识,或者没有主人翁精神,也不愿意加班加点,那么这个学校注定是一潭死水,也会离“双一流”高校越来越远。
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对于初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是如此,对于大学里写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就是在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者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也都无不如此。
不管是劳动者、奋斗者还是合伙人,时间是行动的载体,但是有力量的不是时间,而是行动——有效的行动。
(图片源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