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3

博文

要警惕隐性学术腐败的危险性

已有 1695 次阅读 2021-12-3 23: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随着中央政策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管理科学水平不断提升,破“五唯”举措逐步落实。以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的科研活动有序推进,靠忽悠和取巧获得先机的“能人”们也开始有了压力。这些能人由于惯性思维,一时不大习惯,会以隐性的不端行为继续取巧投机,危害极大,值得广大科研人员广泛关注。

   隐性的学术不端的形式由于作俑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往往不易发现,或者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规避显式不端,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能穷举,单位还比显式的不端行为危害更大。

   例如,一些人将国内中文发表的文章,翻新投往国外杂志。由于文献信息巨大,学者很难完全阅读所有文献,这给投机者留下取巧的空间。在科研人员数篇数,数点点、画圈圈(分区)计件的管理体制下,有些人利用这种方式取得了不菲的利益。原创者的成果悄然被窃取。

   二是将国内的中文观点加以混杂,然后改头换面,投往国外期刊。即使发现,也似是而非,没有硬的证据,而使不端行为者逍遥。

   三是翻旧成新,由于早期的成果大多数是中文形式,也无电子化文本,因此,将老学者的成果稍加包装窃为己有,既不易察觉,也不易被原成果人发现。记得20余年前,有“XX学者”将前辈的成果包装报奖成果,而一旦得手,即使发现,也不易扳回。凡此种种,不可穷举。

    由于做贼者总是心虚,因此,这种不断行为往往会拉大旗作虎皮,或者一些牛们本身就乐意做灰色保护伞,是的在未来科研压力增大的同时,这些人们会猖狂的反攻倒算。

    知识界是聪明人的共同体,一旦良心丧失,做出格的事往往振振有词,隐蔽性高。危害性长而久,也不易根治。最好的办法是各人“留神门户,防野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6144-1315072.html

上一篇:网络游戏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下一篇:强制之下的基金难出好成果
收藏 IP: 61.178.84.*| 热度|

4 尤明庆 檀成龙 杨正瓴 段玉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