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创建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174)“光”是什么?!(12)

已有 4115 次阅读 2010-5-11 12:01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创建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174)“光”是什么?!(12)
对现已认识的各类粒子按其基本特性分类(12.12)

(接(173))


1.实物粒子:包括各种基本粒子和物体。
其运动质量按狭义相对论公式给出。也应是有限值。
其静止质量不=0。因而,其速度应小于真空中光速。
还可由其带电性,再分为:正,中,负的不同3类。
2.光子: 
其在真空(无实物粒子的空间)中的速度=c, 在介质中的速度=c/n,n是该介质的折射率,也可由介质粒子运动波动方程的解表达。
其在真空(无实物粒子的空间)中的速度=c,其静止质量=0。
其在真空的运动质量由其大量同种粒子统计得到的波长或频率和速度表达。
大量光子统计表现为电磁波。
3.声子: 
其在介质中的速度是介质状态的函数,可由介质粒子运动波动方程的解表达。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其运动质量同样需由其大量同种粒子统计得到的波长或频率和速度表达。
大量声子统计表现为声波。
4. 引力子:按理论推断,应是电中性粒子从所受引力的高能态跃迁到相应低能态辐射的电中性粒子。
但是,迄今尚未能实际观测到它的存在。可能并不存在相应的高、低能
态,或难于在其间跃迁。
5.所谓“夸克”
按通常量子场论等维象理论推断,存在:所谓“夸克”这种“拟粒子”,它们分别具有分数的电子电荷,并且各2或3个地,彼此永远禁闭地,组配成团。
但是,迄今并未能观测到任何单个的“夸克”,也不能证明它们在4维时空的禁闭性。
因而,尚不能肯定它们客观实际的“存在性”。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新理论体系,所谓“夸克”应是高次线多线矢的各复合唱维新分量。
6.所谓“暗物质”
1933年,茨维克(Zwicky) 由星系团内各星系的弥散速度按“维里平衡条件”,或质量粒子的运动速度和空间分布应满足其间引力作用平衡的关系,而推断出:其总质量比其成员星系质量的总和大10-100倍。
在此前、后200多年,人们已提出了各种不可探测的物质(例如:不发射或反射可见光、各种电磁辐射的物质,视界内光子不能逃离的黑洞,等等),但是,它们存在的痕迹都可测量到,而都没能解决这一如此大量的质量缺失。因而,天文学界目前的流行理论就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不明性质的物质粒子,所谓“暗物质”,它们本身不发出任何辐射,而对于光和各种电磁辐射的折射和反射也都非常微弱,而不能被直接探测到,却可能大量存在。能见的普通物质如恒星、行星等等,所占质量只是宇宙中很小一部分。暗物质才是宇宙物质的“主宰”。
7.所谓“暗能量”
1998年有两组天文学家报告说,几十颗显得异常昏暗的Ia型超新星,由其辐射光的红移,按通常“都卜勒公式”分析,而得出:宇宙(70亿年前)在加速膨胀,进而把它作为正在猛烈拉开宇宙的证据。而猜测有所谓“暗能量”,具有所谓“反引力”特性,并可能无处不在。但是,经多年,多方的探究,都未能弄清其性质,也未能证实其存在性,就更不能以此否定物质的粒子性。
而且,通常“都卜勒公式”,实际上,只适用于惯性系,由它得出的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8.所谓“黑洞”
根据太空、X射线和射电望远镜等的大量实际观测结果,确已发现宇宙间存在大量质量巨大的黑洞。但可以推断它们都是不同密度分布的各已知粒子的大质量粒子团。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2008年8月21日报道,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发现,银河系中央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一大群巨大的恒星漂浮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央,盘旋在该黑洞附近。
并按设计出一个模型,首次演示出这些恒星在如此复杂混乱的黑洞环境中形成的过程。对黑洞附近恒星的形成原因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还推测:模型中演示的恒星形成过程在浩瀚的宇宙很普遍。我们银河系中存在的巨大黑洞,肯定在其他星系同样存在,甚至其他星系的黑洞比我们银河系中央的黑洞要大上几千倍。
这样看来,由这些星体的运行状态,分析其所受引力的情况,就应能具体判定各中心黑洞的质量。而这就可能有利于分析解决各该局部所谓宇宙质量缺失的问题。

9.电子、正电子可被证明为:已知能量范围内,最基本的粒子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新理论体系,逐次研讨由电子、正电子到中微子,到各种介子,到各种超子,到质子,到中子,到各种原子的,各种基本粒子的转化变换规律,都能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地具体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电子”与“正电子” 逐次组合、转变而成。电子、正电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但是,上述各基本粒子逐次组合、转变的过程还都伴随着组成粒子(包括“电
子”与“正电子”)结合能的显著改变,显示出它们还有更深层次的结构。显然,
它们的具体结构必将在更高能量条件下才会显现。因而,还须在更高能量条件下,作更深层次的实验观测、分析研究,才能解决。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6-322704.html

上一篇:霍金的时空旅行谬论
下一篇:将建迄今体积最大的探测器探测引力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