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
花开花谢—学界小说丛谈之《海滨故人》
2021-12-21 22:57
阅读:9364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中短篇小说的结集,包括中篇小说《海滨故人》和另外十三篇短篇小说。小说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来多次再版。因为是繁体竖排,引用不方便,引用时用《庐隐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结集中自传性小说《海滨故人》占全书三分之一强。这里重点说该中篇。结集中前七篇写社会问题,总体上很幼稚,这里只说以读书人为主人公的《一个著作家》,以欣赏其单纯,其余不说了。后面六篇写知识男女的生活,也简要说说。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大致在1921年前后。

 

《海滨故人》发表于《小说月报》(1923年第14卷第10(1010)12(1210))。据同班同学苏雪林回忆,《海滨故人》的四位女主人公露莎、云青、玲玉、宗莹就是班上“四公子”庐隐、王世瑛、陈定秀、程俊英。小说中其他的人物应该也有原型,但苏雪林没有说。比较明显的“四公子”中的三位的追求者原型也标注一下。

 

作者开篇就交待了几位女主人公的个性。露莎“脾气很爽快,但心思极深,对于世界的谜彷佛已经识破,对人们交接,总是诙谐的。(p. 56)”玲玉“富于情感,而体格极瘦弱,她常常喜欢人们的赞美和温存。(p. 56)”云青“是个智理比感情更强的人。(p. 57)”莲裳“为人最周到,无论和什么人都交际得来,而且到处都被人欢迎(p. 57)”宗莹“是最娇艳的一个,她极喜欢艳妆,也喜欢向人夸耀她的美和她的学识,她常常说过分的话。(p. 57)”她们在大海边,听了宗莹所述露莎童年的故事。后来也有自己的回忆。小说的主要部分写她们的恋爱和婚姻。“感情的花,已如荼如火的开着,灿烂温馨的色香,使她们迷恋,使她们尝到甜蜜的爱的滋味,同时使她们了解苦恼的意义。 (p. 77)”露莎爱上了话不多但能写文章的梓青(原型是郭梦良),但他已经有妻子。赵蔚然(原型是郑振铎)追求云青,云青也愿意,但是女方家里反对,云青为父母牺牲,感慨“越有知识,越与世不相容(p. 77)”。有了出世思想,“世事本来如此,无论什么事,想到究竟都是没意思的。(p. 104)”最后钻研佛学。宗莹的父母看中位人漂亮学问好的官僚,她不喜欢,她有意于追求她的师旭(原型是张耀翔,属于师生恋);经过抗争得到父母应允,但结婚不到一个月,便患重病住院。正在办理离婚的海归陈剑卿向玲玉求婚,后来两人结婚。到天津女学校教书的莲裳嫁给了张姓青年。经过不少周折,露莎还是与梓青走到一起,要在开篇的海滨盖栋房子。小说结束时,几位朋友去海滨,只看到写着“海滨故人”的房子,却没有见到露莎和梓青。

 

在现实世界中,宗莹的原型程俊英是研究《诗经》的名家,后来是华东师大的教授。我对她的故事最感兴趣,看到著名教授的求学时代,至少是在作家同学眼中的求学时代。宗莹小时候就有家学渊源。“我幼年的时候,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十分溺爱,也不许进学校,只请了位老学究,教我读《毛诗》、《左传》,闲时学作几首诗。(p. 78)”后来“进了学校,人生观完全变了。不容于亲戚,不容于父母。一天一天觉得自己孤独,什么悲愁,什么无聊,逐件发明了。(p. 78) 在最初的通信很特别,“他提出一个问题和我讨论,叫我一定须答复,而且还寄来一篇论文叫我看完交回,这是使我不能不回信的原因。(p. 75)或许作者认为,宗莹的自由恋爱是被男方套路了。“现在的社交,第一步就是以讨论学问为名,那招牌实在是堂皇得很,等你真真和他讨论学问时,他便再进一层,和你讨论人生问题,从人生问题里便渲染上许多愤慨悲抑的感情话,打动了呢,然后恋爱问题就可以应运而生了。(p. 75)”但她还是成功反抗了父母包办的婚姻。“若果始终要为父母牺牲,我何必念书进学校。只过我六七年前小姐式的生活,早晨睡到十一二点起来,看看不相干的闲书,作两首谰调的诗,满肚皮佳人才子的思想,三从四德的观念,那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自然遵守,也没有什么苦恼了!现在既然进了学校,有了知识,叫我屈伏在这种顽固不化的威势下,怎么办得到!(p. 75)”订婚后的宗莹更是不堪。“有时遇到,宗莹必缕缕述说某某夫人请宴会,某某先生请看电影,简直忙极了,把昔日所谈的求学著书的话,一概收起。(p. 92)”到婚礼前,在露莎看来,“从前在学校时,彷佛是水上沙鸥,活泼清爽。今天却像笼里鹦鹉。毫无生气,板板地坐在那里,任人凝视,任人取笑,她只低眉默默陪着那些钗光鬓影的女客们吃完饭。(p. 92)”结婚后,大病一场。“不但身体孱弱,精神更加萎靡,她曾对露莎说:‘我病若好了,一定极力行乐,人寿几何?并且像我这场大病,不死也是侥幸,还有什么心和世奋斗呢!’(p. 101) 。病好后又生孩子。不知道程俊英本人对这种描述是否认可。在1990年的夏天,年逾九十的程俊英写了四万字的小说《落英缤纷》作为《海滨故人》的续篇,其自传性可能更强,就是回忆录,虽然女主人公的名称还是沿用《海滨故人》。女作家蒋丽萍将其扩充为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女生·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其中《女生》是《海滨故人》的重写,而《妇人》则写了她们婚后家庭生活的苦闷与凄惶。“四公子”中庐隐、王世瑛、陈定秀三人婚姻不美满且早逝。《女生·妇人》正在看。

 

中篇《海滨故人》就说到这里。后面简要说说其他小说。

 

《一个著作家》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发表于《小说月报》(1921122期,210)。“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福的著作家(p. 1)”邵浮尘,没有父母兄弟姊妹,一个人在河北迎宾旅馆住了三年。“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之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哪一种事物,心里都能了解。(p. 1)”他正在写本微积分的书。有位二十岁上下的美女来找他,原来是他五年前的恋人沁芬,后来嫁给了每月有五百元进项的富人罗频(原文还有个单立人,打字打不出)。没说几句话,沁芬就吐血昏了过去,醒来后天色已晚,就回家了。回家后一病不起,吐血不止。临终前写给邵浮尘一份信,放在金盒子里。跟丈夫罗频说对不起,请他把盒子给邵浮尘送去。然后就去世了。几天后,发了狂的邵浮尘住在法租界医院里,用摔破了的药瓶子刺自己胸口,也去世了。这是当年的问题小说,暴露了金钱对爱情的摧残,也有对人才的摧残。只是我觉得能住在宾馆里闭门不出专心写作的,不能说是穷人。换个角度,或者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例证。

 

《或人的悲哀》发表于《小说月报》(19221312期,1210),是书信体小说,有亚侠写给朋友KY的九封信和最后她表妹的简短附言构成。标题中的“或人”大致是有些人、某些人。亚侠是知识女性,常思考人生意义这类根本问题,同时患有失眠和心脏病,经常住院。叔和追求她,为此取消了与吟雪的婚事。护士刘女士劝她信仰宗教,她有些动心。“我似乎知道真理是寻不到,不如暂且将此心寄托于宗教,或者在生的岁月里,不至于过分的苦痛!(p. 32)”病情奇迹般好转。出院后到日本去找她哥哥。参加东亚妇女和平会,很失望。在警策监视下见位社会主义者,受到鼓舞。在东京住院,发现哥哥的朋友孙成和同学继梓为了她而嫉妒仇视,感慨“人类的利己心,是非常可怕的!并且他们要是欢喜什么东西,便要据那件东西为己有! (p. 38)”病情不见好转,从东京回故乡杭州。与幼年伴侣的表哥剑楚还能谈谈,虽然他已经有了孩子也不如从前活泼。得知另一位暗恋者唯逸因为思而不得抑郁病故。在亚侠印象中,“唯逸他是极有志气的青年,他热心研究社会主义,他曾决心要为主义牺牲(p. 42)”。而他临终信中说,“自从前年夏天起,我便种了病的因,只因为认识了你!……但是我的环境,是不容我起奢望的,这是知识告诉我,不可自困!然而我的精神,从此失了根据,我觉得人生真太干枯!我本身失去生活的趣味,我何心去助增别人的生活趣味?为主义牺牲的心,抵不过我厌生的心,……但是我也不愿作非常的事,为了感情,牺牲我前途的一切!且知你素来洁身自好,我也决不忍因爱你故,而害你,但是我终放不下你!亚侠!现在病已深入了!我深藏心头的秘密,才敢贡诸你的面前!(p. 42)”最后一封信中,总结自己的困扰。“最不幸的,是接二连三,把我陷入感情的旋涡,使我欲拔不能!这时一方,又被知识苦缠着,要探求人生的究竟,化费了不知多少心血,也求不到答案!这时的心,徬徨到极点了!不免想到世界既是找不出究竟来,人间又有什么真的价值呢?努力奋斗,又有什么结果呢?并且人生除了死,没有更比较大的事情,我既不怕死,还有什么事不可作呢!……唉!这时的我,几乎深陷堕落之海了!……幸一方面好强的心,很占势力,当我要想放纵性欲的时候,他在我头上,打了一棒,我不觉又惊醒了!不敢往这里走,但是究竟往什么地方去呢?我每天夜里,睡在床上,殚精竭虑的苦事搜求。然而没有结果!我在极苦痛的时候,我便想自杀,然而我究竟没有勇气!我否认世界的一切;于是我便实行我游戏人间的主义,第一次就失败了!接二连三的,失败了五六次!唯逸因我而死!叔和因我而病,我何尝游戏人间?只被人间游戏了我!(p. 43)”然后就投河自尽了。据她表妹的信,尸体没有找到。这个故事大致是生活富足的青年人的意义危机。

 

《丽石的日记》发表于《小说月报》(1923146期,610),是日记体小说,由丽石的16篇日记构成。丽石是大学生。看到周围朋友交往婚姻的不自由不幸福,也看到有男青年在生活压力下卖身投靠。她与沅青由同性的友谊发展到爱恋,准备将来共同生活。后来沅青在家庭压力下与表哥交往。半年后,沅青转变了看法,“我表兄的确是个很有为的青年,他并且对我极诚恳,我到津后,常常和他聚谈,他事事都能体贴入微,而且能任劳怨!(p.54)”并准备与表兄结婚。她还介绍位男子郦文找丽石。丽石失去了人生的乐趣,抑郁而死。日记中写了对当时学校生活的感受。“只感觉着学校的生活单调,吃饭,睡觉,板滞的上课,教员戴上道德的假面具,像俳优般舞着唱着,我们便像傻子般看着听着,真是无聊极了。(p. 45)”看来学生对教师从来都期待过高。

 

《彷徨》发表于《小说月报》(1923141期,110),写新教师刚就职上课时的忐忑心态。天生好深思的秋生在回复朋友信时回顾自己一个多月的教师生活。秋生小学毕业,读了四年中学,又在高等师范读了三年半。毕业时有些就业困难的恐惧,终究当了教员,生活可以自立。但当教员后遇到各种问题。第一堂课虽然准备充分,讲完后还有二十分钟;与学生讨论找不到合适话题,总算有学生肯问应该怎么读书,对付到下课。第二天又有在课堂上讨论教材深度是否合适,争论激烈,勉强收场。还有为师生便利调整宿舍房间,受到一些学生抵触。这让他感慨,“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低心下气呢?--咳!作人只为了吃饭吗?精神上的苦痛,始终得不到代价,平心静气的,替他们布置了,而永远不能得到他们的谅解,以为先生总是他们的敌人,……咳!这碗饭真不容易吃!(p. 349)”进而又想到“教育的效果在哪里?教育的事业有什么趣味?(p. 349)”最终归结到,“做人原来只是吃饭吃饭值得这么劳碌的活着吗?(p. 350)”于是本来可以安享清闲的周六在彷徨中过去。这篇写新教师遇到的种种问题还算真切,但最后归结到人生意义之类,似乎又是俗套了。小说还写到毕业求职的困难。师范的校长跟毕业生说,“现在知识阶级的生活,差不多要破产了,一般有志的青年,个人都是被压服于生计问题之下,使他们不能再有思想一切的余裕,所以我们这次卒业的三十几个人很不容易安置呢!(p. 343)

 

《沦落》发表于《小说月报》(1924年第15卷第4号,410),突出了贞节观对女性的戕害。女学生松文九年前落水被被位年轻水手所救。那位随手现在已经是海军部副官赵海能。为报救命之恩,松文委身赵海能。赵海能不想娶她,但却静止她再与其他男性来往。“只是我活的时候,我绝不能使曾经和我接近的人,更和别人演一样的剧。我救你的命,我并不曾想你报答,但你很慷慨的愿意以身报我,那就不能再由你的意了。(p. 120)”松文一直在病中,她本有位少年情人。松文告诉少年与赵海能的事情后,内心很矛盾。他父亲让他与女师范毕业的张静兰成亲,他也没有拒绝。后来看到照片,19岁的张静兰“比松文更秀丽(p. 128)”,“渐渐生了鄙薄松文的念头,他想自己纯洁的爱情,只能给那青春而美丽的贞女。松文已不是含露未放的花苞了。(p. 128)”松文收到少年婚礼的邀请函后,再度发病,忽笑忽哭,几近疯狂。经过医院抢救,过了危险期。松文万念俱灰,故事结束。除了好朋友彬彩外,其他同学也鄙视松文。到最后,“彬彩又受了许多的苦痛,人们真怪,某一个人有了一点不是,连朋友都要被凌辱。彬彩本想搬到医院去看护她,因怕同学们的冷嘲热骂,把她的心吓冷了。虽然心里怜她,面子上也不愿亲近她。(p. 129)

 

《旧稿》发表于《小说月报》(1924年第15卷第5号,510),写男女之间那种朦胧的情愫。梅生无聊中看自己写过的旧稿。爱哭的悟哥暗恋爱笑的梅生,在梅生家里住了一年,哭过无数次。有时候梅生偷偷陪他哭,但她没有让人看见。悟哥离开后又写封信。梅生从来没有给男子写过信,费了很多时间写不好,最后说自己现在不爱笑了,不明白为什么。但这封信没有寄出。过了两年,悟哥不来信 ,听说娶了悟嫂,现在不爱哭了,但梅生的笑却再也不能恢复了。最后梅生把旧稿烧了。

 

《前尘》发表于《小说月报》(1924年第15卷第6号,610),似乎是写知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失落。“伊原是海角孤云,伊原是天边野鹤;从来顽憨,那解得问寒嘘暖,那惯到厨下调羹弄汤?闲时只爱读离骚,吟诗词,到现在,拈笔在手,写不成三行两语,陡想起锅里的鸡子,熟了没有?便忙忙放下笔,收拾起斯文的模样,到灶下作厨娘,这种新鲜滋味,伊每次尝到,只有自笑人事草草,谁也免不了哟!(p. 132)”因为结婚,过去的朋友也生疏了。当初顶住各种压力和干扰,与情人相爱结婚,很快就是失望。“伊觉得想望结婚的乐趣,实在要比结婚实现的高得多。伊最不惯的,便是学作大人,什么都要负相当的责任,煤油多少钱一桶?牛肉多少钱一片?如许琐碎的事情,伊向来不曾经心的,现在都要顾到了。(p. 144)”当然,这就是钱锺书所谓的“围城”。

 

庐隐是比较主观型的作家,其作品宣泄情绪,展示才华,但对真实世界缺乏体认。我个人欣赏不来这类作家。或许她如其笔下《海滨故人》中的露莎,认为“世界的谜彷佛已经识破”。有这种想法,恐怕都会在世界中碰钉子。至于露莎所问“十年读书,得来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p. 77)”或许只是缺乏客观可信的知识。至于她的理想,“不享物质之幸福,亦不愿受物质之支配。(p. 81)”我倒是认同。

 

作者庐隐,原名黄淑仪,别名黄英。189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03年到北京生活。1909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毕业。毕业后被北平公立女子中学聘为体操家政园艺教员,一学期后辞职。1917年应邀到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任教,一学期后回到北京。随后被推荐任开封女子师范教员,一学期后暑假再回北京。1919年,以旁听生资格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部,一学期后经过考试转为正式学生,在大学期间交往无政府主义作家郭梦良,1922年毕业。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然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3年有妻子的郭梦良在上海举行婚礼,生育一女。1925年郭梦良因胃肠病逝世。庐隐送郭灵柩回乡时居住郭家,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6带女儿到上海,任大夏大学的女生指导,并在附中任教。从上海到北京,担任北京市立女子中学校长,翌年辞职。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1928年认识比她小九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也是青年诗人李唯建,1930年两人结婚并东渡日本,住在东京郊外。1931年回杭州,生育第二个女儿。半年后到上海,经人介绍进工部局女子中学教书。1934年难产手术在上海大华医院去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大师巨笔学界小说丛谈之《呐喊》

 

开山之作学界小说丛谈之《一日》和《洛绮思的问题》

 

先驱足迹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问题》

 

命题作文学界小说丛谈之《去国》

 

抒情自叙学界小说丛谈之《沉沦》

 

辗转反侧学界小说丛谈之《菤葹》

 

春蚕到死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戒指》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云中锦书学界小说丛谈之《春痕》

 

边缘体验—学界小说丛谈之《沈从文全集》选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望洋兴叹学界小说丛谈之《棘心》

 

文人魅力学界小说丛谈之《冬的空间》

 

如鱼饮水—学界小说丛谈之《莫须有先生传》

 

学店学渣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大学生日记》

 

一段好春藏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英国情人》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旁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老大嫁做商人妇学界小说丛谈之《傲霜花》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异婚奇情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界小说丛谈之《公开的情书》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假作真时真亦假学界小说丛谈之《真真假假》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困穷宁有此—学界小说丛谈之《表弟》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区区岂尽高贤意学界小说丛谈之《红拂夜奔》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平生正被儒冠误学界小说丛谈之《暗示》(学界故事部分)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一师两生三人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心界》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夕阳残照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楼》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情似雨馀黏地絮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赵孟)

 

黑色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故事》

 

末世风流意转新学界小说丛谈之《二马路上的天使》

 

癫狂柳絮随风舞学界小说丛谈之《导师死了》

 

言不尽意学界小说丛谈之《丽娃河》

 

宿舍楼中的家长里短—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蔡小容)

 

人怕入错行学界小说丛谈之《婉的大学》

 

青青园中葵学界小说丛谈之《毕业生》

 

从新闻到漩涡—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之后

 

校园内外的几幅速写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逸事》

 

好怀渐向中年减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功名富贵岂偶然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竞走墙前希得俊学界小说丛谈之《三人行》

 

安得广厦千万间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先生》

 

当时年少春衫薄学界小说丛谈之《中文系》

 

才女的冷傲—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女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囚徒》

 

末俗纷纭更乱真学界小说丛谈之《遗忘》

 

天才的误区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男生》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青春作伴学界小说丛谈之校园言情小说

 

谈笑有鸿儒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教授》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轻薄桃花逐水流学界小说丛谈之《桃李》

 

学者的素质学界小说丛谈之《北大先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学界小说丛谈之《高等学府》

 

满纸荒唐言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出家》

 

家贫无供给学界小说丛谈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无端却被秋风误学界小说丛谈之《象牙塔下》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会当车载金钱去—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蜂围蝶阵乱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师母》

 

校园外的奇遇—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的黄昏》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红粉暗随流水去学界小说丛谈之《春尽江南》

 

博士之难学界小说丛谈之《缺氧》

 

事如春梦了无痕—学界小说丛谈之《月落荒寺》

 

万人如海一身藏学界小说丛谈之《隐身衣》

 

师生关系的极端案例学界小说丛谈之《关关雎鸠(王刚)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立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13175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